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与烦恼并行
2009-11-23小苑
小 苑
川妹子当上中国首位农民工人大代表
1974年,胡小燕出生于四川武胜县中心镇大中坝村。她是家中的长女,下面还有两个妹妹。胡小燕的父亲是位退役军人,性格刚直。受父亲影响,胡小燕生就一副倔强、不服输的性格。
因为家境贫寒,胡小燕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她到村办幼儿园当了几年幼儿教师。1995年。经人牵线。她和刘加明认识,经过一年的恋爱,两人结了婚。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当时家乡人纷纷到广东打工。并寄回比在家种田高出很多的收入。胡小燕和丈夫也动了心,可此时她已身怀六甲。无法南下打工,只好让丈夫打前站,先她一步到了南方。丈夫走后不久,胡小燕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
1998年10月,两个女儿长到了两岁多,胡小燕把孩子托付给公公、婆婆照看,然后坐上了南下的火车。
从重庆出发。胡小燕坐了38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南国名城佛山。在这座以生产陶瓷闻名的城市里,开始了她艰辛的求职之旅。
同其他外来工一样,初到异地他乡的胡小燕面临着“三大难”:语言、单车、技能。她不懂粤语,和当地人无法交流;不会骑自行车,看到一份招聘广告,等她步行到工厂时,人家早已招满员了;由于只有初中文化,每次面试,当考官问她有何特长时,她只是尴尬地扯扯衣角。羞红着脸告诉对方,自己除了能吃苦耐劳外。一无所长。
经过两个月的奔波,胡小燕才在一家电子厂的开水房找到一份当烧水工的工作。她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在锅炉房里蒸得满头大汗,每个月工资只有五、六百元。
胡小燕是个上进心很强的人,她看到比她早来几年。在工厂做技术工的同乡,不仅拿着很高的工资。工作也相对轻松,这让她认识到了有技术的重要性。于是,她产生了跳槽学技术的念头。
在老乡的介绍下,胡小燕到了一家陶瓷厂当窑土工。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胡小燕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起了陶瓷印花、淋釉技术。由于她心灵手巧。又善于钻研。很快,胡小燕如愿当上了技术工。
4年间,胡小燕换了5家工厂。2003年,她应聘到了三水区白坭镇新明珠建陶工业有限公司。进厂不久,通过竞争上岗,胡小燕担任了车间成品跟班质检一职。工作中。胡小燕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在她的手下极少有不合格的产品流出厂。而她踏实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较高的技术鉴别能力。也引起了公司管理层的注意。
2004年4月的一天。胡小燕发现一块墙砖被定为不合格,经过仔细观察后,她认为这块砖有挽救的余地。她对工友说:“这块砖稍微磨一磨,完全可以评上优等产品。”胡小燕这句话被到车间巡视的公司领导人无意间听到了。于是,他吩咐员工把这块墙砖按胡小燕说的方法重新进行处理,果真达到了A级标准。这件事,让上司对胡小燕加深了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2004年7月,公司将胡小燕提拔为车间副主任。
胡小燕文化底子薄。但她在打工中善于学习。2005年下半月,公司要进行自动化办公,胡小燕当时对电脑一窍不通。在丈夫的支持下。她从不多的积蓄中拿出几千块钱,买了一部笔记本电脑,她很快学会了电脑应用方面的知识。
2005年11月17日,这一天令胡小燕终身难忘。就在那天,她参与创建的车间即将投产,可这时,数千公里外的家乡也传来让她焦灼的消息:女儿生病住院。胡小燕只能一边坚守岗位?一边默默地祈祷女儿身体能尽快康复。厂里得知此事后。把她作为先进典型大加宣传。
进厂不到两年,胡小燕便在公司1万多名外来工中脱颖而出,与之相伴的还有接踵而来的荣誉。2006年。她当选为白坭镇“十佳外来工”、三水区“十佳外来工”
2007年4月28日,胡小燕又获得了“佛山市最佳外来工”称号。那天。在颁奖大会上,举办方从100名获奖者中选出了10位发言人。胡小燕也名列其中,虽然她仅初中毕业,发起言来却条理清晰,果断自信,这引起了佛山市工会负责人的注意。
