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器乐引入课堂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2009-12-07屈海刚
屈海刚
一、 器乐进课堂令学生耳目一新
音乐艺术可分为两大类:这就是声乐艺术和器乐艺术,而我国小学音乐课长期以来只有唱歌教学,与器乐缘分不多。多年音乐教学实践,同时又对新课标进行了学习和研究,使我深深地感到:没有器乐的音乐课是不完整的音乐课,单一的唱歌教学不利于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器乐进课堂,不是一两种乐器的简单引进,而是根据学校的条件,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乐器的性能及特点,分年级开设,不同的年级开设不同的器乐课。
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制订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规划,器乐进课堂是我校素质教育百花园中的盛开的一朵鲜艳的奇葩。我校在一年级开设了打击乐课,二年级开设了钢琴课,三年级开设了手风琴课,四年级开设了竖笛课,五至六年级开设了口风琴课,把器乐进课堂活动全面展开而且开展的有声有色。器乐进课堂丰富了音乐课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启迪和陶冶,大大地推进了我校的素质教育。
二、器乐进课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传统的器乐课,比如钢琴课,其基本形式是个别授课,即“一对一”的形式,所使用的教材和教法以及教学思路均与表演专业相雷同,不能体现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缺乏教学优势,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对学生“必须具有广泛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基本功,综合的吸收能力及均衡的发展实力”的要求,我们积极探索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大胆尝试“器乐集体课”教学。我校在二年级开设了“钢琴集体课”。十六名学生每人一台电钢琴,一名教师教授十六名学生。教师在主钢琴上示范手形,学生通过电脑显示屏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手形;每一位学生在练习乐曲时,教师带上耳机并开动“主钢琴控制系统”的控制按钮,教师很清楚听见每一位学生的演奏正确与否,通过耳机对学生进行对讲辅导。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音乐基础,因材设教,精心地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教学进度。科学地分配课堂40分钟:指法练习5分钟;音乐综合素质训练(节奏、音准和视唱等)10分钟;学习自由练琴25分钟。这样既突出了“综合性”,又体现“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教学原则。
三、 利用器乐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三次全教会的“决定”明确告诉我们:新世纪国力竞争的实质就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音乐新课标也要求我们: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一种艺术形式。我们要深入挖掘音乐的教材的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年级开展了“打击乐进课堂”,教师在节奏训练中,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创编活动,我设计了“节奏问答”:
师:2/4 ×× | ××× | ×× | × 0‖
生:2/4 ×× | ××× | ×××× | × 0 ‖
师:2/4 ×× | ××× | ×× | × - ‖
生:2/4 ××× | ×× | ×××× | × - ‖
在发声练习的训练中,我选择能开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练习曲,让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利用所掌握的读谱知识,创造出情绪各异的新的发声曲。
例如:我向学生出示了一条简单的发声曲:
531 │ 531 ‖学生通过识谱很快就学会了。我进而再问,如何将这条发声曲唱得连贯,、圆滑呢?有一位学生在歌谱上再加了连音线,( ︿ ) 531│531这样一唱,发声曲果然变得连贯、圆滑。我继续启发学生:如何才能使乐曲变得活泼、跳跃呢?又有一位学生上来,擦去了连音线,换上跳跃的断音记号( • )。
通过这个小小的创造性的尝试,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四、把器乐课由单一的专业技能课转变为素质型音乐学科
前苏联作曲家卡巴列夫斯基强调指出: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器乐教学最高目标就是通过教学和实践以美育人,完善美的人格,净化美的心灵,促进每个人的潜能发展,把人推向更高的人生境界。器乐教学还可以与乐理知识、视唱练耳、欣赏等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五、“器乐进课堂”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器乐学习有利于人的左右边半脑的均衡发展,从而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和提高。现代生理学与科学成果表明,人的左半脑有计算、语言、讨论等逻辑技能称为“语言脑”;右半脑具有情绪、感情、形象思维等非逻辑机能,称为“形象脑”或“音乐脑”。只有左右脑密切配合,人的智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器乐学习必须在左右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全面地运用眼、耳、口、手、足等器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面性,促使视觉、听觉、触觉更加敏锐灵活协调地发展,有利于调动兴趣、注意、记忆、意志创造等心理过程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这样不但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审美心理的成熟与发展,而且也达到了开发智力的目的。
六、“器乐进课堂”可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我校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大多数人有参加器乐演奏和表演的欲望,他们希望通过器乐演奏来实现自我表现和展示,以引起他人的关注,体现自身价值,尤其是嗓音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更需要通过器乐演奏的途径来参与音乐表演活动。我校器乐进课堂可以使学生领略到乐器演奏的欢乐和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七、“器乐进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
课堂器乐教学中,基本上是集体性的齐奏和合奏,要求小学生步调一致,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所以器乐合奏能培养小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能使他们具有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共处的能力;能使他们具有自我调控、约束,为了集体的利益和目标,甘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在齐奏或合奏的音乐实践中,学生将体验到协作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了集体主义意识。
八、“器乐进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
现在许多学生学唱歌是靠听磁带碟片模仿而成的,但是要用乐器演奏音乐,就无法靠听觉来模仿,必须识谱才行。由于学生对学习乐器怀有兴趣,因此,识谱、视奏、视唱就再也不是枯燥无味的活动了,而这些艺术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学好音乐基础知识,而且也学到了技能技巧,还能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节奏、旋律、和声、音乐等各音乐要素,在表情达意,塑造音乐形象等方面的认识功能和操作功能,从而能更准确、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把器乐全面引入课堂,大大地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提高了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这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但是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并不平坦,器乐进课堂的实施,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长期音乐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克服困难才能真正得以推广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