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题作文的重构:寻找成人和儿童的中间地带

2009-11-30卫耀娟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年7期
关键词:小拇指大拇指食指

卫耀娟

习作缘由:

某天,在《读者》上看到一篇题为《手指哲学》的文章,全文如下:

闲时审视自己的手指,发现手指也是一个小社会,且高低贵贱界限分明,各有各的品格,各有各的性情。

拇指是王者,虽模样笨拙,站的位置又最低,但因其随和中庸,和任何一个手指都合得来,所以自然受到拥戴。王者毕竟有王者的威严,虽和每个手指都保持亲密关系,却从不和别的手指站在一列,独处一隅,保持几分神秘。当然王者的身份也尊贵,同样是手指,倘若受了伤害,伤害拇指的伤残级别就要高一级,如同王侯的葬礼要隆重于士大夫一样。

食指是谋士良臣,在四个手指中和拇指交往最多,关系最近,大凡是精细活计,都由食指同拇指搞定,只有粗活重活才动用其他手指。食指聪明智慧,但凡有重大决策,皆由食指开动脑筋指明方向,等大功告成,方由拇指郑重按下指印;若遇违法乱纪之事,往往由食指出面指手画脚,等风平浪静再由拇指出面表示嘉奖。

中指是文人高士,长身玉立,孤高自傲,除了与笔墨丝竹打交道时显得风流倜傥,平日郁郁寡欢,像个失意的诗人,但中指代表了一双手的关键和精神,唯有完美的中指才能成就一双纤纤玉手。中指最长,因此碰壁时就受伤最重,如同历代的文人一样。

无名指一个世俗者,它不像中指那样要求名分,却非常注重实惠。无名指是爱和财富的象征,由它来戴上戒指见证一个人的婚姻和荣誉;连名字都没有的无名指,像一个披金戴银的贵夫人,慵懒地享受着一生。

小拇指是女人,娇小,矫情,虚荣,喧闹,时不时跷成兰花状以显示自己的存在。小拇指虽派不上大用场,却能干一些诸如挖鼻孔掏耳朵的体贴活儿,因而备受宠爱:倘若男人只能留一个长指甲或女人只能留一个红指甲,便必定是小拇指。但是,如同女人在男权社会里没有地位一样,遇到生死关头,首先作为牺牲的便是女人,古语云:“宁可断其一指,不可伤其十指。”这一指,定是小拇指无疑。

五个手指中,除大拇指外,四个手指互不合作,颇像中国人善于搞内讧,但遇到外敌入侵时,五个指头便会紧紧握成拳头,毕竟,五个手指还是长在一只手上。

这段文字写的是哲学家眼里的手指,是成人眼中的小社会。它使我生发了许多感慨,从中找到了诸多共同的观点,读来酣畅。送予上初中的女儿阅读,未想她只是点头称是,与我并没有很多的共鸣。由此继续思考,成人与儿童的知识体系、审美能力、价值判断的确存在诸多差异。在他们晴朗的天空里,少不了朵朵白云在飘移,我们不是也常常驻足观赏吗?想起了我那一群十岁的学生,他们对手指又是怎样一番不同的诠释呢?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单纯从作文的篇章结构出发,所设计的习作环节虽是契合教学思路,但学生作文往往既没有灵动的语言,也没有浪漫的情怀,更没有深层的思考,这恰是当今作文的症结所在。于是产生了以“怀想手指”为教例的冲动。

创新的作文教学无疑要关注学生习作的情感需求,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意撇开成人的视野与儿童沟通。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思考,借鉴成功的作文教学经验,习作话题相同,但是思路可以各异,设计可以重构,关键在于找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个契合点,使成人和儿童走向一片更广阔、更明朗的思维天地。这个优化的中间地带应该为作文新教法的设计提供新的灵感和思路。

师生对话:

师:伸出你的手,今天我们一起畅谈手指的功能,怀想人生的多彩。

生1:跷起大拇指就是表扬的意思,好像在说:“你真棒!”

生2:小时候,我喜欢吮吸大拇指。

师:是呀,大拇指难道不是我们的童年吗?永远都是纯洁和幸福。

生:拇指和食指总是合在一起握笔写字。

师:非常好!送你们大拇指。就像这三位同学一样都来说说,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

生:我想起了食指在每天的语文课上书空,让我们学习更多的汉字。

师:真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一下子把“食指”说得这么爱学习。谢谢你!

