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阅读教学

2009-12-15常晓燕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小丘遍数廉颇

常晓燕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那是一种怎样的美好境界,不禁让人产生联想。孩子们坐在教室里,读书声琅琅,会把每一个听者带回自己的童年生活当中去。而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虽然已经远离了那段童年的学习生活,但是却担负起了引领学生走上并且走好阅读之路的重任。现联系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一、加强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一)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得到经验,读书的遍数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成正比,读的遍数越多,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所以在教学时,我会刻意训练学生朗读意识。如在教《将相和》一课时,在学到蔺相如听说廉颇对自己比他职位高很不服气,于是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人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了一段话,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我让同学们读蔺相如的这段话,然后提问:从这段话你读出了什么?同学马上回答:可看出廉颇、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也知道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我对他们的答案给以肯定后,又让学生再读,看还能读出什么。读后又有同学回答:可以看出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国家利益,为国家着想。接着我让学生读第三遍,读后又有学生回答:这段话还说明了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有关。我对同学们的答案很满意,于是我趁热打铁地告诉他们,读书的遍数越多,对课文的理解就越多,要仔细反复地阅读。

(二)多读可加深记忆

“熟读成诵”,文章读的遍数多了,就会背诵下来,因而也就积累了许多好词、好句、好段,时间长了就内化成了自己的能力,从而也为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比如,在学完《白鹅》、《白公鹅》、《猫》、《母鸡》一组课文后,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作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有的同学写道:“我家的小狗花花有双重性格,我在家时,它在我面前非常乖,不叫也不闹,有时还呼呼睡大觉。当家里没人时,它会把阳台当做自己的游乐场,把妈妈养在阳台上的花扯得到处都是,枝折花落,真是惨不忍睹。看我回到家,它还会朝着我汪汪地叫,好像怪我把它自己留在家,对它供养不周。”还有的同学写《公鸡的故事》,文中写道:“奶奶家的两只大公鸡阿黑和阿白打起架来你鹐我啄,毫不相让,直到一只把另一只打败,胜利者便大摇大摆地扬长而去。”同学们文中用到的“枝折花落”、“供养不周”、“毫不相让”、“扬长而去”都是本组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在熟读成诵后,把这些词记在了脑子里并在写作中正确运用。看到同学们写的作文这样生动,我在及时给与积极评价的同时,也深深感悟到“读”对写作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朗读有助于提高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绘自然景物的文章,如《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草原》等,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对于这样的文章,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形状、声音、颜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如《草原》中“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通过朗读,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在眼前,如身临其境。

二、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抓住重点字词,读出真实感受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重在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只有把感情投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去,才能读得生动。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美。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例如,我在讲《白鹅》一课时,学到“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一段时,先让学生看课文内容,然后说一说本段写了鹅的叫声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叫声严厉”,我又问“哪些词写了鹅的叫声严厉”,学生答“厉声叫嚣”、“引吭大叫”。我接着问“本段写了鹅的一件什么事”,学生又答“看家有本领”。我还问“从哪些词可看出”,学生说“凡有”、“必然”、“甚至”、“也要”、“不亚于”。我马上说,要读出鹅的看家护院的本领,还要读出叫声严厉,该怎样读这些词呢?接下来让他们在朗读中去体会。于是学生都积极体验,找同学读时,都能读得很好。

(二)多种形式的读,激发读书兴趣

教师范读: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一方面,在读出感情方面,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景物要读得美,事件要读得真实,要能感染学生。另一方面,要用普通话读准字音,语速快慢要适中,要口齿清楚,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间要适当,在读长句子时要注意自然停顿。时间长了,学生自然会掌握朗读的方法。分角色读:这是学生最喜欢的朗读方式,每当布置分角色朗读课文时,他们都会兴致勃勃,很容易进入角色而融入课文气氛之中,不仅能激发兴趣,也能达到教师讲解而达不到的效果。默读:默读可以使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更好地思考。朗读:朗读可培养学生的语感。自由读:由于课上时间必定有限,为弥补这一缺憾,要给学生阅读的自由,让他们不受约束,尽情朗读,这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齐读:齐读可制造气氛,更有感染力。个别读:这种读的方式让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字音上、添字减字上、语气上、停顿上、语速上等等,以便读后及时指出和纠正。

三、享受阅读

除了朗读对学生很重要,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我认为对于学生而言,“读”还是一种享受。

课堂上,人人手捧课本,读声一片,这时自己也身在其中,感受着书声琅琅的气氛,那种自由,那种洒脱,那种畅快淋漓,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当站起来朗读时,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流畅,感情饱满,发自内心的那种自豪,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默读时,边读边思,周围那份无人打扰的安静气氛,那个沉思的过程,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所以说,“读”会给予学生很多很多,它会让学生得到知识,培养能力,还会带给学生乐趣。

由此可见,“读”的学问很大,内容也很丰富,在阅读中也会收获很多。只要教师能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认真进行阅读教学,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对于他们来说就会受用终生。

猜你喜欢

小丘遍数廉颇
Prognostic scores in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atients with advanced disease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抛石挤淤换填处理津港高速垃圾填埋段路基的试验研究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数羊
加速度降落
堆石坝粗粒料施工参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