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主题图资源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2009-12-21叶翠英

江西教育C 2009年9期
关键词:新教材笔者教材

叶翠英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文本。笔者在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发现新教材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文本体现,它的结构比老教材更科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生活,特别是教材中那一幅幅色彩亮丽、生动活泼、具有鲜明时代感的主题图,更是蕴涵着丰富的数学信息,是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下面就如何挖掘主题图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挖掘主题图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如果对所学习材料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大脑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动物等感兴趣。为此,笔者在教学每一知识点时,充分利用主题图,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如教学“10的认识”时,笔者把主题图《和平广场》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们兴奋地说:“哇,好漂亮呀!”这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学习任务,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再让学生数数“图上一共有几个人?”“图上一共有几只鸽子?”“图上哪些物体也可以用数10来表示?”这样就将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变,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挖掘主题图资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所以,在教学中,要遵循儿童的好动、好说、好表现的特点,利用主题图提供的生动活泼、有话想说的语言材料与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如教学“保护环境”这幅主题图时,笔者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画了些什么?这幅图的意思是什么?当学生数出数量是8的人和物后,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数法。再如教学《金色的秋天》这幅主题图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后,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用编故事的形式叙述这幅图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计算,最后又让学生说说算理,这样既激发学生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挖掘主题图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程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教材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教材在设计每一幅主题图时,既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又蕴涵着开放性。如在《小猪帮小兔盖房》这幅主题图中,除了课本上呈现的“小兔和砖块比、小猪和木头比”以外,还蕴涵着许多可以比较的信息。教学时,笔者先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对上面的问题进行比较,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初步感知了“同样多”“多”“少”的概念形成后,趁着学生兴趣正浓时,笔者又进一步提出了“图上还可以比较什么?”学生在这一问题的追问下,沉思了片刻,只听生1惊喜地说:“哦,我知道了,鱼比小花少。”生2兴奋地说:“胡萝卜比苹果多。”生3从生1和生2的比较中得到了启发,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胡萝卜和凳子同样多,凳子比桌子多”等等。虽然有些比法太浅显,但对于刚入学不到一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这就是创新。因此,每当学生提出一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时,笔者都从语言或情感上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敢于突破思维定式,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四、挖掘主题图资源,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三个维度的和谐统一,才能让每个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新教材在设计情境图时,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几乎每一幅主题图都为教师提供了思想品德教育的信息。如《美丽的校园》这幅图展示的是美丽的乡镇中心小学。画面中的景和物及学生间的各种活动,体现了丰富多彩、努力向上的学校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生活态度。教学时,当学生观察画面,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后,教师要教育学生从今天开始,我们已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努力学习、热爱科学、尊重师长、互相帮助、爱护花草、讲究卫生,做一个文明守纪、勤奋好学的小学生。

总之,主题图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它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基本的线索,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挖掘、去创造。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感悟主题图、领会主题图,才能挖掘主题图资源,创造性地使用主题图。◆(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银城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猜你喜欢

新教材笔者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教材精读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教材精读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