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研究
2009-12-18黄伟钦李桂平
黄伟钦 李桂平
【摘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证券投资者日益增多,投资群体越来越大,目前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重视。本文首先回顾了现阶段各学科对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研究的成果,其次初步探索了以社会学理论研究证券市场投资行为的前景及其优越性。本文认为社会学视角下研究投资者行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是非常明显的。
【关键词】投资者行为 证券市场 社会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也随之不断发展与完善。证券投资已成为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已越来越大。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1月,我国沪深两市账户总数突破1.2亿户 。
投资的目的在于得到一定的预期收入,可是据研究发现,我国证券市场中只有大概10%的个人投资者是盈利的。市场上有这样的话:一赚二平七亏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投资收益产生如此大的差距呢?是投资的市场环境,或是投资者的个人行为偏差,这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首先,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是新兴的市场,即所谓新兴加转轨。与西方证券市场的发展已经有200多年历史相比,我国证券市场还很年轻。我国的证券市场具有其特殊性,其市场制度、市场监管、交易规则等还在不断的完善当中。其次,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总是处于阶段性繁荣——衰退——平衡——繁荣的模式中,证券市场又是经济的晴雨表。历史经验表明:证券市场一般早于经济起动或衰退,两者很少在时间上保持同步。这对于个体投资来说,会产生预期与现实的偏差,从而导致收益的差距。最后,个体投资者的行为是有差异的。由于投资者的背景(教育、家庭背景等)、学习应变能力、接收信息的效率与途径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从而使不同的投资者作出不同的投资行为和投资决策。
二、现阶段研究的成果
国内外关于证券市场个体投资者行为的研究大多见于经济学领域,但近年来金融社会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经济社会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以下就国内外学者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视角在一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个回顾。
1.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经济学或者说金融学的研究是以严格的假设为前期的。例如,在经典的现代金融理论中,证券市场中的参与者被假定为能充分获取信息并能汇总分析所有信息或数据,作出投资决策所带来的所有可能后果都可以计算到;而在面临不确定性时,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完全根据贝叶斯学习规则不断地修正先验概率,使得主观概率不断逼近客观概率。从而使自己的决策收益达到最大化。现代经典金融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石是“有效市场假说”(EMH),市场有效性关注的是资本市场中信息和证券价格之间的关系。1953年这一概念才由莫里斯·肯德尔(Maurice Kendall)提出。有效市场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和交易成本、使价格反映信息的成本为零为假设前,也就是说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即使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并非随机而是具有相关性的,他们在市场中也将遇到理性的套利者,后者将消除前者对价格的影响。
经济学在非理性行为研究方面,提出了与传统理性假设不同的有限理性的概念。例如,对证券市场上个体投资都行为的研究,一个典型的理论叫做“羊群效应”。在关于个体暗示(suggestibility)和群体压力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决策受其他人意见所影响,社会压力能诱导个人做出自己认为并不正确的决策( Asch,1952 )。在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存在的环境中,人们通常表现出一些群体行为,如社会比较(sccial comparison)和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等(Aoller and Adler,1984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在不存在客观标准时,人们通常会将其决策同其他人的决策进行对比,然后决定取舍。而模糊性、不确定性和缺乏客观标准是金融市场交易的基本特征。Shiller(1984)认为股票的价格类似于纯粹的社会运动,因为没有一个可以接受的理论来理解股票的价值,更没有一个可靠的方法来预测改变投资策略后的效果。投资者对股票的价格缺乏一个清晰、客观的认识,从而致使他们完全依赖于社会过程做出投资决策。Topol (1991)研究显示:个体投资者买卖股票通常按照他(她)最熟悉(或最近)的投资者的平均价格来报价,因此他认为股票价格运动是通过社会来传递的。
2、心理学研究视角
心理学对证券投资者行为的研究,主要注重投资个体的心理效应及认知能力两方面。心理学家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及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再加上时间的因素,投资个体不可能对市场环境所提供的数据资源进行最优化的分析,从而作出最大收益的决策。而出于人类大脑的正常反应下,投资个体更倾向于暗示决策的经验性,所谓“启发式思维”在发挥着主要作用。证券市场存在各种各样信息及潜在的信息因素,而这些因素正是导致投资者的判断及决策出现系统性偏差的关键;因为个体投资的认知能力(包括认知资源、分析能力、记忆力等)有限、情感因素常常胜于理性分析。
3、社会学研究视角
经济社会学在研究资本市场(金融市场)时,延续了韦伯的经济社会理论传统。近年来,社会学家对证券市场的研究有两个趋向,一是网络研究的延伸,二是强调社会互动与社会心态的结构关系。市场是由社会机制所产生并运作的,因此,不同的市场应有不同的机制。市场应被视为不同的社会结构,不同的市场是不同的运作逻辑,在其中的行动者更是由不同的利益动机所构成(Swedberg, 1994, 2003)。沿着这样的认识脉络,市场既是层级性的结构,也是类似政治斗争的场域(Fligstein, 2001)。
