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实践环节,推进教学改革

2009-11-17朱秋莲庞东霞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

朱秋莲 庞东霞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呼唤教学改革。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重要环节”。文章着重从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出发,结合院校实际,谈了一系列改革思路和举措。

[关键词]:职业教育 实践 教学改革

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崛起。它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顺应了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同时充实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形成,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国家发达靠经济,经济兴旺靠教育。教育是国家复兴的奠基石。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代新人,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关于人才培养工作,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培养三个层次人才,即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数以千万的专门人才,就是靠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来培养。

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高等职业教育的重任,它既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也不同于中等职业院校,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大家都知道,普通高等院校是培养综合型、研究型、学科型人才,厚基础,宽口径,侧重科学知识。培养目标是学术定向性,强调学生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而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人才,强调人才的技术型、应用型,强调必需的基础,侧重技术知识,培养目标是职业定向性。高职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是说,高等职业院校更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的“实用性”,更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

现行的教育体制,已呈现出课程设置老化,实践环节薄弱,教师实践经验匮乏,形式主义严重等弊端。它不能满足专业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技能型、实践型、发展型人才的需要。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重要环节”。

一、开展开放式教学,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开放式教学就是要开展校企结合,面向社会,面向需求,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推行定单式培养。在培养过程中,用实际操作、实践成果来检验学生的知识结构、动手能力和理论水平。学生通过反复学习——实践——学习的过程,牢固的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地学习、应用、巩固、增长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水平。在这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把实验、实训和实习三大关键环节落到实处。专业课要用项目导向,贯穿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较强的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真题真做,真刀真枪。小型课题可以完成调研——设计——试制——安装——调试全过程,较大课程可以取得阶段性成果。这样的教学过程,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可能用已学过的理论不足以解决现有的实际问题,这就是理论提高的过程。在学理论和用理论的循环中,教学相长,培养学生适应能力,为步入社会作了铺垫,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同时,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上述教学过程,实质是一种互动教学,即为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与企业互动,学生与企业互动的过程。

二、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和完善“双师型”结构、“专兼结合”结构、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

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体,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质量。当前,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还不能适应需要,实践能力也较弱。要尽快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对年轻的专业课教师,实行定期轮训制度,要吸引和留住一批中年教师,摆脱一切形式主义的做法,给他们以更大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支持他们到社会、到企业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他(她)们的专业和实践教学能力,让他(她)们成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以求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三、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将基地工作计划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由学校统筹安排,全面实施各专业的实习、实训和考证等实践性教学

教育部周济部长强调:“培养高技能人才,一定要让学生动手,真刀真枪地去实践,不能搞“纸上谈兵”,要“顶天”,更要“立地”,有真本事,能动手,具备职业能力,关键是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16号文件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实训基地建设,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现有基地的规模和条件,不足以容纳和满足所有专业的实习和实训,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进行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早日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教学与考证统一。基地的教学工作要纳入教学计划,全校一盘棋,使教学工作有序有节,有条不紊。

四、加速教材建设,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现在采用的高职教材,不适应高职教育。有些教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错误,甚至有些概念交代不清;高职学生对教材的依赖性很强,他们多半上课不记笔记,不会记笔记。这样,一本好教材显得尤为重要。可喜的是,教材建设工程国家已经启动,将重点建设好3000种国家规范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归根结底要靠质量、靠特色,要把教育质量放到高等职业院校工作中最主要的位置。高职院校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确立教学中心地位。要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认真抓好专业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基本教学建设。随着当前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高新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兴起,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关和教育观。要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道路,探索多种形式、深层次的产学结合途径和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高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S].2000-1-17.

[2]王文苏.校企联合办学的改革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02).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