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艺术对传统语言的继承
2009-12-17张章恒邵沈晓
张章恒 邵沈晓
摘要:高度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于传统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新的发展的契机。本文在分析环境艺术含义和内容的基础上,对现代环境艺术对传统语言的继承进行了探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促进现在环境艺术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现代环境艺术 传统语言 继承
一、环境艺术的含义及内容
环境艺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他的提出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结果。环境艺术所涉及的范围广泛,几乎涵盖了地球表面的所有地曲环境和与美化装饰有关的所有设计领域,是一个协调各门艺术的整合,也是综合了相关门类艺术的基本要索,通过对空间、色彩、造型的综合运用,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艺术化的空间环境。他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环境艺术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他可以理解为: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规划环境设计,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他与人类的活动范围相一致。在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日益发展提高的今天,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普遍的关注,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环境的艺术化处理是和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的,改善环境,创造环境,将成为时代发展的土题。在2008年北京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的定义: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筹办奥运会,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一育活动,促进北京和中国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由此可见环境艺术的重要意义。
无论是衣食起居的个体空间,还是建筑实体组成的城市空间,都是环境艺术所包含的内容,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大致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园林景观、公共空间、室内空间环境等人所涉及的空间,所到之处。
环境艺术与艺术作品不同,艺术作品主要是接受欣赏,受条件的局限性较人。比如,杜会对绘画艺术的界定很难,判断一幅作品美与丑,受欣赏者的艺术欣赏水平决定,欣赏者对绘画有直接的判断力。但你可以自我的发现自己对艺术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表现艺术世界。环境艺术则不同,它需要社会的认知力,需要大众去感受它的美、认识他的美,从而可以愉悦的生活,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材料工艺的不断演进,以及与外来文化不断融合而不断的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艺术体系。这个艺术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也传承了华夏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高度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于传统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新的发展的契机。因为,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观念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维度。对于当代的设计者来言,对设计作品完全的西化是思想贫乏的表现,对作品的复古当然也是穷途末路的一种表现,在设计中正确的道路只能是发展与创新。虽说我们不能逃避历史,但至少我们应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去看待传统,让一些装饰样式化的东西放到它应该去的低层位置,但又要以新的姿态让他出现在作品中,这就需要我们把握住“神”与“意”,最终会寻找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新的“形”象,而不是被死死钉在历史上得的仿制品。
二、“形”的衍生
“形”的衍生,是指传统形式、样式在现代社会的新材料、新工艺创造出新的形式美,并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传统的形式,而是对传统建筑艺术的再创造。这种在再创造是在理解传统建筑语言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艺术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把传统造型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用以表达设计理念,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在“形”的延伸这个方面,已经不乏优秀的例子,如现代很多优秀的环境艺术作品就是在装饰了很多传统的图形、图案,运用在现在的空间环境中,在设计中体现了更多的传统元素,为整个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注入许多有价值的创意与构思。出《流水别墅》这样与自然融合为一,依山傍水的建筑精粹。
三、“意”的延伸
传统装饰毁样讲究藏弹于器、器以载道、寓教于物.这主要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背后的“意”足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不论古人还事现代人,对美好书物都样的心存向往,因而传统装饰纹样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样通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比如在很多的商业空间环境中,装饰有很多的中国结,用这种装饰来点缀空问使空间中增加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少了些商业的味道。还有些作品凝聚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观念、意识,如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赖特就吸收了老子《道德经》中的空间观念,设计出“流水别墅”这样与自然融合为一,依山傍水的不朽建筑。
四、“神”的承传
对于神和意得沿用,可以说是对传统艺术的一种浅层次的发展和提升,而一种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是需要我们摆脱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相,进入深层的精神领域去探寻的。我们只有在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设汁思潮的基础卜,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的所认同的现代设计。在这一点上,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足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团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特有的风采,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中国传统的建筑装饰精巧细致,亲和性和舒适性根强,象形寓意,意境深远,因地制宜,雅趣与实用结合等,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但时过境迁,表层的生搬硬套、堆砌摹仿会令人感到不伦不类。
综观历史,每个时期的设计作品都与该时期的社会生产,社会制度、信仰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这种背景环境下无一例外影响着当时人们的创造与展现。中国传统建筑的社会环境已经过去了,现代中国建筑还要发展,总结传统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发展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创新,即为适应新的潮流、满足新的需要而利用新的条件创造出前所太有的新东西来。我们总不能“肖人之堂以为堂,窥人之户以为户”,把设计作为只求温饱的职业,正如勒·柯布西耶在他的《走向新建筑》一书中所描绘的:“现今的普通建筑师,是一个胆小的、精神萎靡的家伙,害怕正视现实。他用各种各样的历史‘风格玩弄他的小聪明。”其实,只要历史存在,时人总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关键在于是否抱着扬弃的态度去改造和创新,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一些小国家学习,如日本传统文化以中国古代文化为基本参照,但她是个极善“拿来”,又极善改造的民族,其传统建筑虽以唐代为范本,却不间断地变化着。斯堪的那维亚诸国也有着再创造的“习惯”,难怪小到一把锁、一具台灯都可以堪称为设计中的精品!
参考文献:
[1]刘心武,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2]朱广宇,中国传统建筑——门窗、隔扇装饰艺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3]崔世昌,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4]田银生,刘韶军,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张章恒 男 籍贯:浙江温州苍南 1987年 研究方向 环艺设计 学历:本科。学生 工作单位:浙江万里学院。
邵沈晓 女 籍贯:浙江嘉善 1987年 研究方向 环艺设计 学历:本科。学生 工作单位:浙江万里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