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2009-12-02李惠蓉赵小克

金融经济 2009年10期
关键词:协整经济增长就业

李惠蓉 赵小克

摘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经济增长能够带动就业的增长,同时就业增长又推动经济增长。本文利用河南省1983—2007年间GDP和三产业就业资料,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河南经济增长与就业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经济增长;就业;协整

高经济增长、高就业率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两大目标取向。从理论上讲,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一方面,就业是经济增长的派生需求;另一方面,劳动力又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把握好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比较准确地判断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对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根据河南有关统计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就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解决河南的就业问题提供参考建议。

一、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及特点分析

就业弹性是指就业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其经济含义就是经济每增长百分之一就业能增长百分之多少。就业弹性为正值时,弹性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大;弹性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小。在就业弹性为负值时,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挤出”效应,这种效应来自于经济为正增长但就业减少的情况,此时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大,对就业“挤出”效应就越大,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小,对就业“挤出”效应就越小;另一种为“吸入”效应,这种效应来自于经济为负增长但就业增加的情况,此时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大,对就业的“吸入”效应就越大,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小,对就业“吸入”效应就越小。“吸入”效应有悖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比如典型的农村经济对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

图1是河南经济增长与就业规模关系的弹性分析。GDP数值采用可比价格计算,以上年为100。数据来源于《2008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从图中可以看出河南的GDP和就业人数一直保持增长态势。河南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和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

总体来看,河南1983—2007年就业弹性呈上升趋势。其中,1983年、1990年、1998年、1999年就业弹性较高。2000年以来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的趋势更加明显,使河南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更趋向一致。就业弹性不断增加说明每创造一个增量的价值所需要的劳动增量增加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加大了。尽管如此,河南就业增长率远低于经济增长率,大多数年份经济增长率都保持在10%左右,而就业增长率大多数年份都在5%以下。

与总就业弹性相比,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变动较大,特别是第一产业。河南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2005年河南农业人口有6774万人,占河南人口的绝大多数,且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加上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必然向其他地区、其他部门转移,也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滞留在城镇中。从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变动情况来看,第一产业就业弹性实际上很难反映该产业有效就业的变化,只作为一种“蓄水池”,其波动更大程度上折射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的变化。当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提高的时候,第一产业就业弹性就会下降,当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的时候,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就升高。河南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且比较稳定。河南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且各年份比其他产业就业弹性相对要高。这说明河南就业的增加主要是靠第三产业来拉动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就业增长的贡献最大。

二、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整理

前文只分析了河南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还没有定量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的数量关系。本节对河南经济增长与就业进行协整分析。经济增长用GDP描述,以亿元为单位。考虑到数据的可比性,本文以1978年为100对其他年份GDP数据进行了调整。就业用从业人员年末人数描述,以万人为单位。数据来源于《2008年河南省统计年鉴》。

数据样本期间为1983—2007年。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变量的长期关系,并使其趋势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现象,所以对GDP和就业人数取自然对数,分别以LNGDP和LNEMP表示。数据用Eviews3.1处理。

由于大多数时间序列数据都是非平稳的,不满足传统的多元回归或其他方法对数据平稳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变量之间没有关系,也会由于非平稳的序列带有趋势而显现一定的关系,这也是所谓“伪回归”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加以避免。另一方面,以多元回归方法为代表的实证方法是事前假定,即先假定变量存在因果关系,然后进行验证;而协整分析则是事后假定,即先判断单整阶数,只有变量间单整阶数相同,或不同阶数的变量经过组合以后,理论上可能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才可以假定方程式。

在进行计量分析时,首先要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即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ADF(Augment Dickey—Fuller)检验。

对时间序列LNEMP和LNGDP进行ADF单位根检验表明,原序列均为非序平稳序列,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为平稳序列,如表1所示。

检验结果表明,LNGDP和LNEMP在5%显著性水平均存在单位根,为非平稳序列。但经过1阶差分之后,两个序列均不存在单位根,都变为平稳序列。所以,LNGDP和LNEMP都是1阶单整序列,即都为I(1)。

由于LNGDP和LNEMP都是一阶单整的,他们之间应该存在一个平稳的线性组合,即LNGDP、LNEMP之间有长期稳定关系。根据最小二乘法,可以定量确定LNGDP、LNEMP之间的方程。

lnempt=7.161938+0.163899lngdpt

进行协整检验,就是检验回归方程残差序列的平稳性,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则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协整的;反之,则不是协整的。

