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文化典籍之最

2009-12-17李淑清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典籍黑龙江文化

李淑清

关键词:黑龙江;流人;文化;典籍

摘 要:黑龙江省在清初是一个人迹稀少的荒蛮之地,文化发展极其落后。由于地处极边寒苦之地,清初时,又是清政府发配流人的主要戍所,这些流人发配到这里后,著书立说,传播中原文化,为黑龙江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4-0133-02

1 《龙沙纪略》

《龙沙纪略》,是黑龙江省最早的一部私人纂修的地方志乘。清方式济著,附载于清乾隆二十年方观承家刻本《述本堂诗集》中。

方式济(1676—1717),字屋源,号沃园,安徽桐城人,少年侨居金陵,清康熙四十八年进士,任内阁中书。康熙五十二年,其父方登峄因《南山集》文字狱案受株连,方式济随父谪居卜魁城(即齐齐哈尔)。式济早年工诗,有父风,自谓如东坡之有斜川,“十六补诸生,省墓桐城,来往枞阳,与老宿唱和,积稿成帙”。著有《陆塘初稿》、《出关诗》等。久寓戍所,访系询游览考复古迹,据其所见所闻,考订历史文献,于康熙五十二年至五十五年写成《龙沙纪略》一书。“龙沙”一词,取自《后汉书.班超》传赞之语“坦步葱雪,咫尺龙沙”,自此遂为塞外之代称。康熙五十六(1717年)方式济先于父亲卒于戍所。卒时,“边人如痛亲戚”,可见他与当地人民友谊之深。

《龙沙纪略》全书共一万两千一百余字,分为九门,一方隅(边疆)、二山川、三经制(含官制)、四时令、五风俗、六饮食、七贡赋、八物产、九屋宇。其中详载黑龙江水系各脉,对地名沿革也有辨证。《龙沙纪略》体例较完备,采摭翔核,记述详备,为有影响的私家纂修的方志。清乾隆年间,《龙沙纪略》一书为编纂《四库全书》的学者所看重,而被选录到《四库全书》一书中。清代著名学者何秋涛称这部书“事复语详,既是订辽金诸史之伪,并可补《盛京通志》之缺,是编,乃舆地家不可少之书”。近代著名教育家林传甲,称“方氏遗书,实黑龙江文化之祖,千载之下,万里以外,考兹土之物产,风俗者孰不珍视之”。至今,该书仍是研究黑龙江地方历史的重要著述。

2 《龙沙剑传奇》

《龙沙剑传奇》,是黑龙江现存最早的一部戏剧作品,也是唯一的一部清传奇作品。封面右上题:珂雪新词,封面中题:龙沙剑传奇,封面左下题:世瑞堂珍本。卷端下题:江左珂雪头陀填词,江右梦熊钓叟、浙西二吾居士评点。书衣钤有“臣程煐印”、“恭则寿”、“麟经世瑞”、“星华”、“天赦馀生”朱文印记,卷后有“一帆重溯大江澜”和图画印各一方。卷前有序两则:一为江西梦熊子《序》,一为嘉庆壬戍(1802年)孟夏之望浙西二吾居士题於阿尔兴书馆之《序》;次有江左珂雪头陀的《读书偶评》,为作者自述。卷后有跋两则:一为桐城族弟屺山跋;一为从弟虞卿跋於沈阳官署。次有题词十二章,为乐城范毓祥、浙西吕肯堂、浙西吕尚贤、嫩江崔恒宁、燕台傅宝三题词。全书分上下两卷,每卷15出戏,共30出戏。

程瑛(?—1812),字星华,又字瑞屏,号瑞头陀,安徽天长人,廪生。其父程树榴为贡生,由于为王沅《爱竹轩诗草》所写的序言,“牢骚肆愤,怨谤上苍”,被人告讦,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七月,“律以大逆”而处死。程瑛“应斩监侯,秋后处决”。程瑛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清嘉庆二年(1797年),由斩监侯改戍齐齐哈尔。初到戍所,生活极其困苦,在侘傺无聊、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根据民间传说的三个神话故事,合为一传,写成黑龙江现存最早的一部戏剧作品。该剧是以一对夫妻的遭遇为主线,展开了仙与魔的斗争,并以除魔而戏终,表现了作者除霸、救世、安民的可贵思想。诗人评之曰:“世人都把神仙敬,却只解丹炉药井,哪晓得救世济安是内景”,这也正是作者写此剧的寄托所在。在屺山的跋中称“龙沙剑传奇……,则惊才绝艳,直凌琵琶还魂而上之……”。对《龙沙剑传奇》给予极高的评价。

3 《述本堂诗集》

《述本堂诗集》十八卷,是现存较早的一部记载黑龙江及齐齐哈尔历史的诗歌总集。是书为清乾隆二十年,安徽桐城方登峄、方式济、方观承祖孙三代的精刻本家集。该诗集按编年体编辑,分为六册,统名为《述本堂诗集》。