生1:记得小时候,我常常用食指一个字一个字地指读。

生2:我用食指指着头顶上飞过的小鸟,指着路旁的每一朵小花。

生3:犯错误的时候,妈妈会用食指轻轻点着我的脑门说我不长记性。

生4:听奶奶说,食指的俗名“先晓得”,意思是食指常给人指点迷津。

师:你们说了这么多,这些含义深刻的话就像珍珠一样闪光,但一定记得要把它们串成项链。

生1:中指长得修长,它代表着出类拔萃。

生2:中指最受伤害。验血的时候,中指义不容辞,挺身而出。

生3:当我舞蹈的时候,我跷起中指做成兰花的模样,像个精灵一样美丽。

师:真精彩!我已经跟不上你们的思维了,请继续讲。

生:无名指默默无闻,很难独立伸直,常常弓背驼腰,像一个老年人。

师:我来试试,无名指真的不容易独立伸出来哦!

生:妈妈的戒指戴在无名指上,它代表着爸爸妈妈忠贞的爱情。

师:一分为二思考问题的方式值得提倡。

生1:小拇指可以拉钩,嘴里说着:“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它是朋友的象征。

生2:我妈妈的小拇指留着长指甲,还说这是“小开心”,因为它能做一些使人惬意的事情。

师:每个手指都是那么可爱,看看这个喜欢,看看那个也喜欢。其实它们是一个整体,当我们握紧拳头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生1:记得《温暖2008》诗朗诵的时候,我们做过这个动作,表示“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生2:握紧了拳头,就抓住了幸福。

生3:我们在队旗下宣誓的时候,握紧拳头。

师:请把你们刚才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注意用事例充实思想,相信一定能写出一篇属于你自己的作文。

精彩片段:

奇玲:上幼儿园时,我乖乖巧巧的。老师竖起大拇指,用赞许的眼神夸奖我真棒!我便认认真真地听讲,开开心心地画画,等待着下一个大拇指的到来。每当看到大拇指,我就想起童年。

靖程:夜晚,听着妈妈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我用食指指着天空问:“银河为什么让相爱的人们天各一方?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缺?”没想一个小小的食指竟然让我懂得了这么多的知识。怪不得妈妈说食指也叫“先晓得”。

加茜:当我尽情舞蹈时,兰花指中总少不了中指的身影,它总是深情地眺望远处的风景。但是它也承受着很重的负担:握笔时,中指随着拇指的压力,指关节上都长了趼子。到医院验血,中指自告奋勇保护了其他兄弟,自己却疼痛难忍。

雨筱:无名指虽然像老年人一样不能独立做事,可是你看看妈妈的手,感觉不一样了,她无论走到哪里,都把结婚戒指牢牢戴在无名指上。它连接着爸爸妈妈的心,代表他们的爱情长长久久。

小响:小拇指是友谊的象征。当我和小伙伴一起说着“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的时候,傻傻地相信这就是朋

友之间的承诺。有时用小拇指抠抠耳朵挖挖鼻孔,虽然形象不雅,却使我享受着低层次的惬意。

教后畅想:

这次习作指导带给我的思考是:当教师发现一个好的话题,却因不太适合学生的程度而伤脑筋时,要善于向学生的生活和想法靠近,尽力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手指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器官,当看到《手指哲学》这篇文章时,初衷是想据此与学生展开对话,探求孩子们的心理,并让他们把天真质朴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然后才是通过作文教学引领孩子们感悟生活、感悟人生哲理。整个教学按“导入——探究——延伸”的顺序层层推进,在学生说出手指功能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表达真情实感。孩子们精彩的回答的确始料未及,让我在课堂上不断激起对话的欲望。

如果说《手指哲学》用理性的思考道出了国人从古至今的众生百相,那孩子们的语言就是童心的再现、温暖的重回。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在童年和成年中找到一段中间地带,既要让习作保留孩子的一份童真,又要让文字具有越嚼越有味的后劲。笔者把本次习作思考及初步实践作一详尽的记录,意在引发大家共同思考:什么是我们做教学研究的基本立足点?是读懂儿童还是斟酌教法?笔者以为,读懂儿童不是泛化意义上追求对儿童的理解;斟酌教法更非走过场的教学反思。就作文教学而言,应突出表现为细腻地、科学地对儿童在作文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做深入了解和仔细分析,有效地进行指导。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猜你喜欢

小拇指大拇指食指
大拇指历险记
大拇指的作用
动动手指能预防早生白发
动动手指能预防早生白发
带“口”的汉字
为什么人的大拇指只有两节?
平衡尺子
如果没有了小拇指
假如没有了小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