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绥远方式”的实施及其意义
2009-11-28田惠琴王莉
田惠琴 王 莉
摘 要:北平和平解放后,困守在绥远的国民党军队日趋孤立,为加快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减少绥远人民的痛苦,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解放绥远问题的独特方式,即“绥远方式”。随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傅作义、董其武将军及绥远军民的共同努力下,绥远方式得以顺利实施。绥远方式的提出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魅力,有力地维护了民族团结,并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绥远方式;实施;意义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8-0115-03
一、“绥远方式”的提出和实施
1948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作了科学的分析,充分地估计了革命力量和革命发展前途之后,毅然决然地抓住战略决战时机,成功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特别是1949年1月21日,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在人民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及北平开明人士的敦促下,表示愿意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条件,部队接受和平改编,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这就使困守在绥远的国民党军队日趋孤立,惶惶不可终日。绥远到底向何处去?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早在北平和平谈判期间,党中央就提出同北平问题一起解决,以缩短解放整个华北的时间,减少绥远人民的痛苦。但是由于傅作义当时还想拿北平、河北、察哈尔、绥远整体和中共搞联合,党中央没有同意,绥远问题暂时搁置起来。北平和平解放后,由于傅将军执行了党中央在北平问题上提出的八项二十四款和平条款,交出20个师的军队和一座完整的北京城,这对人民、国家是有贡献的。所以,毛泽东主席指出:绥远问题我们将采用一种更加和缓的方式解决。
这个方式就是毛泽东主席於1949年3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的“绥远方式”:即:“有意识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让它原封不动,或者大体上不动,就是说向这一部分军队作暂时的让步,以利于争取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我们集中力量首先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中的主要部分,在一个相当的时间之后(例如在几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再去按照人民解放军制度将这部分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1]
可以说,“绥远方式”是党中央、毛主席的伟大战略方针,它的提出,为绥远四万余众在黑暗中挣扎的国民党官兵展现了光明前途,也为绥远早日获得新生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绥远方式”确定后,毛主席在接见傅作义将军时说:解决绥远问题可以先划个界线,接通铁路,互相通商。据此,3月间,中共华北局和傅将军议定双方各派三名代表,组成绥远问题协商委员会,在北平商谈解决绥远问题的有关事宜。华北局派出的代表是李井泉、张友渔、潘纪文,傅方指派的代表是王克俊、周北峰、阎又文。经过两个多月的谈判、协商,6月8日下午,于北平举行《绥远协议》签字仪式。参加签字仪式的主要成员有,薄一波、聂荣臻、傅作义、邓宝珊和绥远问题协商委员会的6名谈判代表。签字仪式由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蓝公武主持。所签协议为《绥远问题协商委员会关于绥远划界、交通、金融、贸易、派遣驻归绥联络机构等具体问题的协议》(简称《绥远协议》),协议共六项十七款。主要内容是,划定人民解放军和绥远国民党部队的临时分界线,双方同意以陶卜齐与白塔之古立板乌素为中心,向南向北划定界线,以南者归解放区管辖,以北者归董占区管辖;恢复平绥铁路通车,包头至白塔段之平绥铁路统一归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统一管理;人民币可以在董占区自由流通,中国人民银行在归绥设立办事处;双方可以互相贸易,均不征收出入口税;华北人民政府在归绥设立联络处,与董方协商解决一切临时发生的具体问题;解放区书报在董占区可以发行;董占区内停止一切扩军措施,解散特务组织。[2]
