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教育“双证书”制课程体系的构建

2009-12-10杨璐铨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0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中职学校采用“双证书”制后,往往其培养方案中并没有体现“双证书”制的特征,不能有效地将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真正植入课程体系之中。建立“双证书”制理论与实践合一的完备课程体系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本文以数控专业为例,在中职教育人才定位为技能型“蓝领”工人的前提下,指出构建“双证书”制课程体系的思路并例举了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书”制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中职教育;双证书制;课程体系;构建

中职教育是培养

技能型“蓝领”工人的教育

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型“蓝领”工人的定位在社会上已取得共识,办学思路也从学科型教学逐步转向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的,突出以就业为导向,围绕企业一线生产人才需求的办学。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原则正在悄悄改变学科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产业现场的实际需要正在主导职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中职学校普遍采用“双证书”制,正是顺应了这种发展。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学历和职业资格并重的制度,从1994年国家颁布《职业资格证书规定》以来,诸如教育、就业、分配等各项政策都逐步开始建立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础上,资格证书制度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实际上是企业生产一线的劳动者,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引导,使学校不是按照自身环境和自身目标进行办学而是按照企业的条件和企业的需要来培养劳动者。中职教育的办学方向已经转变为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工学结合、双证结合的办学特征,人才培养理念进一步深化。

构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双证书”制课程体系的思路

数控加工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实现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性产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以数控加工技术为基础的先进制造技术快速地取代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已成为当今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趋势。数控技术人才需求量的大小和人才需求的类型、层次、质量等取决于国民经济和制造业的发展程度、水平,也取决于用人单位自身的管理要求、发展趋势等。为了增强竞争力,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数控机床在制造业中的大量应用,使社会对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编程及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制造业较发达的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数控机床占生产设备的70%以上。我国制造业与国际先进工业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数控机床操作工短缺60万人左右。大力培养现代数控技术人才是解决我国现代数控技术人员匮乏的有力措施。因此,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双证书”制课程体系,培养从事数控机床操作、编程及维护的应用型人才,对于我国机械工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思路应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目标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应用”为主旨构建与学历层次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以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能力为主、需要为准”来设立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具有“双证书”

特征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形成适应我国行业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行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为出发点

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数控加工技术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手段。它通过一定的程序来管理各类加工工具,如车、钳、铣等。在数控加工技术应用中,面临着操作、编程及维修三大问题。这三方面的问题,实质上与数控加工技术的三个组成部分即数控机床、数控编程、数控原理互相关联。对于中职教育而言,数控专业培养目标应是培养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护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通过数控行业岗位群工作领域和技术领域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分析,以国家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编程工艺员等职业资格的标准,结合国家高技能人才学历的综合素质要求,确立本专业毕业生应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建立符合技能型人才

培养目标的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数控行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需求,按照本专业高技能人才必备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其他必要能力以及基本素质来设置新的课程结构。这种新的课程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课程,其特点是弱化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具有目标适应性、岗位针对性、逻辑顺序科学性、内容现代性等职业培训特征。随着科技和现代经济的发展,行业要求其职业人才日趋智能化、综合化和复合化。因此,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中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为突出这一重点,中职课程要引入动态运行机制,注重吸取多种课程理念之长,将课程设置纳入按需调整、随机组合的动态变化之中,使其更贴近时代要求,以促使学生更能适应动态的产业需求。中职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多种目标的选择中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实现自我。

新的课程结构应具有以下特点:(1)按需施教:按职业岗位群要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主干课程,注意本行业领域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注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2)加强全面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摆正和处理好德、智、体、美、劳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强调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培养,实现教学工作整体优化。(3)应用性、科学性、实效性相结合:处理好教学内容、方法和高技能培养目标的关系。基础理论课程以“实用、够用”为度,专业课程要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对有些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以提高课时利用率。(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的运用与指导,突出培养、训练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技能所需知识传授和运用。(5)学、做、用相结合:注重从生产中提取实例进行案例教学,结合生产实际需要与数控企业技术设备改造任务编制实训课目,强调与生产一线的融合和应用,贯穿用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

本专业培养人才所需的基本知识归结在五个模块中。模块一是思想品德人文模块。主要构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能力框架及良好的人文知识、身心素质体系。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文体活动、名人讲座等辅助教育形式,来提高该模块教学效果。模块二是英语模块。主要构建英语阅读与翻译本专业资料能力框架,以使学生适应未来学习、工作对英语的需求。模块三是计算机应用模块。主要形成完整的计算机原理、应用、操作体系,组成计算机应用工作平台。模块四是机电类基础知识模块。主要形成工科机电类专业基础知识体系,构建专业技能所必须的机电理论平台,培养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和手段,学会自我提高与完善。这部分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对有些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形成新的课程。模块五是本专业知识模块。主要构建本专业所需现代数控理论知识平台,其中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技术基础、数控车削加工与编程、数控铣、加工中心加工与编程、CAD/CAM软件应用技术基础等为本专业的最重要课程,是本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要求应采用项目教学法实施核心课程教学,教学内容应与学生就业所需的技能要求对应,参照数控加工过程要求,使学生具备识图、工艺掌握、编程、加工、测量、设备维护等6个核心能力。每一个核心能力点由若干核心课程组成,而每一个核心课程又由若干教学项目具体落实教学环节。在课程的设置上,还应注意扩大学生知识面,扩展人文和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个性教育。针对全球机械工业最新发展动向和成果,适时在有关课程中增加教学内容或开设相应讲座,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的滚动更新,及时增加新内容,删除过时的内容。

建立基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

实践教学体系

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制度植入实践教学体系中是技能型教育的特色所在。应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的标准,结合理论教学体系的要求建立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执行过程中,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的关系应是既自成体系,又相辅相成,理论与实践双线并列。二者在培养方案中的课时分配应达到1∶1,适当交叉融合,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培养方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体现技能型教育的特征。因此,实践教学体系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与地位,是中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环节。

依据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标准、鉴定规范、考核方式并根据实践教学设备的情况,构建本专业稳定的由实验、实习、实训、实践考核组成的实践教学平台,使能力内涵重新结构化,不再只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代名词,知识、态度、技能和评价等开始进入能力建设的大舞台。课程作为连接学生与职业的桥梁,其结构只能来自企业和生产第一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生产制度,它源于生产系统、企业系统;它产生于工作现场,产业现场;它与生产、技术和经济活动密不可分,因而具有和企业结合的天然特征。中职学校只有按照企业生产规格去培养人才,才能培养出企业生产所欢迎的劳动者。随着我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随着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人才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式必须随之进行相应的改革。技能型教育必须形成务实的办学思想,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真正纳入课程体系中,创设鲜明的“双证书”制课程体系,以岗位应用为前提,面向专业岗位,充实专业理论,强化专业技能。适应企业需求,瞄准岗位能力,才能培养出市场欢迎的高素质的后备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温州市职教中心.项目实施必要性及可行性[OL].(2007-08).http://www.wzzj.com.cn.

[2]张电平.中职数控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浅谈[J].科技广场,2007,(8).

[3]李建鹏,刘炳刚.中职数控专业项目课程改革探索[J].现代企业文化,2008,(17).

[4]罗军.论中职数控专业“实验、实训、实习”教学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8,(17).

作者简介:

杨璐铨(1984—),女,天津市人,天津劳动经济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数控加工与编程。(本栏责任编辑:谢良才)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