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简约语文 回归语文本真
2009-11-26丁卫军
丁卫军
我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立足课堂,潜心实验,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中的成败得失,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形成了“简约语文”的理念。我的“简约语文”的教学理念,力求体现在洗尽铅华的生态课堂教学观、摒弃功利的朴素阅读观和回归本真的生活写作观三个方面。
一,崇尚简约的生态课堂观
针对当下语文课“去语文化”的现象,我把着力点一开始就放在语文效率问题的思考与研究上,先后撰写了《激发学习诱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精练巧练,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等论文,对克服语文课堂“少、慢、差、费”等弊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一些专家看后说,一个农村初中的青年教师能对课堂教学中的本质问题作深层思考,而且“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实属可贵。
新课改后,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时讨论风盛行,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讲解、讲析)法,被认为是陈旧的教学方法,有悖于新课改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批评。我根据教学实际,撰写了《正本清源摆正位置——对语文课堂教学中“讲”的再认识》一文,对“要不要‘讲、‘讲什么、怎样‘讲”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我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和目标的需要,但是因噎废食,完全舍弃,也是不现实的。”着力阐释了“要把握好‘讲,必须正确处理好与之相关的三个关系,即讲与问的关系、讲与读的关系和讲与练的关系”的道理,从而厘清了“讲”等于“守旧”的错误认识,还“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有的地位。我强调:“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必须讲;提问不能答,启而不能发,还须讲;讨论小结,自学归纳,也要讲……可以说讲解、讲析不仅应当。而且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关键是讲多少、讲多深,哪里需要略讲,哪里需要畅讲、详讲、讲透。但是,并不是一讲了之。”
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去读,或默读或朗读或范读或齐读不一而足。课文不仅需要读,而且要反复读,要“仔仔细细地读”,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地读。在读中自能解决问题,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语言、学习语言。
我努力改变课堂结构,变课堂以教师“讲”为主的“讲堂”为以学生“学”为主的“学堂”,做到教师的导读、导思、导练的“三导”与学生的自读、自思、自练的“三自”有机渗透。优化课堂结构,做到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氛围。
我的课堂教学打破了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学生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变教师“一言堂”“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为“教师、学生”的双向交流,更为“教师、学生、文本(作者)”的多向立体化交流,着力打造教学目标简明、课堂提问简要、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手段简便的简约生态课堂,从而摒弃一切浮华和花架子,让语文真正姓“语”名“文”。“实而不死,活而不乱;动静相生。张弛有度”是我所追求的课堂教学心律。“实”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夯实,追求方法的多样性、活动的丰富性,不使学生的思维僵化,不使课堂一潭死水;“活”在思维的活跃,有对话有争辩,有思想的交流,有智慧的碰撞,不追求表面的热闹与繁荣,不满足思想碎片的飘洒,摒弃浮躁与肤浅。课堂的动,是一种灵动与激活,静是一种静思、静悟,静静地放飞想象与联想的翅膀,享受那份宁静中的厚重。课堂里应该有思考的紧张,还应有交流的宽松;应有会心的微笑。也应有幽默的开怀。
二,咀嚼经典的朴素阅读观
我十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初中学生阅读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文本的选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选择适合于初中学生特点的文本,对阅读教学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通过对初中学生阅读现状和文本结构的分析,提出了初中生阅读文本选择必须遵循的四个原则:即自主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经典性原则。我组织和主持了《初中生阅读文本的选择与重建》的课题研究,探究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文本选择方式:(1)班级共同订阅(报纸、期刊);(2)教师推荐书目,家长与学生购买。或学习小组协作选购;(3)学生自主到书城(店)选购,自主到学校图书馆借阅,自主到网上搜索;(4)学习小组确定书目,分工选购,资源共享;(5)学生和家长自定书目,共同选购。建构了初中阅读文本选择与重建的操作模式:
模式一:
师(推荐、评点)
把握课内→链接课外→小组交流→集体分享→建立班级文本库
生(自选、自评)
(文本资源)
模式二:
家长参与
家长和学生一起分享→班集体(学习小组)分享→建立家庭图书库学生自主选择。
我关注阅读文本的选择与重建不是完全否定现有教材的作用,不是完全否定教材文本阅读功能,恰恰相反,而是在充分发挥教材文本作用基础上的文本选择。我认为基于语文的活动是阅读文本选择和重建的依托。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唤醒学生阅读兴趣,实现有效阅读的途径。我始终强调阅读活动中教师必须发挥引导、示范、点拨作用。我先后开展了“百年巴金”和“纪念巴金”等专题讲座、“曹文轩纯美系列作品研讨”等主题活动;每堂语文课前开展“今天我讲诗”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感受到文本选择多样化的乐趣,形成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和自主选择文本的习惯。
我特别强调经典的阅读。加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亲近大师,亲近经典,让经典浸染学生的心灵,让经典丰富学生的精神。
我认为当下的阅读过度强调自主性,弱化了教师的引导性;过度强调多元性,泛化了文本特定的指向性;过度强调拓展性,淡化了文本语言的丰富性的弊端。我在实践中努力“把‘读作为开启语言宝库的钥匙,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我们需要新理念,但我们不能完全丢掉我们母语教学积累下来的优秀的民族化的经典,要在反思中调整,走出误区,寻求一条适合语文特点的新路。
三,回归本真的生活写作观
关于作文教学,我认为作文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灵活动,是对现实生活的再创造过程。没有融入真情、没有融入智慧,这样作文注定是贫乏的。我注重引导学生打开尘封的记忆。整理自己的生活,整理心中的难忘瞬间,与父母、老师一起生活中的,与同学、朋友相处中的,还可以与陌生人之间的故事,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素材。其实地上看似粗糙的小石子,只要你用心拣起,一定能擦出火花。
生活、观察、感悟,是作文教学中的关键词。我努力让作文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去观察,去体验,去感悟。“不要忽视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简单的、平凡的、琐碎的细节,如果你注意观察并有独特的发现,感悟并注入真情实感,你的文章也会打动自己、打动别人的”,其实“深刻而充实、丰富而动人有时是可以蕴涵在简单、朴素之中的”。
我主张作文教学首先制定好整体规划,建立一定的教学序列。我重视作文“格”的训练,我构建了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序列:第一年,“人格”,第二年,出“格”,让学生作文跳出“规范”,放胆写作,走向自由,突出个性。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心灵体验。第三年。升“格”,在对作文的材料、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训练基础上,提升达到一种新的高度,使学生作文达到有“情趣”、有“意趣”、有“理趣”的境界。我重视作文教学中坚持扎实有效的指导。写日记有教师把它作为一种单纯的“小作文”训练,但我更注重通过日记让学生养成主动关注生活,主动观察生活,自觉反思生活的习惯,较好地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的作文有了鲜活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活水。课前“话题式口头作文”,提前一天给学生一个话题(命题),第二天上课口头作文,或叙事,讲眼中所见;或议论,谈心中所想,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表达的感染力,提高了思维的敏捷度和限时作文能力。
下水写作,是对学生习作的一种引领和示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坚持和学生一起写作,展示自己的文章,和学生平等交流。有效的评改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扎实推进。我不断强化学生批阅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从题旨、材料、结构、语言等角度评判作文的优劣的方法,同时给学生一定的可以效仿的“范式”,让学生学会写批注,写总评,有小组的评改交流,有班级的佳作评改推介,还有教师的精批精评示范,加之教师的重点面批。
我的“简约语文”理念,来自于我的语文实践,来自于我的思考,来自于我的探索,还很不成熟,前面的路还很长,我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