华北局及绥远省委在《绥远协议》签字后,为保证协议各项条款得到落实,抽调富有统战工作经验的同志和在金融、贸易、铁路等方面有专长的同志组成华北人民政府驻归绥联络处,潘纪文同志任处长。7月间,联络处工作人员分批进驻归绥。至此,双方合作执行《绥远协议》的工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其后,虽然退居在广州的国民党中央政府不甘心看着他们寄托在绥远的希望就此破灭。用金钱和名位收买驻绥部队中个别军官,企图通过拉拢分化,挑起叛乱。也曾企图用明升暗降的办法,使董其武将军交出绥远的军队,把董架空。也曾派特务用法西斯手段,于7月24日中午,蓄意制造了一场枪杀我联络处工作人员王士鑫,击伤陶俊、光棣同志的血腥惨案。但这些雕虫小技已都阻挡不了绥远和平解放的大势。1949年9月19日上午,以董其武将军为首的绥远军政干部和地方各族各界代表39人,在绥远省银行包头分行礼堂聚会,举行光荣起义。会上,将有董其武将军等39人签名,代表绥远各族人民、全体官兵和各级行政人员意愿的起义通电,向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华北军区聂荣臻司令员、薄一波政委庄重发出。起义通电明白表示:“正式脱离依靠美帝国主义的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等反动残余集团,坚决走到人民方面来”。电文最后宣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努力学习,自我改造,和全国人民一起,来粉碎帝国主义侵华的任何阴谋,消灭反动派一切残余势力,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民主义,和平建设新绥远,和平建设新中国”。[3]
9月20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就董其武将军等通电起义,复电慰勉:“看了你们9月19日的声明,你们的立场是正确的,……希望你们团结一致,力求进步,改革旧制度、实行新政策,为建设人民的新绥远而奋斗”。 [4]接着,聂司令员、薄政委复电,对绥远和平解放表示热烈祝贺,并希望把绥远建设成真正的人民解放区,把军队改编成为真正的人民解放军。为庆祝绥远“九一九”和平解放,绥远军民在归绥、包头、陕坝等地分别举行庆祝大会,会上宣读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和聂司令员、薄政委的复电,使广大军民群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鞭策。9月25日,董其武将军发布《为绥远军民起义告全省人民书》,更详尽地说明了绥远军民起义的意义和绥远今后的前途,鼓励绥远人民为建设人民的新绥远而奋斗。从“绥远方式”提出,仅半年时间,就得以全面实施。可见,“绥远方式”符合各方面的意愿和要求。
二、“绥远方式”成功实施的因素分析
1.党中央的正确决策指明了绥远的方向。党中央早在部署辽沈战役期间,为了牵制绥远敌人向东北靠拢,命令杨成武、李井泉带领的华北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组织发动了察绥战役,包围了归绥城,一度攻克包头。当察绥战役结束,绥东、绥南广大地区已是人民解放区,绥远的敌人龟缩到了归绥、包头以西。我人民解放军继续挺进,1949年1月28日除夕之夜,又组织发动了白塔之战,激战大约四个小时,给归绥守敌以沉重打击,然后根据党中央争取以解放北平的方式和平解放绥远的精神撤回到预定地点,中共绥蒙政府电告国民党绥远省军政集团,希望双方通过谈判和平解放绥远。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了“绥远方式”的内容、方法、步骤。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中共华北局和傅作义将军指派的代表经谈判、协商,签署了《绥远协议》。对此,毛主席于1949年6月15日晚,在中南海丰泽园接见傅作义、邓宝珊将军。毛主席称赞傅将军说:你这次做得很好,我们所说“北平方式”,“天津方式”,“绥远方式”,这都是在你的统辖范围内进行的。