2007年11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分配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时,将省直机关的名额分了一个给省总工会,要求按照1:2的比例。推荐两个农民工代表候选人。通过重重遴选、考察,胡小燕成为最终的候选人。
2008年1月21日,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经过不记名投票,胡小燕以740张赞成票高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也因此成为中国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
胡小燕的手机成为农民工热线
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胡小燕和温家宝总理握手的照片出现在全国各地报纸的重要位置。此后,她的生活再也无法平静了。
2008年3月19日。胡小燕从北京回到广东。并在当晚参加了公司为她举办的“情系新陶业·軎迎燕归来”座谈会。当天,到场采访的媒体很多,他们在会上问了不少关于履职的问题。胡小燕一一作答。那天。回到宿舍后。胡小燕累得话都不愿意说,上床便倒头睡下,连袜子都是老公替她脱掉的。
自从21日凌晨3时许,胡小燕的手机开始响个不停,她接到了无数个电话和短信。早上7时许。车间同事才告诉胡小燕。她的联系方式被媒体公布了。
从此。胡小燕的手机天天被打爆,每天都有上千个未接来电和上千条短信。每天两块电池换着用还是经常被打到没电:3月份胡小燕的手机话费高达1400多元。占了月工资的一大半。最多的一天。她的邮箱里塞进2088封邮件。
一开始。胡小燕还坚持每个电话都接。但到后来。每天凌晨三四点时手机仍响个不停。弄得她根本无法睡觉。第二天上班也是头昏脑涨。而且很多来电还是骚扰电话,其中有一个人先后换了8部电话打给她闲聊,有的农民工打电话竟然让她帮着介绍对象。
由于胡小燕的手机总是占线。公司负责人和同事根本联系不上她,工作受到很大影响。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只好花700元钱又买了部手机,以方便工作时联系,而那部热线手机便经常在无人接听状态了。
承载农民工厚望的“救星”竟无人接听。这让很多农民工大为光火,陆续有很多农民工发短信质问胡小燕:你假惺惺地公布号码又不接电话,不是在戏耍我们农民工吗?很多媒体也对胡小燕手机无法接通口诛笔伐,说她是个“大忽悠”。
“不是我不接农民工电话,如果每个电话我都接。十个胡小燕也忙不过来。”对此,胡小燕百口莫辩,而当选人大代表不到一年间,她已经用坏三部手机了。
每天早上7时45分,胡小燕拎上装着工作记录和两部手机的蓝色文件袋到车间打卡,车间共有285名员工,她的主要工作是对每一块墙地砖进行质检、评级和分装。工作时。胡小燕的主要正作就是在8条生产线旁来回巡视。抽查各条流水线上的瓷砖是否破损、有没有瑕疵、颜色与标准有无差别。由于胡小燕监督严格,这个车间被普通员工私下评为全厂最累的车间之一。但生产的残次品少。公司的奖励就多,这样一来。大家的收入实际上提高了不少。
每天晚上12时,胡小燕回到宿舍。上夜班的丈夫已经为她准备好了饭。休息片刻,胡小燕开始翻看手机短信——“胡代表。你好!请问政府是怎样要求民企参加社保的?”“人大代表您好!现在国家已经免除了借读费,为什么学校还要收每个学生几百元借读费,请您民意调查一下。”……对于这样的问题,胡小燕一般会回短信。把有关部门的热线电话告诉他们。她觉得这些问题还是应由相关部门来解答更合适。
除了手机外,胡小燕的QQ网上聊天也基本瘫痪。平时,她上线时多是隐身,因为一打开网络上的QQ号,呼叫声就一直响个不停。问题多得让她没法回答。
现在困扰胡小燕最大的问题是,很多农民工无论大事小事都来找她,俨然把她看成“救命稻草”。这些庞杂的问题让她无所适从。又很苦恼,毕竟农民工朋友是信任你才奔着你来的。因为既无法办。又没法向人家交待。
“我不是农民工的救世主,我只是个普通的打工妹”,面对纷至沓来的求助。胡小燕很无奈。其中的酸楚和歉疚,只有她自己能体会到。
我也面临着孩子教育等难题
自从胡小燕2008年参加“两会”归来后,白坭镇坊间就流传着很多说法。有人说。胡小燕从北京回来后。她所在的公司给了她不少物质奖励,如车子、房子。还有人说。公司至少给了她几十万元钱。听说她的户口也要转过去……
对于这些说法,胡小燕一笑置之。事实上,她现在租住的还是公司提供的宿舍。租金每月160元。这是车间副主任才享有的待遇。公司确实给她配有一部车。不过。那是部电单车,弄丢了是要赔偿的。
从胡小燕收到的短信和农民工在她博客的留言里,大家问得最多的问题也是有关她的身份及待遇问题:你现在每个月有3000多元钱工资。你还是一个农民工吗?还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说话吗?
