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识字 探规律
2009-11-30熊伟陈工民
熊 伟 陈工民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是识字教学自身的规律所在。增添识字教学的情趣实为追求高效的识字,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接触汉字、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同时把识字与阅读、识字与积累、识字与情感结合起来,达到多识多记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根、折”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根、折”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谚语,并能收集一些谚语。
3.懂得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道理。
教具准备:
1.一条凳子、一把筷子。
2.生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请三位同学搬一条凳子,要求三人各自朝不同的方向同时用力。
2.游戏后谈感受。
(1)为什么平时我们一人能轻易搬走的凳子,现在三人一齐搬却搬不走?
(2)结论:不团结,连一件小事都办不好。
3.揭题。
师:团结合作多么重要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这个道理有关的《识字5》(5则谚语)。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游戏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在游戏中引发思考,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识字的语言情境中。】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识字5》,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教师相机正音,领读。
(2)同桌互读,纠错,正音。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字。
3.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练读,如:“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师生赛读等,要求读音正确,基本流畅。
4.整体感知5则谚语的内容。
师:刚才大家读了5个句子,它们都与什么有关?
5.简要介绍谚语这种语言形式。
【评析:新课程要求,要充分关注识字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重视生活识字,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汉字,提供机会交流生活中的汉字,与课内识字互为补充,效果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本环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意在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5则谚语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联系生活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培养识字习惯与兴趣。】
三、实践感悟,突破难点
1.实践活动:折筷子
(1)为什么团结力量大,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折筷子:一根、两根、三根……一把。
(3)质疑:通过折筷子活动,你发现了什么?(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一把筷子很难折断。)
2.找出课文中与活动相对应的句子。
出示句子: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1)自由读句子。
(2)逐次指名一人,两人……全班读句子。(形成声音强弱对比,让学生从直觉上感受团结就是力量。)
(3)指导学习生字“根”。
①指名(多人)读。
②用“根”组词。(草根、树根……)
(4)学习生字“折”
①“折”可以怎么记?(“折”是左右结构的字,折东西要用手,左边是手旁。)
②做“折”的动作。
③拓展认识部分“提手旁”的字(含本课的两个生字“搓”和“挑”)。
师: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字宝宝,如果你认识它,请用动作表示出来。(出示生字卡片:“搓”、“挑”、“打”、“拉”、“抽”、“挥”、“扎”。)
(5)学习词语“容易”。
师:刚才通过学习“折”字,我们又认识了那么多带提手旁的字,现在你觉得学习生字困难吗?你们知道“困难”的反义词是什么吗?谁能用“容易”说一句话。
(6)指导朗读并背诵谚语: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评析:不断变化的语言环境和语言运用实践活动,对生字学习具有强化作用。本环节通过各种识字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进行扩词、说话的语言实践练习,把识字、写字、学词、学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突出了训练的综合性,又加深了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整体认识。】
四、合作学习,自主识字
1.自由读其他谚语,合作学习生字。
2.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1)课件出示生字:移、谋、柴、焰、易、绳、独。
(2)认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并进行口头组词。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一:“移、谋、柴、绳、独”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预设二:“焰”可以用形象直观的图片识记。
预设三:结合生活实际识字。如,移动电话(移),火柴(柴),容易(易),打折、折叠(折),搓手、搓绳(搓、绳),一斤重(斤)等。
3.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的生字。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识记生字,如果只用一种模式,学生一定觉得很枯燥。本环节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积极主动地识字,并在交流中分享识字经验,这就为低年级学生打下了比较扎实的识字基础。】
五、自读自悟,了解寓意
1.再读谚语,通过合作学习试着用实验、表演、课件演示等方法来表达自己对谚语的理解。教师巡视,及时予以指导。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教师适时点拨,及时反馈。
实验法理解“线多搓绳千斤”。(指名学生现场操作:一根棉线拎很轻的东西马上断了;把很多棉线搓成一根绳子,能够把凳子拎起来。)
课件演示理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评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平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在互相交流中进一步学习,其兴致会更高。本课中的谚语文字浅显,寓意是学生熟悉的道理,适宜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加深理解,老师不必过多讲解。】
六、指导背诵,积累谚语
1.激发兴趣,引导背诵。
(1)师生合作。师:人心齐…… 生:泰山移……
(2)同桌合作。
(3)男女生合作。
2.课外拓展,积累谚语。
(1)出示(预设):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划桨开大船;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2)师:像这类有关团结起来力量大的谚语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如果感兴趣,还可以把它们摘记下来。
【评析: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教学中应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与热情。本环节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并课外拓展,鼓励学生收集谚语,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
七、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
2.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第一行第一个加偏旁成为第二个字;第二、三行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第四行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学生自主讨论,教师适时讲解。)
3.指导书写。
(1)师:写这几个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预设一:“折”字中的“斤”第一撇要平,第二撇要“竖”,横要右伸,竖要垂直。
预设二:“独、折、挑、根、满”都是左窄右宽的字。“独”字部首是反犬旁,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弯钩,第三笔是撇。
预设三:“容、易”是上下结构的字。“容”字部首是宝盖儿头,下面是“谷”字。
预设四:“挑”字的第四、五、八、九笔长得很像,仔细观察他们的区别,要写得规范。
(2)教师示范写“折”、“独”、“容”、“挑”。
(3)学生练习写。(描一个,临一个,写一个。)
(4)组织评价,感受汉字形体美。
【评析:本环节写字训练按照“观察、讲解、示范、临写、评价”的步骤进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对重点字的书写加强指导,旨在避免学生书写容易出现的问题。】
作者单位
深圳市石岩公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