毛主席还说:协议总的很好,只是没写上由于北平和平解决和傅作义将军对董其武将军的督促才产生了这个协议,因此,不宜登报。绥远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又及时提出“地区解放区化,部队解放军化”的战略方针,为绥远的平稳过渡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2.中共绥远党组织为“绥远方式”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后,为使“绥远方式”得以顺利实施,中共绥蒙区党委书记、绥蒙军区司令员李井泉同志兼程赶回绥东卓资山,立即召开绥蒙军政干部扩大会议。李井泉同志在会上报告了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并详细阐述了怎样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绥远方式”,解决了一些干部对执行“绥远方式”的顾虑。接着又在部队中展开广泛的统一战线教育,允许归绥、包头一带的群众自由到解放区来往和通商,停止对董其武将军队的瓦解和策反活动,改董军为友军称呼,以争取缓和双方的敌对情绪,促进绥远情形的好转。
当绥远协议签字后,华北局将《关于执行“绥远协议”的决定》电告绥远省委。6月28日,绥远省委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如何贯彻《绥远协议》的各项条款,并制定绥远省委的工作步骤。并与归绥各方面建立联系,了解情况,宣传协议精神。在联络处的积极工作下,我党的“爱国一家,既往不咎,妥善安置,量才录用”的政策深入人心,受到绥远广大人士的支持和拥护。
绥远和平解放后,中共绥远省委按照党中央制定的方针,分阶段进行了政权改造工作。同时,进行部队整编工作,1950年初,华北军区抽调近两千名干部进入绥西,担负改造起义部队的任务。1950年12月,党中央、中央军委根据绥远部队的进步情况,决定将这支部队组成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司令员董其武,政委高克林。1951年8月,人民解放军23团奉命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23兵团”,同年9月3日开赴朝鲜,奔向保家卫国的前线。
3.傅作义、董其武等爱国将领为“绥远方式”的实施做出了贡献。傅作义与董其武是多年的患难之交。北平和平解放后,时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的董其武去北京面见傅作义将军,接受了傅将军要其走人民的路的恳切教诲,有心走和平起义的道路。但是,绥远真正走和平解放的道路还有许多实际困难,如绥远的国民党军队组织庞杂、番号众多、主战与主和的各派势均力敌。对此,董其武将军只好先从侧面着手,以提高军政干部思想认识的形式出现,去达到逐步实现起义的目的。1949年2、3月间,董其武将军在绥远省府高级干部中间展开小型讨论、座谈,逐步扩大范围。绥远军政干部面对国内及绥远的复杂局面,开始顾虑重重,大多未敢轻易表态。这时,傅作义将军在北平于4月1日郑重发表通电,声明政治立场。傅将军在通电中痛切检讨了过去执行"戡乱"的错误立场,表示决心拥护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实行新民主主义,和平建设新中国。傅作义将军的通电为统一绥远军政干部的思想认识起了重大的作用。
继傅将军政治通电后,全国及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形势又发生了巨大变化,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鼓舞了坚持走和平道路的绥远军政干部,时事讨论会也由小型到大型,由秘密到公开。参加讨论的人数由少到多,并且大多数人逐渐认定国民党的失败已无可挽回,实现和平解放绥远是大势所趋。
《绥远协议》签字后,为了缩短起义时间,傅将军派王克俊携带《绥远协议》到归绥帮助董其武将军工作。王到绥后,同董将军一道,分别向绥远军政干部传达《绥远协议》。董其武将军为推动起义进程组织倡导的绥远革新运动也在绥西大张旗鼓地全面展开,5月19日,绥远军政革新委员会(以下简称革新会)在归绥正式成立,董其武任主任委员。革新会首先改革人事制度,裁并省级机构。原省政府厅局处有二十多个单位,裁并为四厅二处,重新任命了负责人。其次,将原绥远省干部训练团改组为革新学院,分期分批训练省县科级以上干部。第三,整顿军队,贯彻精兵主义,统一军令政令,整饬军纪,确保社会治安。
