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需要怎样的语文课

2009-11-26张青云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10期
关键词:赛课语文课语文

张青云

第8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观摩赛暨第17届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研讨会。本人忝列评委并奉命作15分钟的点评。优质课是历经打磨的课,往往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因此倍遭诟病。我以为大可不必如此。优质课有其不可替代的教研价值:一是课的完成需要执教者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二是精心打造的课可作为示范课培训青年教师,可作为研讨课探索课改方向。另外。不少青年教师在打磨一堂优质课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练习每一个细节,要得到团队的精心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执教者得以成长,一些理念、行为会成为其个人的教师素养。

但优质课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它是离开具体的教学环境抽象出来的一种教学样本,是离开水的鱼。我们在对其定性、评价时往往不能将其放入实践的长河中加以观照,往往忘记教学效果是长期一贯的、系统的、常态的许多课融合而成的。所以如果我们把一堂课仅仅作为一个独立的抽象的对象来把玩,对一堂课加上许多科学的限制。要求优质课异常完美、纯粹、高级,它就会失去对于常态教学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在评价一堂课时必须考虑实践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在高举人本主义旗帜的新课改的今天。后者显得尤其重要。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对本次赛课,我想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享受的语文课堂

优质的课堂。应该是青春飞扬的歌唱,是生命狂欢的舞台。一堂好的语文课,一定是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课。要让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途径很多。

我们这次比赛许多老师都注意调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吴晓燕老师送鸭蛋给学生的策略,梅海艳老师生动的体态语言,齐雅芬老师富有激励性的诱导式的教学语言,齐雅芬老师这样对孩子们说:“这么好的句子是不是该读一下呀?”胡雪光老师讲《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时联系生活中人的脆弱,程超老师和王德峰老师的朗诵,赵志君老师换字对照法的运用,特别是华中师大附中黄桢老师充分地恰到好处地利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昆剧影视片断加深了学生对剧情的体验,对人物心理的把握。她还非常专业地唱昆曲,一段《牡丹亭》“姹紫嫣红开遍”激发了多少学生对昆曲的热爱!再比如黄老师让演春香的学生学鸟叫,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再现了春香的调皮模样。还比如贵阳李玲老师分组表演时采访“弟弟”的手段,非常适合引导学生深入体悟人物心理。胡健老师上最后一堂课《蔚蓝的王国》,胡老师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概括、“锦囊妙计”等手段把学生带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这一切都很好地服务了教学,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管教学如何改革,让语文课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让学生上语文课如沐春风。让学生爱上语文课,都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目标。

当然。影响学生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教师的精神状态、提问的艺术、教师的教学语言、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等,这些我将在下面作专门的分析。

二,设问的教学智慧

提问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提问得当与否往往关涉整堂课的成败。艺术的提问要能步步推进,简明扼要,纲举目张,又要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我特别喜欢河北石家庄赵志君老师、杭州的于海雁和华师附中黄桢老师的提问方式。先看赵老师的提问,他问“‘黄花能换成‘黄叶吗?”一对比就既能很快的让学生明白景物描写和景中的人、情应该和谐,应该符合整体的美,又很幽默,“马儿遭过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中的“遗迪”“快快”也不能换,因为换了就写不出一对恋人两心相印、难舍难分的内心感受。学生说:“好像女的被抛弃了”,很轻松很幽默,效果很好!杭州的于海雁老师的提问非常有高度,她一开始就说:“逻辑学家的言行是不是符合逻辑?”这个带有貌似矛盾性的问题。既统摄全课,又很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于老师利用这个题目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筛选信息,然后水到渠成地提出第二个问题:“金岳霖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让学生自然地得出金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人的答案,而老师适时地点睛:这是一位哲学家的哲学人生。接下来于老师抛出本节课的另外一个主要问题:“本文的题目是“金岳霖先生”,作者却花了大量的笔墨去介绍王浩以及作者为其作画的事,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是老师从学生预习的问题中筛选出来的,此时问题从关注金岳霖一个人投向了金岳霖的身后。无疑,作为人师,作为个性自由的学者。其人格光芒会从他的学生身上折射出来。讨论完金岳霖先生之后。于老师进一步问“西南联大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学生水到渠成地产生了对西南联大的想象,学生从仰望一个人到仰望一群人,仰望一个时代。华中师大附中黄桢老师的问题非常自然巧妙,她找几个学生表演,然后很亲切地说:“我采访一下,你表演的人物有什么特点。你准备怎样读?”通过分角色朗读自然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同时又自然地引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让学生用一个“闹”字概括了矛盾的表现形式。接下来黄老师问;“杜丽娘有没有闹?”然后问杜丽娘打春香“是不是假打,谜底在哪里呀?”让学生依据文本得出杜丽娘也在含蓄地闹的结论,这就比我们生硬的提问人物性格好多了,她的提问好像不是提问。好像在亲切的聊天。再比如黑龙江的齐雅芬老师在上《记承天寺夜游》时设问:“作者为什么在初冬之夜走出户外?”当学生从作者心情等方面回答之后,老师适时地简洁地点拨“这是内因,有外因吗?”把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到对月色的描写上。然后问:“文中哪个句子是描绘月色的?”“你喜欢这个句子吗?如果喜欢,请说说它好在哪里?”师生细读月色描写旬段之后,又进一步扩展到我国古典诗歌中描绘“月”的诗句。以上三位老师的提问不仅步步推进,统摄全篇,而且简洁明确,入木三分。

