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2009-12-18

南北桥 2009年9期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

赵 宏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环节之中,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财务管理目标观点,从现实经济状况、衡量标准、企业治理结构等角度阐述了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对立点,从而明确指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 利润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F253.7【文献标识码】A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其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在满足盈利这一总目标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过程是各利益关系方之间的博弈过程。近年来,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说法没有统一,不利于指导财务工作,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国情对其现实目标的

选择加以分析。

一、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财务管理目标观点。

1、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使利润达到尽可能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企业有了自主权,有了自己的经济利润,人们逐渐认识到产值最大化目标模式弊端太多,于是企业的理财目标就自然转向了利润最大化。

2、经济效益最大化。

所谓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产出和投入的比例关系,即以一定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量的收益,它是一个比利润更广义的概念,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经济指标才能表现出来。另外,对它也难以控制,难以分解落实责任。

3、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尽可能多的财富。市场化较早的国家一般都采用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但是该目标存在重大缺陷:①使用范围很窄,非公司制、股份制企业不能使用。②它违背社会主义基本规律的规律性和统一性两个主要特征,不利于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③它很难使企业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很难激发企业广大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价值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在于它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和风险,克服了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所以,应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并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在对以上几个财务管理目标的对比分析可知,确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对其界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使用范围。就我国而言,要强调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

1、影响我国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模式的经济现状。

首先,中国的证券市场刚刚起步,总体来说还不规范,信息传递速度慢,投资者对信息的理解力较差。其次,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其中银行借款占绝大多数,银行对企业的财务决策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再次,中国政府目前还不可能像美国政府那样对企业的经营不进行干预,在国有企业占比重较大且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是必然的,只是应当尽可能减少行政方面的干预,而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来引导企业地发展。

2、财务管理目标应该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投资者、债权人、员工、客户等多个利益集团形成的一个契约,财务管理目标应该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可以说财务管理目标是这些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和互相妥协的结果。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某一利益集团可能会起主导作用。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不能只强调某一集团的利益,而置其他集团利益于不顾,不能将财务管理的目标集中于某一集团的利益。从理论上讲,各个利益集团都可以折衷为企业长期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提高,各个利益集团都可以借此来实现其最终目标。所以,应将企业的长远稳定摆在首位,并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3、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衡量。

企业财务目标的制订,既要符合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控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标应该以相关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在科学设定薪、息、税和净利的权数的前提下,谋求其加权和的最大,即用相关者利益为指标所衡量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是我国企业现阶段理财目标的现实选择。

4、我国企业治理结构及理财目标的发展变化。

我国近些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着眼点始终是改进和完善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激励和约束,即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出发来构建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具体表现为政府拥有经营者任免权,控制企业的重大决策,监督经营者的行为等。这样的改革思路大致可以称得上是“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由于这种治理逻辑并没有解决关键问题使得所有者被架空,国有资产受到侵蚀的事例比比皆是,股东权益受到损害的非正常行为屡屡出现。因此,必须转变企业治理的思路,遵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共同治理”逻辑。

5、“共同治理”模式的理财目标是企业合理的选择。

随着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共同治理”的治理逻辑强调现代企业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只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保护和合理的满足,才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股东的财富也才能不断增加;而企业价值实现了最大化,个人利益及相关者的利益都能有所增加,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达到了一种良性循环。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演进,充分体现了企业对财务管理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更有利于协调处理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关系,从而极大地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导向和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卫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重构”,《财会月刊》,2006.9.

[2] 陈学义,“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再认识”,《会计之友》,2005.11.

猜你喜欢

财务管理目标
浅谈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关系探讨
论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的优化
论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及实现途径
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分析
从企业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
浅析五粮液关联交易问题
论财务管理目标与核心能力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