营造课堂气氛 优化英语教学
2009-12-21高秀清
高秀清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使学生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中乐于学习、乐于接受,从而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英语课堂上表现为:不愿主动举手发言,但并非对问题无话可说;不满意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式,希望有创造性的灵活形式,挑战教师“权威”,渴望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等等。这些特点是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辩论”和“讨论”两种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辩论法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较多真实的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语境,进行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减少教师的讲解,加大学生的实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动机,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从而使语言技能发展成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将“辩论”引入英语课堂,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种假想情境,根据教材的编排与学生的亲身感受,设计出不同的情境和主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展示才华,既激发兴趣,又提高能力。学了“The Necklace”以后,让学生思考,以“让娜•佛雷斯蒂埃会把真实情况告诉玛蒂尔德•卢瓦泽尔夫人吗?”为题,进行辩论,学生根据文章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出各种可能。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又起到了对课文加深理解的作用。学生在学完“Jobs”一课后,围绕男女平等问题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对垒式”辩论赛。正方辩题是:男女平等。反方辩题是:男女不平等。学生广泛搜集材料,双方都据理力争,辩论活动有声有色。辩手情绪高涨,听众心情激动。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开展辩论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教与学相互反馈,而且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避免了“注入式”教学方式,为创造性思维开阔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因此可以促使学生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拓宽思路,起到了以听说促读写的作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将辩论引入英语课堂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精力旺盛,脑子灵活,接受能力强。遇到问题有主见,且乐于表现自己。此时教师只需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活动,并确立活动在学生能力与素质发展中应有的地位,从而促进教育向提高人的素质方面转移。“辩论”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高层次的活动,而且在发展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诸多方面的素质。如在讲完“A New Factory”后,我给学生出了论题:“Do you think it good to build a new factory in our village?”引导学生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的关系等多角度看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会多向思维的能力;在讲高一(下)Unit 23时,在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和听力材料了解到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的利弊后,引导学生对我国三峡大坝修建的必要性进行辩论(Is it necessary to build the Three—Gorge Dam?)帮助学生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看问题,从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协调统一的能力。
二、讨论法
讨论法是另一种改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主要是把课本以外的信息和学生的意见引进课堂,允许和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分辨和争论,他们可以前后左右相互交流、争辩,甚至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在课堂上回答,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在心理上冲破了某种桎梏,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和老师商讨,也可以和老师辩论,获得一种平等和谐的感觉,形成一种实事求是、各抒己见的学习气氛。这种做法主要是从高中生心理特征出发。高中生正进入“青年前期”的心理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新的自我觉醒”和“心理性断乳”。“新的自我觉醒”促进他们从周围环境独立出来,尤其是希望摆脱自己对亲近者的依赖。在此过程中,对成年人的“干涉”与“压迫”产生了消极反抗。由于以上特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仍保持“绝对权威”,就不能满足学生心理要求,只会助长学生“逆反”的消极意识,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在教“The Lost Necklace”时,我将课文疏通完后,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莫泊桑的这篇小说说明了什么?”学生立即展开讨论,有的说从玛蒂尔德因爱慕虚荣、追求享受而引起的一场悲剧,体会到金钱社会的腐朽与黑暗。课文最后玛蒂尔德的朋友让娜说“But Mathilde,my dear friend,that was not a real diamond necklace you borrowed from me.It was made of glass.It was worth five hundred francs at most.”可谓奇峰突起,却又戛然而止。正当学生沉思回味之时,我又提出一个问题:Mathiled听到项链是玻璃做的以后又怎样呢?学生联系课文,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思维,展开积极讨论。有的谈到Mathilde刹那间闪电般的回顾;还有的阐明了Mathilde付出巨大代价后的觉悟;也有的说Mathilde恳求女友归还那条害她吃尽千辛万苦的钻石项链。这样的讨论,基本上合乎原作者的主题思想,顺乎原作者的表现手法,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灵感。由此可见,讨论教学确实能改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比单一提问面要广。它融合了课内外的知识,学生讨论中思维已冲破教材和教师的束缚。每一个人的发言也给其他人带来相当大的信息量,活跃了师生双方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讨论后产生的结论客观性强,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总之,把辩论和讨论两种方法引进英语课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优化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