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校第二课堂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2009-11-17蔡志奇汪保国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蔡志奇 汪保国

[摘 要]: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第二课堂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本文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与实践教学如何有机结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第二课堂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是教学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践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这对高校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面临的现实是重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 轻视实践教学, 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第一课堂固然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但第二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特长、技能和综合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教学能否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本文对高校第二课堂与实践教学如何有机结合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一、第二课堂的内涵及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

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一样,都是现代教育的产物。第二课堂是指大学生课余活动,是学校第一课堂教学以外,吸引广大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如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化娱乐等。它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趣味性、知识性、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

相对“第一课堂”而言,“第二课堂”具有组织的灵活性、管理的开放性、资源整合的广泛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等特点,具有第一课堂不能比拟的优势,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重要补充,在学生素质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完全自主性、多样性,克服了课内教学内容的相对固定和单一性局限,更能符合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能力水平,发挥学生个体的素质特点。第二,第二课堂活动多以几人、十几个人的团队为主要形式,团队成员间可进行“一对一”的充分交流,克服了课内教学“一对多”的单向思维交流模式,有利于思维的充分碰撞和相互促进。第三,第二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和综合化特点,克服了课内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第四,第二课堂强烈的实践性特点,克服了课内教学偏重于理论传授,学生实际动手机会少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挥学生的实际能力。总之,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感性获取与理性认知相结合,在让学生追求知识、独立实践、突出特长的过程中,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目前高校第二课堂运行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第二课堂活动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背离

当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个性化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然而,第二课堂活动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太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许多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缺乏系统考虑与设计,没有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统筹规划与设计,并且许多活动的内容呆板、形式单一、层次不高,往往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步调不一致,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达不到教育、引导与培养的目的。

2.第二课堂活动无法适应学生的成长需要

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大学生主动参与高等教育,发挥主体作用的意识越来越强。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存在着许多与学生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弊病,也存在着满足不了学生发展需要的问题。如,缺乏活动场所、活动内容不丰富、层次不高,活动多而杂、缺乏系统性,学校与学生的“双积极性”不高等现象。

3.第二课堂活动计划性不强,缺乏与第一课堂的有机结合

第二课堂活动具有群众性、灵活性、丰富性等特点,但也同时存在盲目性、随意性、主观性强与计划性、稳定性、连续性差等缺点,特别是一些高校未将第二课堂活动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与其他教学工作系统考虑,使得第二课堂活动往往与第一课堂教学发生时间上的冲突,产生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矛盾,学生不能合理安排学习与活动的时间,第一、第二课堂均受到影响与冲击,形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4.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状态

受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高校存在忽视或不够重视第二课堂对学生素质提高、能力培养作用的现象,常常存在领导重视不够、缺乏组织保证、资金投入不足、活动开展艰难等问题,第二课堂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十分艰难,例如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这种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较大的活动,常常出现“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

5.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及科学的评价体系

许多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目前还处于一种松散的运行状态,对各种学生组织的管理也较为松散,活动开展的自由度较大,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机制,目的性、科学性不强,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效果没有比较与评价,什么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什么样的活动,这些很少有人去思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跟踪、调查与反馈,即没有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三、促进第二课堂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的具体措施

1.思想上重视、机构上保障

搞好第二课堂建设的首要前提就是学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从学校领导、相关部门、二级学院乃至全体教师须充分认识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应成立第二课堂建设领导小组等机构,由学校主管教学或学生工作的领导亲自挂帅,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二级学院等部门的相关人员参与到其中,形成由上至下思想及工作达到统一的局面,这是搞好第二课堂建设的首要前提。例如,我校成立了“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领导亲自挂帅,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二级学院主管领导均参与到其中,从机构上保障了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有效开展。

2.健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制度是高校能否有效开展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制度体系是保证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有序开展的重要方面。高校在第二课堂与实践教学的制度方面应充分体现科学性、导向性、覆盖性、激励性等特点,即要能覆盖广大师生,又要吸引其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来,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得到实践能力的锻炼,促使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还应将第二课堂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当中,系统设计,均衡考虑,避免冲突,有效贯通第一、二课堂,使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注重对在第二课堂创新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指导教师和优秀组织者给予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奖励, 并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质量的监控和考评。例如我校建立了《广东药学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条例》等一系列制度,详细规定了有关学生及教师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各项内容,并且涵盖了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每年召开学生科技工作大会,并对优秀指导教师及学生进行表彰,取得良好效果。此外,在制度建设方面还应注重教学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保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制度的有效对接,避免发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制度“脱钩”的情况,确保第二课堂促进实践教学的效果。

3.重视经费投入

第二课堂建设经费投入的多少是体现高校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第二课堂经费的投入可以在学校的教学经费、学生活动经费中得到体现。例如,许多高校对于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予以了专项经费支持,用于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课题立项及对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奖励,有些高校每年光是学生课外学外学术科技活动经费就超过100万,对第二课堂的建设予以了强有力的经费保障。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每年均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课题的立项及奖励等方面,近三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课题立项达366项,约2000名学生参与到其中,近400位教师直接参与了课题的指导工作,在全国和广东省“挑战杯”大赛中共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56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和广东省一、二、三等奖多项荣誉,学生公开发表学术科技论文近100篇,取得了较好成绩。

4.重视硬件建设,注重资源整合,为第二课堂提供良好平台

为使第二课堂与实践教学能有效结合,必须重视校内外第二课堂相关的硬件建设。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各类实验室以及各种创新基地、素质教育基地的硬件建设的好坏均是有效建设第二课堂,促进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仍以我校为例,我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含馆藏图书)就达到了一个多亿,馆舍总面积4.3万平方米,共有阅览座位4558个,馆藏文献总量188万册,其中155万册为纸质文献,拥有多种类型的数字学术资源库,并和国内及省内的一些大型图书馆共建了共享渠道。此外,我校还与广州大学城及周围地区七所学校成功申报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并积极建设了人体科学中心、中药标本馆等8个校内子基地,除此在外,高校还应重视校外第二课堂教学基地的建设,舍得投入。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充分利用硬件资源,教学机构与学生工作相关机构密切联系,合理规划,注重资源整合,避免资源空置等现象,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为第二课堂促进实践教学创造良好条件。

5.重视学生组织的建设

高校存在各式各样的学生组织,包括学生会、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组织、勤工助学组织等各种形式,这些学生组织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必不可少的平台,高校对这些学生组织应加大建设力度,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大力支持,有针对性的重点扶持一些学生社团,做好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正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等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刊物、橱窗、展览等手段提高第二课堂创新活动的开放性和可参与性, 努力在校园内营造民主平等、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为大学生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提供良好平台,全面科学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实践教学的实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第二课堂能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重要操作平台,高校应对第二课堂的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制度建设,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之间协同合作,共同努力,促进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机结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文伶.高校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1,(1):9-12.

[2]陶丽.孙双霞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81-183.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