本次赛课大多数老师的提问都非常智慧,简洁而科学,准确而深刻,激疑激趣,富于张力,长于体悟,是本次赛课极显艺术性的一幕。

三,书声琅琅的课堂生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语文无疑是要多读的,一首传诵千古的诗,一篇脍炙人口的短文,一节课下来学生不读不背,显然是令人遗憾的。本次赛课的一大亮点是大多数课堂都书声琅琅,老师们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读”,以“读”推进教学,以“读”建构课堂,使本次赛课呈现出书声琅琅的喜人景象。

本次赛课的“读”呈现出多种形式:分角色读,齐读,单人朗读,分任务多人诵读,自由读,对照读;分段读,全篇读;默诵,放声读;初步感知读,强化体验读;拟声读,平实读。多数教师对诵读都有指导,从字词的读音,到情感的把握再到朗读技巧的运用,指导都非常具体有效,其中教师的示范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

用。

初步感知文意时,齐雅芬老师作了示范朗读。然后指导学生读,随后进一步齐读,这样既对课文进行了整体体验。又学习了诵读艺术,还积累了词语,处理非常恰当。大连的钟梅老师采用了纵情读、自由读等诵读的形式。南昌的吴晓燕老师则在多次诵读之后。师生齐读,而于海雁老师采用的默读形式非常适合需要深入体悟的文本。吉安的胡雪光老师采用了教师配乐示范读、配乐齐读、放声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读,整堂课均充满读书声。安徽的程超老师更是以读带讲。以读推进教学,教师对诗歌情感把握、朗读技巧的指导步步推进,把玩具体。尤其是程老师充满磁性的浑厚的男中音示范朗诵为整堂课增添了魅力。徐州的徐崇伟老师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语反复品读,通过师生一道对学生“读”的评价,深人体验李白的情怀。黄桢老师的“读”也是匠心独运,教师以采访的形式先期指导学生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并举例玩味,使接下来的分角色朗读的任务完成得格外出色。泰安的王德峰老师又是一位诵读高手,王老师的配乐朗诵声音浑厚、感情充沛,对关键的地方,如“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采用示范读、齐读、重读等形式反复品味,直到学生完全领悟准确为止。江苏南充的胡健老师运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沉醉于“蔚蓝的王国”之中。

本次赛课的参赛老师们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分别采用了相应的诵读方式,都非常重视“读”的功效,以“读”带讲,以讲助“读”,使本次赛课的舞台上自然焕发出浓郁的语文味,书声琅琅无疑是一种极佳的语文课堂生态。

四,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本次的赛课都是开放的、现代的语文课堂,以生为本、平等对话成为自觉,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落实,接受性学习与探究合作相得益彰。

以人为本的课堂体现在教学设计时认真备学生。杭州的于海雁老师设问来自于对学生的调查,真实常态,教课不是成人的假想,而是认真的备学生,这样才知道我们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学生对我们的语文课有些什么期待?怎样去满足他们。

以人为本的课堂体现在实施教学时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王德峰老师与学生一起辩论每节诗是否应加一句话,展现了学生可爱的青春风采和富于创造的个性。吉林的刘利辉老师以小组活动的方式,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都充分地尊重学生。胡健老师让学生评价自己的朗读,他和学生的对话完全是以平等的口吻来完成的。比如他以一种十分俏皮的声调说:“能不能和老师比一比?”“敢不敢评价老师?”“老师读有不公平的地方,老师读的时候有音乐。”本次赛课大多数课堂始终充满激励性的亲切的教师评价和沟通的用语,民主之风劲吹是本次赛课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以人为本的课堂就是开放的、学生活动充分的课堂。本次赛课堂堂开放,答案不求唯一,教师不谋权威。学生对问题的质疑。生成性的教学情境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引导。比如大连的钟梅老师让学生走下舞台采访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了解全国各地的民情风俗,确实是十分鲜活而开放的一招。我们这里说的学生活动充分并不是某些名师特指的学生思考训练时间多,我们说的活动充分是指学生提出疑问、探究问题的组织活动充分,是完全开放而自主的组织形式。

以人为本的课堂就是充满“爱”的课堂。对学生的尊重,平等对话等环节的落实需要教师饱含着“爱”的情感来完成。本次赛课许多老师上课都是激情飞扬、分外投入的,尤其是胡健老师,每一个音调,每一句话语,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流露出对学生十分的喜爱,你看他说“哦。心灵怎么驾驶小船呢?”“最后一句我们还可以陶醉一下。”“享受吧?真享受。”十分俏皮,十分亲切,声调中似乎传递出一颗童心在抚慰四十颗童心的真挚情意。

