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教育基本问题的文化视角透析

2009-12-10刘伟民董洪国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视角基本问题高职教育

刘伟民 董洪国

摘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迅速壮大,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对这一基本问题进行观念、制度、硬件层面的分析。

关键词:高职教育;基本问题;文化视角;分析

教育,狭义上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教育理念,凭借一定的教学设施、条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我国高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是结合教育的本质规定性及发展现状提出来的,笔者力图通过文化学视角对高职教育中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揭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高职教育现状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情况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在反映教育规模的院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人数上,高职教育均超过普通本科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60%以上。毫不夸张地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之快,规模增幅之巨,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

高职教育的规模迅速增长,但培养质量怎样,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吗?首先,我们来看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1998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为42%,随后几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稳步上升,到2005年,就业率提高到62%,比本科生就业率大约低20个百分点。①教育部2007年11月公布消息,从2004年开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已经连续4年保持稳定增长,平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②虽然如此,由于高职毕业生数量多,失业学生的绝对数值仍不少。

其次,我们来了解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2007年,全国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缺60万人,软件蓝领缺40万人,汽车维修每年需求30万人,护理人员每年需求15万人。③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镇劳动者近2.6亿人,其中技术工人8720万,占从业人员的1/3左右。其中多数为初级技工,高级技工为1500万,比例为17%,技师和高级技师为360万,比例仅为4%。而在发达国家,技术工人占劳动力比例高达75%,高级技工比例一般在30%~40%,中级工占50%以上,初级技工只占15%。④

一方面,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极度缺乏;另一方面,每年几十万高职院校学生找不到工作。上述状况说明,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高职高专院校还未能担负起应有的职责。尽管我们的高职教育规模很大,但由于发展时间短,理论准备仓促,内涵建设落后,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

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高职教育基本问题的文化视角透析

针对高职发展现状,相关学者提出了许多现实矛盾,比如师资队伍素质、能力与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应的矛盾,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之间的矛盾,校企不能有效结合的矛盾,办学经费短缺与办学投入巨大之间的矛盾,等等。但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基于散点透视的问题罗列,对它们之间的关系缺少系统、辩证的分析。

促进高职教育发展需要我们高屋建瓴,从高职教育的结构层次去解决问题。教育是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从结构上可分为观念、制度和硬件三个层次。以下我们从这三个层面分析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层面

人才观念的悖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急需高技能人才,而政府也多次将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工作作为当前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然而,在现实中社会大众对高职教育认同感低,高技能人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2007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组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挑战》报告指出:目前,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对职业院校的认可程度并不高。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普遍认为是“二流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在我国的高考招生层次中位于第四批次或者第五批次,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似乎就应是高考筛选下来的劣品,考生争相读“一本”,即使读“二本”甚至“三本”,也不愿意第一志愿报考高等职业院校。报告还显示,各类职业院校的学生将学历歧视放在第一位。由于社会舆论崇尚普通本科教育,鄙视高职高专教育,形成了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左的人才观。在此观念影响下,一些高职院校也不安心职业教育的本位,以追求升格为目标。对技能人才的歧视有着深层次的文化根源。如果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技能的人才观念得不到改变,尊重技能人才的观念得不到根本树立,高职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兴旺起来。

教育理念亟待更新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关键环节。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仍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传统教学以单向为主要特征,教学内容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传统的教育课程是从人类的总体知识中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以适当的组织形式呈现给受教育者。这种模式在发挥效用的同时导致了教学的线性思维方式,排斥学生的个体经验和生活感受,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与多元性,把学生变成了可任由教师“灌输”的“容器”,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保证灌输的效率,往往对受教育者实行“规范管理”,完全忽视了社会与学校、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动态的多元互动,使学校课堂变成了封闭、一元、静态的场所。

高职教育面向职业,教学目的最终落实在职业能力上。它要求教学过程强调学习者是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只重知识积累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灌输方式,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一定的规则前提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自主权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制度层面

教育资源、经费分配有失公平高技能人才是技术强国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但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度上并没有给予充分保障,在教育资源、经费投入上表现为错位与扭曲,有损教育的公平性。高等职业教育成本是普通本科教育成本的2.64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理应需要政府更大投入,但事实恰恰相反。2005年,普通高等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为1046.37亿元,其中普通本科预算内财政拨款为936.05亿元,占89.46%,高职高专预算内财政拨款为110.32亿元,仅占10.54%,教育经费投向的公平性值得研究。⑤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费以学生缴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高等职业院校只有采取“高成本,高学费”的办法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而高额负债办学又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人才评价机制不合理我国人才评价体系尚停留在以学历、文凭为主导的阶段,技能型人才(工人)与知识型人才(干部)在薪酬待遇方面差距悬殊。工人始终是工人,就算是经过多年成长为高级工,其工资、福利、住房等方面待遇往往不如低职位的管理干部。近年来,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特别是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差距悬殊,破坏了社会公平,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2004年,我国企业、事业和机关职工人均离休和退休费分别为8081元、14911元和16532元,企业退休人员的年人均养老金仅为机关退休人员的48.8%,差距十分明显⑥。待遇不公平,使得青少年不愿当工人。