对此。胡小燕苦笑着说,我的收入稍高。是和我的职位相对应的。自己户口在老家,一对双胞胎女儿也在乡下读书,自己与其他农民工一样也面临着失业的风险,不是农民工又是什么呢?
在刚过去的2009年“两会”上。胡小燕共提交了5条建议,内容涉及农民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教育、社保转移、职业培训、二代农民工落户等方面。这其中,就有她作为农民工母亲铭心刻骨的体会。
胡小燕从2001年到2006年期间没有回过老家一次。只有在每年暑假期间。孩子们才会过来玩一段时间。但由于时间短暂。工作繁忙,胡小燕很难和孩子从从容容地呆上一天。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不能不说是很大的缺憾。更多的时候。她只能通过电话来了解孩子成长的点滴信息。她说,农民工出来打工。最担心的就是留守子女的身心健康。她的一对双胞胎女儿每天上学要走三四十分钟的路,而且冬天雾大。路上很不安全。弄得数千里之外的胡小燕常常为此牵肠挂肚。
可对于孩子心理方面。胡小燕就鞭长莫及了。她最担心的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心理很严重。如果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很容易出问题。所以。这也是她在两会提案中着重呼吁的问题。
在今年的“两会”上,被胡锦涛总书记亲自接见的胡小燕又成了媒体的追访对象。与去年的青涩和腼腆相比,现在的胡小燕变得更加成熟与自信了。
2009年4月初,我再次坐到胡小燕简陋的家里,与一年前相比。她的家没有多大变化:一间大约十几平方米的房子被一隔为二,外间做卧室,里间做饭厅。而现在。床被搬到了里间,外面除了餐桌,还挤了一张书桌。上面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算是胡小燕办公的地方。
采访中,胡小燕接到一个电话。和对方讲了20多分钟。接完电话。她歉意地笑笑。说打来电话的是浙江的一个农民工朋友,她想请他帮助了解浙江那边农民工的情况。胡小燕说,由于自己要上班。不可能到其他地方了解农民工情况,只好委托当地的一些农民工朋友,包括北京的、深圳的,通过他们,把农民工的心声带到两会上。
采访中,胡小燕不断地被电话和短信打断,而大多数都是请她帮忙找工作的。我问胡小燕该怎样应对。她摇了摇头。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去面对。经济危机是全球性的……我只能建议他去找当地劳动部门。”
我借机问:“假如你自己面临失业。又该怎么办?”胡小燕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作为一名外来工,每一天都要面临下岗的危机。”她进一步解释说:“趁自己还年轻要多学些东西,做磨具这一块儿我还是有点优势的。我现在读着大专函授,学的是行政管理专业。我觉得打工者也应与时俱进。不然就会被淘汰!”
在面临失业这一问题上,和胡小燕同在一个厂打工的丈夫刘加明回答得较为直接:“我们也很担忧。就厂里情况来说。我们只是运气比较好。目前还没停到我上班的这条窑。小燕运气也不错,没停到她那个分厂。如果停到我的这条窑和她的分厂,我们同样也没有班上。”
胡小燕的丈夫表示。如果失业了,他们还是尽量在这里寻找工作,别的工厂也可以,别的工种也可以。回老家暂时还没有考虑。毕竟自己做生意或干别的,还是很艰难……
对于丈夫的话,胡小燕很是认可。不过。这一年来的不平凡经历使她增添了很多自信。胡小燕和丈夫只是千千万万个外来农民工的缩影,我们期待着更多的“燕子”们能靠双手打拼出自己的精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