进而说明LNGDP与LNEM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口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

协整检验表明河南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但从中我们不能得知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会不会带来就业的增长,就业的增加会不会带来经济增长。为解决此问题,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若在包含了变量X和Y的过去信息的条件下,对Y的预测效果要好于只单独由Y的过去信息对Y的预测,则称X是Y的格兰杰原因(记为“X cause Y”),否则称为非格兰杰原因(记为“X does not cause Y”)。虽然经济增长序列LNGDP和就业序列LNEMP为非平稳时间序列,但由于两者之问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根据格兰杰检验原理无需采用它们的差分形式来进行格兰杰检验,可以利用两个序列直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滞后阶数选择3,检验结果见表3。

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引起就业增加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带来了就业的增长;但我们不能否定就业增长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简记为ECM)是一种具有特定形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是由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的。ECM的基本思想是,大多数经济时间序列具有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是因为有一种调节机制——误差修正机制在起作用,防止了长期均衡关系出现较大误差。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河南省贸易的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至此我们可以建立DLNGDP、ECM(协整方程误差)和DLNIM以及滞后项的误差修正模型。修正模型如下

Dlnemp=0.033215+0.089112Dlngdp+0.292183Dlnemp(-1)-0.183971Dlndp(-1)-0.383588ECM(-1)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实证分析,以及根据GDP、EMP因果关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协整误差修正模型,可得出如下结论:

1.1983—2007年,河南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和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三者之中就业增长率波动的幅度较小,GDP增长率和就业弹性波动的幅度较大。河南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步加大,两者不存在“非一致性”现象。

2.河南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河南经济每增长1%,就业增长0.16%。Granger因果分析表明河南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并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带来了就业的增长,就业的增加却没有促进了经济增长。这有可能是在GDP的统计中各省企业在外省的分支机构所创造的利润计入了本省的GDP中,而这部分GDP的增长却不能带来本省的就业增长。

3.河南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同。2000年以来,第一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0.2,第二产业为0.286,第三产业为0.307。第一产业劳动力随着经济增长逐步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河南应该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根据库兹涅茨法则,随着经济发展,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都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工业部门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一般呈上升趋势,工业部门中的劳动力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而服务部门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是上升的。此外,从劳动力就业转移变动的速度和进程来看,经济的发展与劳动力就业转移变动的速度和进程密切相关:劳动力就业转移变动速度较慢,则经济以“工业化”转移为主阶段,经济发展也相对较慢;在劳动力就业转移变动速度较快,则以“服务化”转移为主阶段,经济发展就明显加快。按照上述理论,此时应当顺应产业发展规律,促进第二、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升级。

2.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多途径扩大就业渠道。城乡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河南的一个特点,积极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既能缓解省内就业压力,还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与资本、技术等要素相结合,将进一步推动工业化进程。发展劳务经济,能够增加农民收入,逐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获得的收益一部分重新投入到农业生产,能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富余劳动力转移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民外出劳务,能极大地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土地流转机制的形成,解决土地规模经营和耕地撂荒问题,使得一部分土地能集中到种养能手手中。这样不仅为农业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农业机械的应用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不断增强农业整体竞争力。

3.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郊区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河南的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将会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这是加快郊区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客观

要求。但是,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存在着就业功能开发滞后于居住功能开发的问题,离土农民难以及时实现非农就业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应当加强郊区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功能开发。首先,在制订郊区城镇发展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居住容量,更要重视就业容量,做好就业发展规划。其次,在实施“人口向城镇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战略中,要着力于扩大工业园区的就业容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发适合离土农民就业的项目和岗位。第三,大力发展郊区服务业,除了开发居民生活服务类项目以外,还应当适应都市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开发各种配套服务项目,既有利于促进郊区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也为离土农民增加非农就业的岗位。

参考文献:

[1]周建安.中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2007(4)

[2]晓嘉,刘鹏.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10)

[3]常进雄.中国就业弹性的决定因素及就业影响[J],财经研究,2005(5)

[4]叶维弘,王晓河。上海经济增长与就业人数的相关性研究[J],上海综合经济,2003 (10).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兰州大学审计处)

猜你喜欢

协整经济增长就业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