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2009-12-17杨亚南
摘要:本文通过对外语教学中学生情感因素及教师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影响的分析,说明情感因素在很大程度比认知因素更能影响外语学习,提出在外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关键词:外语教学 情感因素 教师 学生
一、引言
习得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比认知因素更大程度地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现,影响教学过程的情感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学生自身的情感因素(如学习动机、态度和个性特征)和教学环境中的情感因素(如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教学风格等)。本文就此分析师生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二、情感的内涵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对事物的一种好恶的倾向。情感具有两极性,即积极性情感和消极性情感。能满足或符合人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积极情感,如兴趣、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反之,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
三、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外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习得过程,它涉及很多因素。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效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他认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情感的低过滤(low or weak filter)能产生低焦虑(low anxiety),低焦虑能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即语言的输入(input),吸入(intake)和输出(output)。另外,积极情感(如良好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强的自信心、积极的学习态度、坚强的意志、活泼开朗的个性和大胆实践的精神等)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更多的语言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学习效果;相反,消极情感因素(如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自卑、过度的焦虑、胆怯、过于内向的性格等)则影响语言学习,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外语学习活动,不利于学生大胆用外语表达,展现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可见,情感因素对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程度等具有较大影响。
四、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1、动机(motivation)是内部动因(驱动力,drive)和外部诱因(incentive)结合而成的心理状态,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为的主观原因。由动因而诱因的动机叫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由诱因而动因的动机叫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内在动机来源于外语学习者本身对学习内容或学习任务的浓厚兴趣。如兴趣、好奇、爱好、成就感、自我实现、快乐体验等。外在动机指外语学习者受到外部情境支配而不得不学外语,如为了文凭、升学、奖励、考试、求职或避免惩罚等。内在动机持续的时间要较长于外在动机。因为外在动机不是出自兴趣,一旦外部因素取消,学习者很可能放弃外语学习。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习者的内在动力的形成和发展。
2、态度(attitude)包括认知,即人对事物的信念;情感,即对事物的好恶程度;意动,即个人对待事物或采取行动处理事物的倾向性。外语学习态度就是学生对外语学习的认识、情绪、情感、行为在外语学习上的倾向。学习态度对外语学习过程的影响主要通过动机。积极的态度和动机与第二语言学习成就联系在一起。如果学习者具有喜爱学习外语的态度,其内在动机就会很大,进步也就很快;反之,认为学习外语是一种压力,那么其内在动机就会很小,进步也就很慢。
3、自尊心(self-esteem)指学习者对自身价值、能力、重要性、成功与否及价值的态度与评价的一种判断。如果学习者被认可、被称赞、被欣赏、被需求,那么他就充满自信,自尊心也随之增强。反之,自尊心则受到损害。
4、焦虑(anxiety)指外语学习者使用外语交际时产生的恐惧、不安、紧张、忧虑等情绪。外语学习中,过度焦虑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在外语教学中,学生会因不知如何用外语表达,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怕考试,怕老师批评、同学嘲笑,怕学习上的困难等因素引起的焦虑。
5、抑制(inhibition)是为了保护自我而采取的回避和退缩行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常犯语言错误,因此会带来批评和嘲讽。如果性格内向、较脆弱的学生受到批评和嘲讽,他们就会因为怕犯错误而不参与语言活动,就造成了学习中的抑制行为。经常受批评和嘲讽的人自我保护意识越强,抑制程度就越高,就会对外语学习产生畏惧、厌恶心理。
6、移情(empathy)指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的一种能力。理解他人的感受并不表示我们与那人有相同的感受。如我们了解某人为何会这样愤怒,并不表示我们也有愤怒的感受。移情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可以使人从“自我为中心”解脱出来。在外语教学中,移情不仅可以改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还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态度。
五、教师的情感因素
从影响外语教学的情感因素来看,教师的情感对外语教学起着主要作用,它不仅能影响学生的认知发展,而且也能促进或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教师的情感素质主要表现为乐观向上、有责任感、幽默风趣、宽容、教学方法新颖,使课堂生动有趣,营造有利于外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关心爱护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等。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同时还应正确认识自身情感因素的作用,以促进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六、外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
学生的学习是受动机、兴趣、态度、恐惧、焦虑等情感因素控制。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还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和了解他们的情感。把消极情感有效地转化为健康向上的积极情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1、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态度
教师要始终给予每个学生极大的关心和信任。一旦学生意识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信任,便自然地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这种积极情绪可转化为学习动力,推动学习进步。对于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应从奖励入手,激发他们的外在动机。当他们有了学习动力后,再转向激发其内在动机。课堂上教师面带微笑,学生会感到亲切、温暖,学习就有兴趣。反之,会感到压抑、紧张,学习动机、兴趣、态度受到很大影响。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依据终结性评估(期末考试等),可以采用多维的评估标准。这样,既是教师了解学生的过程,也给学生感到教师在关心自己,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2、鼓励学生,抑制受挫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一般都非常在乎老师对他们的态度及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对学生在学习外语时所犯的错误要纠正得法,即使有时学生出现了语言错误,教师不应马上板着面孔打断学生进行纠正,而应使用非评判性语言,如用复述学生话语的方式纠正错误,不伤其自尊。
3、转化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父母或老师,有的学生喜欢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以逃避课堂活动,有的害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有的回答问题时紧张甚至浑身发抖,有的听说考试就害怕、紧张,有的担心被老师提问,因此极大地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4、在外语教学中,注重非语言的运用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非语言交往是十分重要的。非语言交往就是教师利用身体姿势、面部表情和目光的变化与学生交往的方式。适当的姿势不仅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单独表达一定的意义。
5、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这种氛围的关键是教师具有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改变对外语学习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6、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博学多才,容易获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如果教师知识面过窄,就很难与学生沟通情感,形成共鸣。所以,教师要不断充电,不断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探索新的课堂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七、结语
本文分析师生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及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要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注重培养有利于语言学习的各种情感因素,营造一种民主和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提高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移情意识,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由此可见,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参考文献:
[1] H.Douglas Brown.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 Krashen, S.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Pergamon,1982
[3]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大纲)(试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李秉德主编.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7]李银仓.论外语教学的情感目标[J].外语教学,2005(2)
[8]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9]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语系 541004杨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