这期间,虽然广州方面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等迭电傅将军,催其前去一晤,企图拉他重回反动阵营,但傅将军全然置之不理。虽然国民党特务头子毛人凤电令归绥特务,将傅作义“着速就地刺杀”,归绥、包头的特务也散发一些反动传单,极尽谩骂、威胁之能事,傅将军毫无惧色,毅然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国民党特务的一个又一个阴谋,使起义得以顺利进行。9月17日,广州方面派军令部长徐永昌携蒋介石亲笔信飞抵包头,企图做最后的争取。傅将军对徐说:国民党丧尽军心民心,大势已去,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我去广州也无能为力。在傅将军执着和平的坚定意志影响下,终于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前夕,迎来了绥远和平解放的曙光。
4.绥远广大人民群众是“绥远方式”实施的有力支柱。和平解放绥远是绥远各族人民、广大国民党士兵及一部分绥远中上层人士的共同愿望。当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传到绥远,绥远地方上层人士张钦、阎肃及土默特旗总管荣祥等人,积极倡导组织了“绥远和平促进会”,要求绥远军政当局和人民解放军消除对立;要求绥远军政当局停止征粮、征兵、集训壮丁,释放全部政治犯。
“绥远方式”提出后,绥远的民主人士更看到了共产党的气魄,绥远的广大人民群众奔走相告,亟盼绥远早日和平解放。6月8日,《绥远协议》签字后。为促使绥远和平协议最终实现,经中共华北局同意,傅作义派王克俊等20余人到归绥,宣传《协议》,协助董其武做好华北人民政府联络处入绥的准备工作。王克俊等在归绥除与董其武等上层反复接触,还广泛会见地方士绅,与部队师、旅以上干部一一谈话,大都以明朗的态度拥护协议,愿意跟傅作义先生归向人民的道路,认为坚持执行《协议》,绥远才能得到新生。同时,绥远媒体,如《奋斗日报》(绥远省政府机关报)。等也不断刊登一些解放区的消息,批评国民党的腐败,宣传和平进步思想,有力地反映了绥远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联络处进驻归绥后,潘纪文等在董其武将军的配合下,排除各种干扰,和归绥各方面群众见面,特别是与绥远知名的地方人士张钦、荣祥等多次交谈,宣传《协议》的内容,扩大党在绥远群众中的影响。伴随着“九一九”和平起义通电的发出,绥远军民在归绥、包头、陕坝等地分别举行庆祝大会,祝贺绥远新生。
三、“绥远方式”成功实施的意义
1.充分体现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魅力。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绥远和平解放的问题上,得到充分运用。首先,中共绥远省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理清政权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是统一战线的;明确从反革命阵营中分化出来的个别人,只要愿意向人民低头,愿意接受改造,确有事实表现者,也可以参加到统一战线中来;明确了与傅、董讲统一战线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封建,实现军队解放军化、地区解放区化。其次,与傅、董搞好统一战线。傅作义将军自1930年中原大战后即率部移驻绥远,长达16年,在这期间,有他率领绥远军民抵御日军侵略,收复失地,保家卫国的英勇抗战史,也有他与中国共产党同室操戈的历史。所以,当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第一次接见傅时,就大度且风趣地说,过去我们在战场上见面,清清楚楚;今天是姑舅亲戚,难舍难分。这句话冰释了以往的一切积怨,拉近了双方的关系,融洽了双方的感情。此后,傅作义先生一直竭心尽力与共产党合作共事。而董其武将军自1928年跟随傅作义,到傅离绥,董继任绥远省政府主席,看守着傅起家的大本营,率领着傅的主力部队,董对傅忠心耿耿。当毛泽东提出采用全部包下来的“绥远方式”。即“不打绥远”,留出时间等待董其武去做工作后,毛主席的信任使董十分感激,加之傅的反复工作,董其武很快认清形势,在绥远做了大量工作;对在1948年张家口、新保安、怀来等战役中俘虏的17000人,毛泽东指示让一律放回去,到绥远参加起义,以后一律按起义人员对待,给以适当的安置和教育。中共中央、毛泽东这种宽大为怀的风范,不仅让傅、董感激万分。而且使傅、董的部属加速转化,走向和平解放的道路。