该书匡高十八公分、宽十三、五公分,十行二十一字,白口,单鱼尾,左右双边。钤有“述本堂定本”、“独志堂印”、“乐是移”等朱文印记。卷端分别署“桐城方登峄凫宗著”、“桐城方式济沃园著”、“桐城方观承问亭著”。方登峄诗集前有乾隆朝显赫一时的提倡格调说的诗人沈德潜序,乾隆二十年楘如(康熙进士)序,乾隆十八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巨儒黄书琳序。方式济诗集前有雍正癸丑年蔡世远(与方式济同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序。方观承诗集前有钱陈群(与沈德潜并称东南二老)序和被京师士大夫奉为文章宗匠的陈兆仑序。

方登峄(1659-1728),字凫宗,号屏垢,少詹事方拱乾之孙,方孝标之子,方式济之父。16岁时,补县学生,工诗善画,后来出游四方,知名于世。清康熙三十三年(1674年)贡生,授内阁中书,后迁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主管稽核、估销河道、海塘、江防、沟渠、水利、桥梁道路工程经费,六品官员)。康熙五十年(1713年),因戴名世《南山集》案起,以其父方孝标所著《滇黔纪闻》内有所谓“大逆等语”,而被捕入狱。至五十二年二月,与其子式济被流戍齐齐哈尔。居绝塞十五年,身处逆境,仍不废诗书,“虽处绝塞寒天,手一编,终日忘其身之在难也”,雍正六年(一作三年)卒于戍所。

方观承(1698-1768),字遐谷,号问亭,又号宜田。方式济次子。其祖父与父被遣戍时,因年幼未同戍。,他与长兄观永“归金陵,家无一椽,借居清凉山僧寺。有中州僧,知为非常人,厚待之”。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春,兄弟二人千里迢迢来齐省亲,居五年离去。式济与登峄相继去世后,又曾盗其父与祖父骸骨,徒步负入关。雍正九年(1731)为平郡王福彭所赏识,后历任浙江巡抚、直隶总督等要职。

方观承在齐省亲期间,看到塞外之城齐齐哈尔的风土人情、自然物产、江河地理等风光景色,被深深所吸引,便以诗抒怀,以诗状物,以诗记史,创作了许多描写塞北风土民情、自然风光的佳作。

4 《黑龙江乡土志》

《黑龙江乡土志》是黑龙江省第一部乡土教材。清林传甲撰,成书于清光绪末年。宣统年间有刻本和石印本,民国三年(1914年)有铅印本,后又有油印本流传。

该教材体例创新,文图并茂。以一答一问的方式,生动流畅地讲述黑龙江省以及省城齐齐哈尔、墨尔根、呼伦贝尔等城的地理、位置、江河。还简练明了地记述了黑龙江的风土、人情、世俗、交通、民族、渔猎、学校等内容。全书分地理、历史、格致三编,每编八十课,共二百四十课。其中地理、历史编中,每课都配有简图说明本课内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如,历史编的第四十七课,题目是“始设黑龙江将军”:“征罗刹(指沙俄),始设黑龙江将军,驻旧爱珲,在江之东北岸,远控外兴安岭、精奇里江流域,问始设将军系何年?问始将军在何处?”等。在课文的左侧配以简图,图中标有外兴安岭、中俄旧界、雅克萨城、精奇里江(又名黄河)、黑龙江、瑗珲、六十四屯旧城。从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瑷珲条约》签定以前我国黑龙江的疆域情况。书后有祝宗良(林传甲之妻)、林传甲等写的讲堂规则歌、劝学歌、私塾改良歌、上学歌、学堂号令歌、齐昂铁路歌、幼女学校歌等。次有刘墭(林传甲之母)撰写的《黑龙江乡土志》序。林传甲的《铁路教科书》附其书后。

《黑龙江乡土志》这部教材虽然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但今天我们阅读这部充满乡土气息的教材,也感到非常有教育意义。

综上所述,流人们的遭遇是非常凄惨的,他们获罪发配到黑龙江后,不仅要承受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的严峻挑战,还要承受政治上为奴或当差等的强行管制。在这种双重的挑战和压力下也玉成了他们,开拓了其心胸视野,丰富了其创作实践,从而写出了大量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达到一定水平的边塞诗及学术著作,不仅为传播中原文化和促进黑龙江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我们研究黑龙江史乃至于东北史提供了较翔实的珍贵文献。

参考文献:

[1] 张伯英等撰.黑龙江志稿.艺文志.[Z]1932年北京铅印本.

[2] 清方观承辑.述本堂诗集[Z].清乾隆二十年方观承家刻本.

[3] 方式济撰.龙沙纪略[Z].清乾隆二十年方观承家刻本.

[4] 清程瑛撰.龙沙剑传奇[Z].清嘉庆七年抄本.

[5] 清末林传甲撰.黑龙江乡土志[Z].油印本.

猜你喜欢

典籍黑龙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羡慕等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少数民族典籍翻译出版的探索与思考
连连看
铅笔长高了
古代典籍分类中之事物分类法探源
黑龙江出版集团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