德国社会学家 Karin Knorr Certina提出了“信息作为一种知识形式”,以社会微观结构作为理解金融市场的工具。为此,他对信息和市场构成的问题提出重要的观点。他的理论研究假设金融市场是建构在充分流动性上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全球反身系统( global reflex system)是其主要构成部分。也就是说,金融市场是特殊的社会结构,它建立在流动信息的基础上,在这个社会结构下,每个行动者(投资个体)都具有反思自身面对信息的思考与处理能力以及对实时的信息做出回应。在Karin Knorr Certina的系列研究中,他非常注重知识的建构,而信息在这一建构过程中是核心因素。在研究证券市场个体投资者(行动者)的投资行为因其所处的社会网络、知识背景而造成差异方面,Charles Smith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据他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价值信仰者、短线交易者、证券经纪人、市场销售者等)具有不同的心态结构,对同一信息的反应及理解、分析是有差异的,该信息的意义自然就不一样。因此,其作出的投资决策也存在着差异。
三、社会学研究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的前景
1是社会学意义中追求行动满足的“社会理性人”。本文研究的投资者是我国证券市场上参与股票投资的个人或个体,包括中小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同样,本文所说的投资者行为是我国证券市场上中小投资者对股票买卖的行为。这些个体都具有认知能力和一定分析、决策能力,并且他们的行为与其所处的社会结构及社会网络有关。
社会学与经济学一样,认为个体的行为受理性与非理性选择的影响;但是,社会学的理性选择与非理性选择理论是有区别于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的特征是:在方法论上是个体主义的而非整体主义的,是归纳的而非演绎的,是经验求证的而非哲理解释的。在证券市场上,个体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即买入与卖出股票的行为显然是建立在其个体的理性选择基础上的,是可以经验求证的。社会学同样认为个体行动同样也受非理性因素的驱动。例如,个体对投资某只股票的同时投资习惯、投资心态、个人感情、信息来源等因素已经渗入到了其投资行为之中。
网络理论是当代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社会学依据社会网络结构来分析人类社会行为,或者说分析社会网络以及社会网络结构中所嵌入的社会资源或社会资本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是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一大特色。社会网络分析建立在如下基本假定的基础之上:互动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因此,社会网络分析在于揭示人际互动的模式,这种模式反映了个人行为的重要特性。另外,社会网络分析同样注重个体主义方法论的研究与运用。证券市场中的个体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或多或少会与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相关或者受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
社会结构是社会学的一重要术语,社会学用社会结构来指社会的组织方式,而社会是靠人与人、人与资源之间结成一定关系组织起来的。本文是对社会结构理论的运用性研究,并且把制约行为个体的社会条件和力量视为社会结构范畴,它是现实的、交往性的以及常人观下的社会结构。事实上,在欧美社会理论语境中,社会结构常常用来指独立于有主动性的人并对人有制约的外部整体环境,经常与“能动性”对立使用。“当我们把社会结构作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主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就是要解释现代社会结构条件对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的制约性。”(边燕杰,2007)。
总之,证券市场充分体现了社会结构的现实多层性以及个体的差异性,在这个场域中,个体投资的行为表现出了某种特性。因此,笔者认为社会学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是大有作为的。
四、研究意义
本文以社会学的独特视角来研究证券市场个体投资的投资行为,把个体的投资行为嵌入到更广泛的社会系统中,深入研究其投资行为的特点及本质内涵,同时丰富了学科的视野。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资本市场,研究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1、跨学科的研究意义
长期以来,研究证券市场的投资行为,绝大多数见于经济学领域,以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相关问题,而本文试图以社会学学科的知识拓展研究视野。本文综合运用了社会学视角下社会结构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研究证券市场中个体投资行为的特点及本质,更好地发挥社会学学科所具有的想象力、解释力。因此,社会学的知识完全可以在经济学、心理学通常所研究的某些范畴或对象中发挥更广泛的功能。再者,以社会学知识研究经济生活、经济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
2、个体投资行为的内涵
本文研究的方法是将个证券市场中的个体投资行为嵌入于个体选择的属性(理性与非理性选择)及社会关系网络互动之中,解释了投资者行为的动因、效果,从而把个体投资者投资行为的丰富内涵呈现出来。这就有利于投资者个人认清自己投资行为的本质,提高个人的投资水平及收益,在某种意义上也达到稳定证券市场的效果,最后达到个人与市场之间的良性循环。
3、研究的实践意义
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中个体投资者行为的社会学分析,对个体投资者来说有助于建立科学、有效的投资决策,同时可以使市场运行更有效率,最后达到促进市场监管的合理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安东尼·吉登斯著:《社会学》(第四版),赵旭东 齐心 王兵 马戎 阎书昌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2]【美】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ociological theory》7th edition),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3] 【德】马克斯·韦伯著:《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第1版.
[4] 【法】E·迪尔凯姆著:《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5] 边燕杰主编:《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美国社会学者分析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2月版.
[6]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著:《实践理性——关于行为理论》,谭立德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年12月.
[7] (美)斯科特著:《社会网络分析法》,刘军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
[8] 车文辉:《证券交易行为的经济社会学分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