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高等院校负债融资及其风险防控

2009-12-11王军红王田晶王景坤

经济与管理 2009年6期
关键词:负债风险

王军红 王田晶 王景坤

摘要:高等院校负债,是高校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它可以缓解目前存在的高校资金短缺问题,但是,高校负债也存在着一些风险。为此,我们要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对高校负债的监管,并采取增加财政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贷款资金的管理等措施来防范高校负债融资风险。

关键词:高校融资;负债;风险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6-0089-04

一、高等院校负债融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办学规模扩大,教学资源短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中国同龄人口的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高校连续的扩大招生规模,使在校生数目迅速增加。“1999年,中国决定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2006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540万人,是1998年108万人的5倍;高等学校在学人数2500万人,毛入学率为22%。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中国高等教育用了短短数年时间,实现了由高等教育精英化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转变。但是,高等学校中的教育资源却是有限的,短期内不可能迅速增加,生均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必然要求增加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充师资队伍,而增加这些资源又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

在现有的情况下,中国高等学校融资渠道比较狭窄,社会捐赠、校办产业、科研收入等融资渠道的资金量增长空间十分有限,跟不上扩招学生的增长速度。虽然中国全面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使高等院校的收入较之过去有所增长,但是,依靠学费作为高校发展的主要资金支持是不可行的,因为中国目前学费增长空间有限。据统计,从1994-2004年10年间,中国大学学费从每生每年几百元一路飚升至每年5000元~8000元不等,学费猛涨约20倍,而同期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一个大学生本科四年的学费,相当于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普通农民家庭13.6年的纯收入。当今中国高等院校学费之高使得穷人的孩子面对学校的大门望而却步,就连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也坦言:“中国大学的学费是有点高!我和我夫人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只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如果学费过高,那么,远远超出普通家庭承受能力的高昂学费,会使本应面向大众的高等教育,演变为面向某些群体的贵族教育,这就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综上所述,现阶段,解决高校发展中面临的瓶颈——资金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高等院校负债融资。

(二)政府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短缺

教育是一种公益事业,发展教育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很重视教育的发展,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是以一国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来考察该国的教育投入、教育规模以及该国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1993年,中国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即GNP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虽然这个“4%”仅仅相当于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是,这一比例指标我们至今也未达到。目前,美国的公共教育支出比例是5.8%,其中40%的款项用于高等教育,中国的公共教育支出比例是2.79%,其中,也仅有19%左右的款项用于高等教育。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了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高校办学经费普遍短缺、教学设备落后、生均教育资源欠缺等问题。特别是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超常规的快速发展,使许多高校的发展后劲不足。高校持续、健康的发展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高等教育要想扩大规模,必然要求相应地增加资金投入。但是,资金问题的解决,完全依靠增加财政投入是不合理也是不现实的。一方面,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空间有限,而且,财政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主要集中于义务教育阶段;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实行的成本分担机制,其中的利益获得原则是指,谁从高等教育中获益,谁就应当支付高等教育的经费,谁获得的利益越多,谁支付的费用就越高。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既可以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国民整体综合素质、增加就业、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又可以增加个人知识资本、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拓展个人视野,进而增加个人的就业砝码以实现个人经济上的收益。所以,高等教育的费用也理应由国家和个人分担,而不是由政府全部包办。

(三)开放的金融市场为高校负债融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使商业银行由过去旱涝保收的类似事业单位,逐步演变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利润最大化将是银行经营的主要目标。外资银行进驻国内市场、众多国内股份制银行参与竞争,使银行间对资金市场的争夺日益激烈。贷款利息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于是,各银行纷纷转变经营理念、培养核心竞争力、注重营销和开发客户,以提高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而不是坐等贷款的到来。

近年来,企业效益不佳,呆账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为了规避风险,银行对于企业贷款非常谨慎,进入了“惜贷”时代。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全社会已经初步形成了注重教育发展的共识。对于银行来说,面向高等学校的贷款相对于其他贷款项目,具有数额较大、期限较长、安全性较高的特点,于是,众多银行都降低了对高校贷款的门槛,采取多种优惠政策,以吸引客户。这样,就为高校负债融资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高等院校负债融资的风险

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所谓风险是指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它反映了投资项目未来收益的可能结果相对于投资预期收益的离散程度。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使投资者发生资金损失,也可能使投资者形成资金收益。负债风险,是由于法人企业负债经营而产生的,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因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投资和日常经营)而面临的风险。作为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高等院校负债融资风险是指,由于资金供求情况、各种宏观环境和微观条件等因素发生变化,使高等院校因举债的原因而给学校健康发展和正常运行带来不确定的影响。月

高等院校负债融资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来自市场的风险

在高校支付债务本息期间,资金价格会受金融市场状况的影响,利率呈波动的状态。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所以,高等院校负债融资的绝对成本或相对成本也是不确定的。当市场利率下降时,高校获得的浮动利率贷款的利息成本也将随之降低,即高校融资成本减少。但是,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高校获得的浮动利率贷款的利息成本也将随之上升,即

