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课程资源开发 打造幼教品牌团队

2009-11-17张颖光

甘肃教育 2009年21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师资队伍幼儿园

张颖光

〔关键词〕 幼儿园;师资队伍;课程资源;

开发;品牌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1(A)—0012—02

一、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透析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幼儿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核心和根本自然成为家长、社会和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目前,我国幼儿园的教师由于在职前学习中受年限、课程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职后又较少有系统、全面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因此,幼儿教师的理论思维水平、教育教学理论难以得到提高。这就一方面,导致他们的许多宝贵经验不能总结、提炼上升为理论;另一方面,也致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论与行为相脱节,教学实践难以适应新的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学形式单一,教育观念滞后,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徘徊不前,从而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随着幼儿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幼教集团、幼教中心等机构越来越多。作为一个庞大的集团化的幼教机构,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该如何建设有效的团队建设机制,取得团队建设的长足发展呢?这是很多幼教集团面临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个人观点。

二、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品牌团队建设

幼儿园课程具有根基性,即要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而,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为重要。同时,幼儿园课程追求适宜性,即要适宜于幼儿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文化。幼儿园课程改革要求幼儿园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可见,教育决策部门对课程资源尤其是具有地域特色和园本特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因此,幼儿园应树立大课程资源的观念,将目光投向整个社区,积极地发掘和利用社区内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通称为园本课程资源)服务于幼儿园课程。

园本课程资源是指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园本课程资源整合利用就是指为了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通过综合、融合或集成各种可供利用的园本课程资源,从而达到幼儿园教育的最优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求课程资源在结构上要进行重新调整、完善和丰富,使其多样化、合理化。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力量,要求其转变角色。不仅要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而且要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引导幼儿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同时,当各种课程资源都以不同的载体形式呈现出来时,有效的管理和团队的建设是让这些课程资源凸现特色、发挥最大效益、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只有实现团队的高效运转和完善的管理才可以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规范化、合理化和高效化。

因此,对于我中心这样一个庞大的幼儿教育机构而言,如何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最大限度地开发并利用本地教育资源,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意义重大。我们认为,不仅能拓展幼儿教育的内容,丰富幼儿教育的内涵,为幼儿发展提供更适宜的教育,而且有利于团队建设,提高团队综合水平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能力,为幼教集团整体实力的推进和学前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发展提供保障。

三、借助课程资源开发,打造品牌团队

(一)以课程资源开发为契机,建立团队共同愿景。愿景是人们心中或脑海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共同愿景也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幼教集团的共同愿景就是关于该集团发展的一个“蓝图”,是集团所有成员共同发自内心的意愿,这种意愿能够创造巨大的凝聚力,是具体的、能够激发所有成员为其作出贡献的事业或使命。共同愿景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将直接影响幼教集团的发展方向和各幼儿园文化的塑形。在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愿景也可以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方向感。因此,幼教集团应首先着力于共同愿景的生成与传播。

我们借助园本课程开发所倡导的合作与交流、民主与开放的理念,结合自己的文化传统、办园理念及奋斗目标,引导园长、教师、保育员等各岗位员工出谋划策,最终达成共识:未来的教育竞争是教育品牌的竞争,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石化幼教品牌。同时明确:品牌的目标需要品牌的团队共同努力、共同拼搏、共同实现,因此当务之急是建设品牌团队;品牌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载体,因此可以搭乘课程改革的顺车,借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展开探索性的研究与实践,开发特色资源,设计特色活动方案,挖掘特色课程,收集、整理特色资料(如文字、图片、音影等),最终建立具有石化特色的幼儿教育课程资源库。从而促进中心各园保教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品牌团队的建设。

(二)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增强员工课程资源意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单一的课程管理体制,由此导致了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薄弱,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成了知识的加工厂,教师变成了没有灵魂的机器,学生就自然成为接收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师课程参与的“缺位”必然导致教师课程意识的“不到位”,因此,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必须首先增强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我们通过研讨一致认为:增强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制度建设是根本性的。只有采取各项措施保证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和转化,才能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课程、预测教育情境、掌握幼儿发展水平、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及尊重幼儿的多元智能。因此,我们建立和完善了更加灵活的促进教师课程意识生成和转化的教学管理机制,制定了相关制度。如:课程规划制度、课程设置制度、课程实施制度、课程评价制度、课程管理制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制度等,以鼓励、肯定和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保障课程资源最大化地实现教育价值。

(三)积极推进员工培训,保证员工课程参与能力。员工培训是其专业化成长的一个必需途径,也是团队建设的有效手段。期间,专家的引领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可以减少实践探索中走的弯路。我们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及时鼓励员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将问题形成培训主题,并邀请幼教专家和业内行家,开展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培训,以促进品牌团队的打造。

1. 参与式培训。参与式培训是每个参训人员都要参与、交流及分享的培训方式。我们在参与式培训中尽量涵盖各岗位的人员,如:教师、园长、集团管理人员和专家等,采用了如下流程:引题→小组头脑风暴→小组代表观点陈述→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专家和教师之间是平等的,教师和教师之间也是平等的,因此,每位教师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对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各抒己见,为课题资源开发出谋划策,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可见,这种培训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增强了教师对课程开发的认同感,促进了教师对课程的参与能力,而且营造了和谐的人文氛围,凝聚了团队力量。

2. 分类、分层培训。对于培训我们采取了三步走的方式:一是有计划地选派有发展潜力、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教职员工外出学习、培训;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才资源优势对各幼儿园进行教育辐射;三是各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本园员工的培训计划,使更多的人员接受教育和培训。并通过举办培训班、论坛研讨、读书会、参观交流会等,鼓励教职员工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求。

针对员工的岗位特点和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角色,我们采用了分类培训的方式,举办不同类型的研修、研讨会等,促进每一位员工的发展。基于员工专业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还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为每个员工搭建适宜的“支架”,使每一个员工都能获得螺旋式上升的发展。

(四)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打造幼教品牌团队。实现课程资源开发对品牌团队建设的强有力的推动,必须建立有利于促进员工群体自主整合课程资源开发的力量和空间的评价激励机制。

课程开发过程中,首先,我们建立了课程体系的弹性机制,由幼教中心统筹组织,下属实验园灵活调整课程资源开发计划,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主决定教学内容、调整教育教学时间,探索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其次,我们建立了评价体系,增强了课程评价和教育评价的多元机制。我们试图多听教师的想法,理解他们的意图,并从相对长远的视角提出教学分析和建议,给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指导,让教师在个性化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多样化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求教师掌握幼儿发展的多元智能理论,给每一个幼儿创造发展的机会,对每一位幼儿给予肯定的评价。再次,我们完善了员工的“人本”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鼓励员工主动表现,努力造就自己工作所需要的积极行为。我中心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制定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奖惩办法,在细化综合全面评估课题开发实施状况的基础上,规定在“评优选先”活动中或职称评定、晋级时,优先考虑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成绩突出的教职员工。促使他们消除课题参与的抵触情绪,克服教育教学的惰性,修正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激发教职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激情,加大其在工作中的心理投入分量。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师资队伍幼儿园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爱“上”幼儿园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