政府相关部门主观认识与客观行动的矛盾,导致技能人才的低价格,也导致老百姓在高职教育上投入与获得的不平衡。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如果只在精神层面进行口头鼓励,在物质层面没有具体制度支持,高职教育的声誉、生源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技能人才队伍的壮大也将是痴人说梦。

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尚未完成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因为所解决的是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涉及培养人才的方式、途径、方法以及课程、专业等重要问题。根据国家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素质教育为思想理论;以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在手段上,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注重实践、实训教学,大力发展“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在评价方式上,要彻底改变以往纸笔考试的评价方法和专注分数的评价标准,采用笔试、口试、答辩、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管理部门的指导政策对路,但执行尚不到位我国的职业院校脱胎于普通学校体系,尚未成为面向市场办学的主体:学校在办学上与市场结合不紧,忽视职业岗位和能力的需求;教学上片面强调学科知识,不关注行业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在人才培养途径上,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远远不够。湖南省教育厅2008年对省属24所高职院校调查,其中有两所未启动与企业联合办学,15所未实行产学研结合。⑦

(三)硬件层面

高职教育在物质条件上面临教学设备设施和师资队伍两大问题,硬件设施的改善主要靠加大投入,而师资队伍的解决则复杂得多。

教师队伍是教学的主体,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现阶段,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还停留在普通教育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上,大多数教师都是普通理工科院校或普通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养训练,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受传统通识教育理念影响很深,还不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2)教师队伍在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上均不合理。2007年,王明伦研究指出,高职院校教师学历层次普遍偏低,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仅为6.5%,加上在职攻读研究生的教师比例不到10%;在职称结构上,初、中、高级职称比例分布不合理,高级职称多为副教授(由高级讲师平转而来),正高级职称比例非常小;在年龄结构上,22~30岁青年教师居多,31~45岁之间的中年教师出现断层。(3)“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只占21.3%,与教育部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规定的50%的合格率差距较大。可见,高职院校教师梯队建设任务相当艰巨。

结论

高职教育的诸多问题分属文化的三个层面:观念层面问题包括人才观念、教育理念;制度层面包括人才选拔、评价机制、教学模式、教育管理制度、财税分配制度等;硬件层面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设备设施等。目前,三个层面的关系相互冲突、并不和谐,观念与制度之间表现为制度无法保证从行动层面上实现高职教育的理念;观念与硬件之间表现为师资队伍、教学设施设备难以承担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硬件与制度之间表现为高技能人才的价值被低估,无法保证物质资源在教育事业中的公平配置。

在教育文化的三个层次中,最外层是硬件,中间是制度,内核是观念。制度联结着硬件和观念,以观念为主观前提,以硬件为客观前提。希望三者齐头并进不太现实。观念转变具有长期性,需要持之以恒,非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硬件建设(办学基础条件)受制于国家财力、物力。因此,在现阶段,应该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促使政府、学校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革,对人事、劳动、分配等制度做出相应调整,保障技能型人才的价值得到应有尊重,努力形成有利于技能型人才选拔、培养、成长和成才的社会大环境,以此带动观念转变,改善硬件层的建设,这是解决高职教育现实问题的正确思路和工作重点。

注释:

①刘占文,温景文:《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35期

②《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分析》,见http://www.qianlong.com/2007-12-21

③吴启迪:《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教育》,《求是》2007年第14期

④何亦名,张炳申:《我国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的制度分析》,《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2期

⑤王明伦:《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证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25期

⑥李晓娟,陈泽华:《浅析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差距》,《当代经济》2008年第1期

⑦刘显泽:《试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教论坛》,2008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赵艳平.单向度教育制度的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7,(10B).

[2]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挑战[J].职业技术教育,2007,(21).

[3]刘尧.论作为教育评论客体的教育文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

作者简介:

刘伟民,男,文学硕士,广东省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与教育。

董洪国,男,广东省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文化视角基本问题高职教育
浅谈测绘工程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学习的完成
基于文化视角的社会分层与青年新移民的社会融合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从文化视角来看日语接受与表达
历史文化视角下秦皇岛旅游资源的开发
论文化视角在英文小说《蝇王》中的体现
项目引领教学中基本问题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