2.有力地维护了民族团结。绥远是个多民族地区,有蒙、汉、回等各个民族,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问题和绥远各族人民的生活有深切联系。为了处理好民族问题,绥蒙区党委在1949年初做出的《关于接管归绥包头城市的决定(草案)》中就指出:“对少数蒙回族之教规文化、风俗习惯须加尊重,不许侵犯与扰害蒙旗原有之行政机构、自卫武装,暂维持现状。”继之,中共绥远省委为落实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做出“关于1949年下半年工作任务”,也着重指出:“开展蒙回族工作。广泛宣传民族平等自治政策,团结蒙回汉各民族的人民,发动广大蒙回人民反对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反对大汉族主义。”联络处进驻归绥后,积极和蒙古族上层人士、土默特旗总管荣祥先生,回族代表吴桐先生等广泛接触,向他们宣讲绥远和平解放的目的和意义,并通过他们去做当地蒙、回少数民族的工作。绥远宣告和平起义时,荣祥先生代表绥远的少数民族在起义通电上签字。绥远和平解放后,中央为进一步做好绥远少数民族的工作,在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任命绥远军政委员会组成人员时,专门将已任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的乌兰夫(蒙古族)同志任命为绥远军政委员委员会副主席,任命荣祥先生为16名委员之一,都是为了妥善解决当时绥远尚存的比较尖锐的民族问题:如盟旗区域自治、蒙古部队整编、蒙汉人民间的土地关系、发展农业与发展畜牧业的关系等。经过努力,1950年9月,绥远省人民政府纪念“九一九”起义周年时,已很自豪地宣布“人民新绥远的建设工作,一年以来,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民族工作方面,实行盟旗区域自治,盟旗境内的县区和飞地划归盟旗领导,使某些多年来积压的民族之间的悬案有了合理的解决,蒙汉各民族已经亲密的团结起来。”绥远这一良好的状况为随后的绥远与内蒙古自治政府合并,建立团结统一的内蒙古自治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有利于绥远地区的建设和全国和平解放。“绥远方式”的实施使绥远免遭战火破坏,生灵涂炭。傅作义领导的绥远军政委员会按照毛泽东提出的“团结一致,力求进步,改革旧制度,实行新政策,为建设人民的新绥远而奋斗”的口号,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在民主建政方面,调整了全省区划,完成了一部分村和全部区以上各级政府的整编,市县镇举行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发扬了民主。在剿匪肃特方面,破获反共自卫军等36案,逮捕特务208人,缴获电台29部,歼灭股匪163起,毙伤俘降匪1454人,全省治安基本上获得稳固;在发展生产上,中央给的任务是:生产杂粮16亿斤,成活林木一百万株,繁殖牲畜6万头。经过贯彻生产奖励政策,具体组织帮助超额完成任务。在财政工作上,实行了全省统筹统支,超额完成税收公债任务,减少支出预算,废除非法摊派,减轻人民负担,清理多年来无法清理的仓库物资和粮食,将价值在数百亿的人民财产归还人民;在工商业方面,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指导经营方向,贷放周转资金,国营公司和合作社大力收购农民的粮食、皮毛等富裕产品,供给布匹棉花等日用必需品,禁绝白洋,统一币制,平衡物价,使商业纳入正规;在文教事业、民族工作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绥远省人民政府已真正成为人民自己的政府。
“绥远方式”的实施,对当时国内尚未解放地区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继“九一九”绥远和平解放,9月25日,新疆省主席包尔汉、国民党新疆总司令陶峙岳通电起义,新疆和平解放。12月9日。四川邓锡侯、潘文华、西康刘文辉,云南卢汉,纷纷宣布起义,川西及昆明宣告和平解放。
总之,“绥远方式”的提出和成功实施,不仅有益绥远地区和广大绥远人民,有益于傅、董及其率领的广大官兵,也有益于全国解放的进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内蒙古档案馆.绥远“九一九”和平起义档案史料选编[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
[3]傅作义生平[M].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
[4]张绅,罗元生.三位特殊的开国上将[M].解放军出版社,2003.
[5]郝维民,齐木德·道尔吉.内蒙古通史纲要[M].人民出版社,2006.
[6]内蒙古文史研究馆.绥远“九一九”和平起义[J].内蒙古文史丛刊,1997,(6).
[责任编辑:陈合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