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与探究 教学更精彩
2009-12-10刘平
刘 平
摘 要:本文力图从营造师生共同探究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能力,重视合作交流与教学反思,有效激励评价等方面,对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进行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 探究 课堂教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寻求发展的真谛。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成为数学课改的主旋律。
一、初中数学课堂实施合作探究教学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实践课程标准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实施探究式教学,不仅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得到落实。学生在参与知识的发现、论证、应用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探究性,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数学能力,并形成实践能力。
二、如何实施合作探究式的教学
1.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宽松的探究氛围和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只有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方面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学生自主学习才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勇于表现,乐于创造,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2.结合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以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出矛盾,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驱动学生自觉去探究新的知识,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形成数学认知的良性循环。
如在教全等三角形“ASA”判定公理的教学中,为使学生理解“两角夹一边”的条件会使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事实,我先向学生出示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纸板,然后拿起其中一个故意撕去一角,同学们立刻脸露惊讶的神色,这时我举起这两块残片,提出:“如果它是一块三角形玻璃板,不小心打破了,现在要去配一块与原来一模一样的玻璃板,你们想想看,你是否需要将两碎块都带去?若不需要,应该带哪一块去?”学生马上展开了热烈讨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成功地导入了这一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急切地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原理,加上富有竞争性的辩论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数学知识的意义。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必须要有必要的提问质疑能力。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这样,学生自己能逐渐发现探究的方向和课题,逐渐形成探究学习的习惯以配合或更好地适应教师的教学节奏和方法,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学”能相得益彰。同时,对所学内容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多角度的认识,发现潜在的规律和深层次的内容,开拓解决问题的思路,更有利于学生在探究问题中能找到更好、更新颖、更有创意的研究角度。
首先,要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明白通过好奇心提出问题可以挖掘潜在知识点的方法后,教师可以改变策略,放手让学生进行学前预习。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大胆质疑,能提出问题。在每节新课前教师先汇总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或者进行学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或者教师进行当堂解惑,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而且还应引导学生排疑解难,逐步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和解疑能力,交给学生自主探索的钥匙。
4.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合作才能博采众长,营养智慧。每一组合作成员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学习的最佳搭档,要互帮互促,互为对方负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面对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发展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可讨论、争辩、交流,给学生以极度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自我表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增强思维的检索频率,使思维异常的活跃,启迪学生创新的灵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5.重视学生的教学评价,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在自主探究为主的课堂上教师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以激励评价为主,既评价学习过程又评价学习结果,有效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及时地对课堂进行教学反思。
三、总结
总之,探究式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是思维的乐趣,有利于唤醒、发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在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善于把握时机,及时推动学生探究向纵深发展,引导学生因不同的学习目的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数学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努力避免课堂中满堂灌、满堂问情形的发生,促使学生的主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岩.初中数学“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张军.互动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3.姜丽芸.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8,(12).
4.林成富.浅谈初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尝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
5.王利琴.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民族教育,2009,(01)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川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