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管理模式

2009-12-07张艳萍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创造性新课程

张艳萍

通过对课改实验现状的调查、了解和深入研究,我们深切体会到,新课程目标的全面推广,迫切需要一个符合新课程人本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因此,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也自然成为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以人为本,树立先进科学的新理念

人是教学管理的最重要对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把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作为最终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现代教学管理改革的基本核心,其根本就是要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人性化规律来实施教育教学。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性,拔苗助长不行,定框制规更不行,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要让学生生动活泼地、积极主动地发展,就是要按学生身心发展、成长的客观规律来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接受能力来设置课程,规划进度;要根据学生的智能现状选择教法、学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来制定作息时间,并随季节变化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身体机能。

以教师发展为本,运用激励原则,可以使教师工作积极性达到“最大值”。激励不仅是物质形态上的表现,而且要以精神形态体现并使两者有机结合。新课程理念十分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焕发生命活力,新课程为教师创造性工作留有充分的余地和空间,所以教学管理改革应有利于教师在培训研修、教学实践、总结反思、教研科研中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在教学管理中,不可能没有规章制度,但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考核指标时,应以“无情决策有情操作”为原则,注意教师情感的变化,善于疏导,常谈心,常交流,常帮助。要充分信任教师,鼓励和支持他们提建议、出主意、想办法,并予以重视、积极采纳,要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激发出每个人的内部动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日常教学管理中来。

二、变机械管理为富有个性的“柔”性管理

当前,不少中小学教学管理虽然规范、有序,但却过于陈旧、沉闷、缺乏活力,对教师的管理也太机械、死板,且不注重时效。其实,我们并不否认有共同的教育目标,但若机械地强求教与学的绝对统一,则无疑会抹杀教师与学生的个性优势,压抑教师与学生的创造灵光;而若教师没有了特色,学生没有了个性,那我们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我们所期望看到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也根本就无从谈起,这种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与新课程改革极不适应的。

培养具有鲜明个性优势的教师和学生,是现代教学管理改革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教学活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只有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江苏教育学院周在人认为,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教育是一种“标准化”教育,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是强调统一的“刚”性管理,而未来经济时代的教育是“创新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应是具有较高水平的“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一种采用非强制方式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在人们心目中产生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转变为自觉行动的高级管理,“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人为本。

三、减轻师生负担,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当前,频繁的检查评比仍然是一些地方教学管理的基本方式,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尤其是繁琐的量化打分在某种程度上捆住了教师的手脚,束缚了教师教改积极性的发挥。一些管理人员唯学科、唯书本、唯经验是从,缺乏深入实际、深入学生、深入课堂的热情,过多地使用评价的鉴定功能而忽视评价的诊断作用,对教师缺乏具体的帮助和指导。还有些学校下达升学指标,分数成为衡量教师业绩的惟一指标。如此种种,使学校教学工作受到极大负面影响。

要减轻学生负担,就首先要减轻教师负担,减轻教师的课业负担和思想负担。教学管理的首要对象是教师,教师是有强烈自尊心和进取心的知识分子,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管理者的学识、人格、管理艺术就要有更高的水平。首先要给教师松绑,为教师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对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给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为教师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提供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满足教师的成长、成功和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生机勃勃,才能使教师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真正发挥主人翁作用。

四、创建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评价体系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评定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常规性工作,它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具有最为直接的导向、激励和控制作用。

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高素质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为使教师素质尽快得到较大提高,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应从新的教育理念出发,以教师发展为本,重新审视、深刻反思、调整改变传统的评估机制,重建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发展引领性的评价体系。

在评价内容和标准上,要在常规化、规范化的基础上体现现代化、智能化、个性化的特点,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评价的组织实施上,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努力使评价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提升的过程,从而积极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评价结果的使用上,要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杜绝分数主义,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评价的结果,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个体成长档案,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总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改革,既是学校教育本质的体现,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更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发展进程的必要保障。因此,我们要时时处处坚持以人为本、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管理原则,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个体发展与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最终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教育目标,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创造性新课程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