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开关爱之花 润泽学生心灵

2009-12-21颜巧珍

江西教育C 2009年9期
关键词:践行培养

颜巧珍

摘 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如何培养少年儿童的责任心和爱心呢?我们可以以少先队家园为主阵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通过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逐渐育开队员的关爱之花。使关爱精神在少先队家园中薪火相传。

关键词:少儿爱心 培养 践行

爱是生命之源,是人间至善至美的珍宝,世间唯有充满关爱,人类才能创造和平、幸福和美好的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部分,就把儿童“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旨在使儿童逐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课程标准指出:“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儿童要对同学伙伴、对父母长辈、对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对动植物都有爱心”。然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儿童,尤其是城市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优越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他们凡事唯我独尊的个性。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他们都已习惯了自己被关心、被关爱,对身边的人、事、物却常常表现得比较冷漠。假如这些孩子得不到正确引导,将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导致他们对周围事物越来越冷漠,进而不懂得关爱他人、关爱集体。因此,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关爱精神的培育。

一、身体力行,唤醒关爱意识

辅导员是各项活动的倡议者与引导者,在少先队家园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一言一行都对队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辅导员在语言上、行动上都要身体力行,做队员的榜样。平日里,不仅要关爱队员的学习生活,而且也要关爱他们的身心健康。语言上多交流,及时发现队员的情绪与心理变化,怀着真诚的心去引导、教育他们,多用激励的语言,少用批评的话语,让他们感受到辅导员的真心关爱,感受到如沐春风的温暖;行动上,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队员,做关爱的使者,以实际行动感染队员、感动队员,唤醒他们日渐淡漠的关爱意识,激发他们自觉的关爱行为。只要辅导员做有心人,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会像种子一样扎根在队员心中,我们的关爱行动也会如春风化雨般滋润队员的幼小心灵,爱心行动就会渐渐在少先队家园中生根开花、发展壮大。

二、把握契机,践行关爱行动

队员有了关爱的意识,产生了关爱周围的人、事、物的行为冲动时,辅导员要把握契机促使队员将关爱之心化为实际的关爱行动。现在的孩子大都生活在蜜罐里,很多人几乎没有机会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关爱,也压根儿不懂得该如何表达对别人的关心。因此,辅导员要设法给队员创造和寻找机会、搭建平台,实践关爱行动,使他们在收获他人的感激之情的过程中愉悦心情,获得快乐。

1.节日里引领

每年大大小小的节日是开展少先队活动的好时机。辅导员要充分利用这些教育契机,把抽象的关爱精神化为队员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内容,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接受教育。我们可以根据中队实际和队员实际结合节日活动进行引领,让浓浓的节日氛围焕发队员的关爱激情。例如,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等来临之际,开展一系列的感恩行动,低年级队员可为亲人、父母、老师做一件小事、制作贺卡,高年级队员则进行“感谢有你”主题演讲”和“今天我当家”等实践活动。

2.交流中表达

爱是需要表达的。通过多种形式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让暖暖的关爱之情涓涓流淌,是激发队员关爱意识和关爱行为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在少先队家园中设置“心心相印小信箱”,组织队员通过“真情信笺”定期向同学表达自己的关爱:表扬同学的优点或进步、发表对班级事件的看法、真诚指出同学的不足……在交流表达的过程中,每个学生既是关爱者,也可能是被关爱者,他们既能体验到关爱别人的乐趣,也会感受到被人关爱的温暖。

表达关爱的形式与方法很多,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队员还可以通过直面的交谈、实际的行动等表达对同学的关爱之情。此时,辅导员要讲究艺术和方法,巧妙引导队员敞开心扉,真诚对待别人,让学生的关爱之情得以表达。

3.实践中深化

唤醒队员的关爱意识,促使他们将意识化为自觉的关爱行动是我们开展关爱系列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怎样才能使队员被逐步激发出来的关爱意识与热情得以保持,并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呢?唯有不断实践!让队员在一次次的实践过程中,巩固和深化对身边人、事、物的关爱之情,逐步养成自觉的关爱行为。例如,结合《关爱残疾人》一课,我们可以开展“体验残疾、帮助残疾”实践活动:让队员在家扮演两小时的残疾人,写下感受进行交流;在助残日采访身边的残疾人,了解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的感受、真诚地向残疾人伸出援手。值得一提的是,在组织队员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时,我们要讲求实践的有效性,不能走过场,要做到在队员深入了解,有所感受的基础上再进行实践。如“关爱残疾人”活动开展之前,应引导队员通过网络、书籍及大量的调查活动了解残疾人的生活,感受他们的痛苦。只有这样,关爱之情才会真正发自队员的内心,实践活动才会真正有效。

三、挖掘素材,传递关爱精神

生活是个大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行为要与生活紧密相连。当关爱意识在队员心中萌发并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时,辅导员要适时适度地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教育素材,激发队员向善的一面,使关爱精神在少先队家园中薪火相传。

1.巧用“活教材”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辅导员要善用榜样激励学生。利用班队课、思想品德课等向队员推荐关爱故事,引导阅读。从具体生动的故事入手,从特定的情境出发,使队员从榜样人物身上获得启发、接受洗礼、受到鞭策。另外,学生身边的一些“日常小插曲”也是教育的好素材,辅导员要善于捕捉教育机会。比如,某个队员随手扶起了倒地的扫把,主动帮老师整理讲桌……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对队员而言却是活生生的,它更有可信度和说服力。辅导员要抓住身边的点点滴滴,将队员中的“关爱小英雄”放大。长此以往,队员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逐渐养成自觉的关爱行为。

2.妙设“展示台”

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品德的过程中,教育情境的有效创设是十分重要的,从古至今就有“耳濡目染”之说。在关爱系列教育活动中,从“少先队园地”中辟出一个专栏,用作“关爱精神大展台”,用以展示队员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收集到的相关图片、故事;展示队员平时拍摄到的反映同学间、师生间、亲人间甚至陌生人间相互关爱的照片;展示队员写下的点滴感受。队员可随时 “发表”自己的作品,内容常换常新。通过一些激励的手段鼓励队员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用行动去实践,让“展示台”始终洋溢浓浓的关爱气息,使队员受到熏陶与感染。

少先队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陶冶学生的品格,造就优秀的人才。关爱精神是现代人优良品格中的基本素养。我们要努力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进行引导和培育,使关爱之花在少先队家园中常年盛开,以润泽队员幼小的心灵。◆(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廖淑芳

猜你喜欢

践行培养
践行“三严三实” 做师生满意的党员干部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大力弘扬“东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