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作业”的天空里
2009-11-26刘勇
刘 勇
新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各地都涌现出了许多值得推广的课改经验,如接天的莲叶,展示着教育的勃勃生机。2008年1月,随着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的出台,齐鲁大地的素质教育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映日荷花别样红”,利津县北宋一中的“零作业”改革,也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农村初级中学跻身走向了省级名校的行列。著名的中国教育报记者陶继新撰文评价“零作业”说是“在教学改革的敏感部位动手术”。“零作业”教学改革,使学校教育走出了博弈困境。在“零作业”的天空里,全校师生真正的享受到了和谐美好的教育。
一、学生的体验
真正的课堂,应该是富有生命意义的,它能让每一个生命个体感到新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北宋一中积极实施“零作业”教学改革,积极构建“二元主体和谐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开发适合自己的校本课程。在课程结构、课程设置与管理上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实验。在课程实施上,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变革教师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课程评价上,努力进行评价功能、内容、方式上的变革,转变评价主体,创新评价标准,践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
学校积极营造自然生态的育人氛围,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粉笔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每个孩子都可以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随时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学生不会说“我们没学过,老师没讲过”,而会说“让我来试试”,“我的方法比你的更简单”,“我认为……”或“我的看法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真正自主学习,自发讨论,在主动参与中发展,在独立探索中成长。
1、实施读书工程。近几年来,学校创设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在师生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为此,学校以市、县教研室关于“读书成才”活动的指导精神为指针,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积极挖掘教育资源,引导全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制定了“读书成才计划实施方案”。2008年新学期,学校还启动实施了“国学经典诵读工程”,腹有诗书气自华,学校把耳熟能详的《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文化,与本校开发的黄河口民俗游艺活动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寓教于乐,让国学经典丰富学生们的课内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积极构建课间文化。“零作业”教学改革,有效地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充分娱乐。学校在上下午分别增设的两个30分钟的大课间,多彩的课间文化、丰富的黄河口民俗游艺活动让整个操场充满了欢声笑语,不同的班级。不同兴趣的孩子,根据区域和小组各就各位,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房、跳绳等,只要是学生喜欢的。有益身心的,都可以做,不受任何限制。正如卡罗琳·胡珀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孩子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中获得学习。玩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老师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怎样玩,和学生一起玩,篮球场上师生齐对阵,乒乓台上争高低,成为学校课间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教师的感悟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只要说提高教学质量,多数教师就认为上课多讲,下课多布置作业,随之便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做完了,老师再批改,做了批,批了做,效果并不好,搞得学生叫苦连天,家长怨声载道,教师疲惫不堪,受累不落好。同时还要应付上级的常规检查——抄各种教案。一学期下来,教师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寥寥,很少教师能够潜心搞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滞后成为不争的事实。看重结果,忽视发展过程,是影响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著名的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说:“很多努力不能立刻看到成果。这就如同一所大学不能立刻变成一流大学一样。”“我们就是希望营造这样一个氛围,让老师按自己的兴趣工作。”
“营造一个氛围,让老师按自己的兴趣工作。”这也是北宋一中积极推行“零作业”改革的努力方向。
1、营造读书氛围。“零作业”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自己的成长。为了打造学习型、读书型教师队伍,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学校积极充实图书室、阅览室,订购了师生适合阅读的各种图书和报刊,内容包括教育改革、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为了点燃教师的读书热情,校长积极为每位教师推荐选购图书,教师开始陆续翻阅《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纪伯伦散文诗选》、《论语》等;同时校长亲自垂范,时时手不释卷,与大家谈自己的读书体会,亦或是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在校长的提议下,教师自发成立了学校民间读书组织“读书成长共同体”,随着该组织成员的读书成果见诸于报刊,该组织的人数也在慢慢扩大,有更多的教师体味到了读书的乐趣,渐渐的读书成为学校老师的一个习惯。
2、营造交流氛围。到过北宋一中的老师们都知道校长把校长室更名为“思想会客厅”的事,其实改名的主要目的就是打破普通老师心目中“校长室”的威严感,让每位教师能从容地走进去谈自己的建议想法,谈自己的思想感悟,让教师能够畅所欲言,为学校献计献策。“零作业”让老师们有了交流的时间。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读书与同事间的交流使每位教师有了自己的思想,当教师的思想开始自由飞翔的时候,破茧成蝶,渴望得到百花的滋养,成为每位有思想的教师的愿望。于是校长顺理成章地实行下一步计划“请进来,走出去”,积极创造各种机会,让每位教师能与专家、名师零距离接触、对话,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时,校长还鼓励每位教师建立自己的成长博客,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师成长的愿望。
3、营造科研氛围。读书与交流提升了教师的理念,也使每位教师的思想愈加成熟。有了正确理念的引领,老师们开始思考如何把自己的所学所想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零作业”的天空里,每位学生成为自由飞翔的鸟儿,课堂变得不再呆板,课间变得不再单调。活活泼泼,变成了教育的主旋律,这也为进行教学研究的老师们提供了研究的课题。教育教学中,一个小问题,一个小发现,都能成为老师们研究的内容。原先普通老师认为搞科研是专家名师的“专利”,现在“高不可攀”的教育科研,也“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北宋一中教师津津乐道的话题。因此,学校根据实际,构建了自己的科研组织,成立了由校长及学校中层、教学骨干、各科教师组成的三级教研梯
队,初步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研究机制。为课程教学改革保驾护航。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同时还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因此,学校在积极实施“零作业”教学改革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倡导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创造者。“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沐浴着课程改革的春风,校本课程以她特有的魅力,丰富了课堂,精彩着师生的生活。
1、延续课堂,拓展教材。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材的应用,已经由原来的“教”教材,转变为现在的“用”教材。用教材的过程就是要对教材进行深开发,如果我们把对教材的开发内容进行系统整合,就形成教材拓展性校本课程。这种校本课程开发,也正符合了校本课程综合性发展的方向。
2、立足本土,体现特色。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一种可供多学科、多领域研究开发的课程资源。黄河作为华夏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灿烂文化的宝库。我校结合本校特色,以黄河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为课程资源,以学生实际发展需要为目的。由师生共同参与开发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学校个性化课程。“黄河系列校本课程”是学校实践活动课、兴趣小组和课题研究的继承和发展,它供学生自主选择,更好地让学生通过这个特殊的窗口,亲近经典文化、了解家乡、认识社会、感知社会,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延续和补充。
3、以人为本,彰显个性。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学校考虑到既能拓展教材,体现地域特色,又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体现师生的特长爱好。有些学生喜欢制作植物标本,于是生物老师结合课堂知识带领学生收集各种植物的叶子制作成标本。在此基础上,喜欢美术的同学别出心裁将收集来的植物叶子做成书签,粘贴成栩栩如生的图画;喜欢探究的同学则把叶子分门别类,特别把体现黄河口地域特色的植物叶子归为一类,通过课本上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整理,写出观察日记、调查报告或小论文。“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舞台。”只要有兴趣,喜欢做,大自然就是师生丰富的课堂,这也正是农村学生的一个优势。
行走于“零作业”的天空里,北宋一中的老师们才发现“智慧的彩虹”如此美丽,我们的教育如此美丽。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