马克斯·范梅南说:“教育学就是痴迷人的成长的学问。”语文这样一门人文色彩特别浓郁的学科尤其如此,首先要关注人,而不是知识,这是我们时刻应该记住的原则。

五,人文馥郁的语文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除了语文运用能力之外,对人文性的目标要求分外醒目。人文精神培养自然是语文课必须承载的使命,语文学习就是要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浸润着人文情怀,提升生命的境界。一堂好的语文课。往往能看出老师朝这个方面的努力。人文精神的培养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方面。

这次14堂课,无论是对李白生命情怀的探究,对汉字魅力的体验,还是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无不闪烁人文的光芒。比如海南省三亚市榆林八一中学梅海艳老师执教《汉字的魅力》,通过精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汉字的伟大意义,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北京奥运会的精美画面,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再比如华中师大附中黄桢老师在讨论完“为什么要闹?”这一问题之后,动情地说:“二八年华,青春的生命不属于自己啊!”体现出黄老师对人文的贴心体悟。最后黄老师以“我一生爱好是天然”这句话结束全课,号召学生“妙赏人生”,特别是她唱的昆曲片段非常专业动听,的确让学生爱上昆曲了。这篇课文教的是昆曲《牡丹亭·闺塾》,唱的也是昆曲《牡丹亭·惊梦》,这一段拓展不仅为课堂增添了无限魅力,也把本课思想内容的挖掘引向了深层。是极其恰当的,应该说这是一堂很美的课,一堂才情四溢的课!现在总有一种极端的观点,好像语文课就不能唱不能跳,不能拓展。一唱一跳,一拓展,就会被认为是作秀,或者认为这不是语文课,是思想课,其实工具性和人文形式是不可分割的,就如人的灵魂和肉体的关系,抽掉了肉体灵魂还怎么依存呢?又如花和花架的关系,没有了花要花架干什么呢?在常态的语文课上,捶桌子打板凳。挤眉弄艰,手舞足蹈,表情举止夸张,插科打诨,讲些故事或笑话都常常是需要的,语文课不能过于纯粹,过于高级,否则就会流于枯燥且没有境界。语文课的任务自然是听、说、读、写,这是语文的内核,但是在这些基本的工具性要求之上,还应该有一层更多包容性的更丰富的东西,不然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本都选意蕴丰富的文章呢?还比如于海雁老师和学生讨论完金岳霖的性格特点后,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了一个时代,一群人。于老师很自然地给学生介绍了西南联大一些教授的轶事,比如一次,警报拉响后,教授们纷纷奔向防空洞。同为西南联大教授的沈从文也飞速奔向专设的防空洞。被刘文典看见后就叫他站住,说:“沈从文,你跑什么跑?如果我炸死了。就没人教《庄子》了,你炸死了,有何关系?”讲到这里,学生的视野豁然开朗,那是一群怎样的思想自由、个性张扬的可爱的学者啊!那个灾难重重的时代也许因为这一群人而露出了春天般的笑脸!最后于老师用一种十分平静而坚定的语气说:“也许是这群人点燃了这个时代!”

于海雁老师结束全课后又给学生推荐的那本书——徐白柯《民国那些人》是本次比赛中的一个亮点。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读书,努力地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九江市不少学校现在读《论语》、做札记的读书活动就做得非常好。我们要记住:不是我们在教学生语文,而是那些大家的流淌千年而不朽的动人篇章在教学生的语文。这无疑是语文的人文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次赛课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成果,比如有的老师善于咀嚼语言,品读细腻。再比如很多老师教学语言生动丰富,充满感染力,充满对学生的激励。

六,值得商榷的地方

咀嚼语言不够深不够细,学生懂得不透彻。有的课还可以玩味一下细节。

比如“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以重写轻,说明乡情之深如爱情一样。语文课一定要咀嚼、玩味、涵咏语言!

这次赛课课堂结构平面的较多,环环相扣步步深人的较少。有些课的课堂结构的梯度性还可以更明晰些。有些课假如通过抓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孤独,课堂结构就会很简单明晰,结果因为不断旁溢反而杂乱了。

有的课教师经营的氛围和文本感情基调不合。有的教师教学语言始终高亢,和课文凄美的整体情境不吻合。

不少课过于关注预设,不注重生成。比如学生出现预设之外的反应或回答了,有的教师不能作灵活处理,还在回顾准备好的优美台词。有的教师急于表现自己的朗诵才情,却吝啬赞美学生的朗诵才华,失去了一次让学生亲近语文的机会。

总之,本次赛课风格迥异,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成果斐然,充分展示了中学语文教学百花争艳、生机蓬勃的喜人局面,是新课改的背景下一次成功的探索与展示,它必将推动我们进一步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猜你喜欢

赛课语文课语文
语文课文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别让赛课流于形式
全员赛课的实施要略
我的语文书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