高校融资成本增加。对于非盈利性的高等院校来说,借款资金本身不能带来收入,利息费用只能通过学校的行政事业性收入来弥补。在一定时期内,高等院校事业性收入是基本固定的,利息费的上升必然会导致其他方面经费的缩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外高校和民办教育参与到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其竞争程度必然会加剧。高校要想生存并进一步发展,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生源。如果高等院校在生源竞争中处于劣势、招生人数不足,那么,作为还款渠道之一的学费收入就会减少,导致还款能力下降。长此以往,学校的招生规模就会萎缩,相应的办学规模也会减少。作为连锁反应,国家对于该学校的财政支持力度也相应地会下降。再加上社会公众对该学校的信心不足,由此带来的对于学校声誉方面的影响,这些交织在一起,很可能引发债务危机。

(二)来自高等院校的风险

高等院校连续几年扩招后,急需大量资金作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支持。各大银行由于高等院校贷款数额相对较大、期限相对较长、安全性相对较高等因素,曾视高等院校为“贷款黄金户”而主动提供大量贷款。由于获得贷款比较便利,各高等院校对于负债融资所隐含的风险,普遍存在着认识不够的问题。

高等院校在申请贷款之前,对于拟定的贷款项目缺乏科学论证,不能根据实际的需要来选择合理的贷款规模;对于高等院校融资渠道和期限缺乏分析和比较,不能选择最优的融资方式。而在高等院校贷款使用过程之中,高等院校缺乏约束机制和风险意识,不能有效利用资金,对于投资项目缺乏分析,盲目上马,导致贷款投资失败,引发贷款风险。

三、防范高等院校负债融资风险的措施

(一)从政府角度看应采取的措施

1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一方面,作为教育管理部门,要对高等院校发展规划和新校区建设项目科学审核,对于申请增加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的高等院校,政府有关部门要分析论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发展,不要一味追求大而全的办学模式,这会给财政造成负担、使教育经费分散、造成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另一方面,政府应对高等院校申请贷款严格把关,制定出可以放贷的科学化标准,认真审核高等院校贷款的必要性、可行性,了解高等院校的经济状况、固定资产,测算其还款能力。

2政府增加财政支持力度。高等院校负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紧缺。在现行的体制下,国家的投入仍然是高等学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支撑,要想实现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必须继续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将教育公共经费占GDP的比例尽快提高到4%的水平,以满足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财政对于高等院校的投资要有所侧重,不能采取平均主义的办法。由于中国现有的经济状况,高等院校发展不可能完全依赖政府拨款,在现有资源下,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率,财政对高等院校的投资应该有所倾斜。把投资重点放在重点高等院校和重点学科建设上,这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级人才,还可以对普通院校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普通高等院校的发展。

(二)从高等院校角度看应采取的措施

1高等院校要拓宽融资渠道

首先,尝试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走高校与科研机构、生产单位相结合的道路,能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高等院校利用知识和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科研成果,不仅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还可以获得收益,使自身得到资金支持,为拓宽高校融资渠道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其次,可以通过发行具有国债性质和具有企业债券性质的高等教育债券,为高等院校融资。国债性质的高等教育债券,是由国家教育部面向社会发行的用于高等教育支出的专项债券。具有企业债券性质的高等教育债券,是指由高校作为发债主体,面向全社会发行的类似企业债券性质专项债券。这些债券是以学校的信誉和偿还能力作为担保的,并且享有国家优惠政策。对于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和稳健型的投资者来说,高等教育债券有诸多优势,例如,受到国家政策扶植、有高等院校作为担保等。这样,就可以有效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增加资本的利用率和流动性,发挥资金对高等院校发展的支持作用。同时,也可以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资本收益,增强社会公众对国家经济形势的信心。

2高等院校要加强贷款资金的管理

首先,高等院校要树立风险意识、坚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教育贷款不是政府投入,它必须按照信贷管理的有关规定,按时足额偿还本金和利息。作为高等院校的管理层,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处理好事业发展需要与实际经济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坚持节约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确保高等院校健康、稳健的发展。

其次,高等院校要走集约型发展之路。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是单纯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来实现增长的,其特征为:高消耗、高成本、低效率。而现代的集约型发展,是以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发展。对于高等院校,并不是投资越多越好、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实际需要和对未来的预测,选择理性的集约型发展之路。

最后,高等院校要做好财务管理。高校在立项前,应广泛征集专家和教职工的意见,认真选择贷款的使用方向,预测贷款的预期收益,分析各个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清轻重缓急,以便适时、合理的投资。高等院校在立项后,高等院校的管理层应主动与高等院校财务管理部门协作,根据本校的真实偿还能力以及项目的进度计划,决定贷款的额度、贷款偿还期限,使贷款额度不超出预期偿还能力,以防范、化解高校的债务风险,保证高等院校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负债风险
136家房企负债直逼5万亿万科、绿地和保利负债均超3000亿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世界名著诞生趣闻四则
合理负债能够加快医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