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教学
2009-11-17陈丹丹
陈丹丹
[摘 要]: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具有同样好玩、爱游戏的心理,所以在语文个别化教学中渗透游戏教学,使学生在自然而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有益于开发智障儿童的智力;充分挖掘智障儿童的潜能;尽可能地补偿智障儿童的身心缺陷;还可以培养弱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回归主流。
[关键词]:语文 游戏 兴趣
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爱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在身心发展中起很大的作用。游戏是儿童发展中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儿童自己学习的方法。作为儿童成长的途径之一,游戏可以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环境来支援儿童认知身体,心理情绪及社会能力的发展。
对智力障碍儿童来说,他们由于智力方面和身体发育动作及语言等反面存在的不同缺陷,加上因社会,家庭方面的种种不利环境的限制,使他们不能象正常儿童那样去游戏。这样使他们丧失了接触社会,感受自然,学习知识的机会,从而使他们的发育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游戏不仅是儿童生活中的极为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缺陷补偿手段。游戏活动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能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动脑能力。游戏特别能营造出一种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把抽象的知识趣味化,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具有同样好玩、爱游戏的心理,所以在语文个别化教学中渗透游戏教学,使学生在自然而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有益于开发智障儿童的智力;充分挖掘智障儿童的潜能;尽可能地补偿智障儿童的身心缺陷。但也要合理地将游戏引进课堂,吸引弱智儿童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性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愉快教育就是兴趣教育,游戏教学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智障儿童注意力易分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极不稳定,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大约只有10至15分钟左右,教师在分组教学中要善于变换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并积极地、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注意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比如在字词教学中利用“开火车”游戏出示所学的生字新词,然后老师念儿歌“喀嚓—呜—小火车哪组开?”孩子学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小火车我来开!” 的声音来回应,随即教师指生字,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组词或分析字形。谁说错了,火车停下了,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修理好了继续开(读错的学生在车上表演读儿歌)。 再如“大手拉小手”游戏的运用。教师准备一些读音卡片生字,在课前放在学生的课桌里,当学习生字的读音时,请小朋友找一找,读出读音后,把卡片贴在相应的生字的旁边,带领小朋友读一读,完成“大手拉小手”的游戏。按照这种方法,教师还可以准备字型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的卡片,让学生读后做一做“大手拉小手”的游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在教学中,还可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准备相关的道具、头饰,让他们扮演其中的角色,从而更好的学习。
二、在游戏中补偿缺陷,促进健康
许多智障儿童的大脑发育不健全,导致肢体不灵活甚至残疾,低年级的弱智儿童指挥肌肉群的神经系统机能尚未成熟,动作能力较差,使学生产生了学习上的障碍。游戏教学是补偿弱智学生缺陷的重要途径。
如进行看图认字教学“爸爸、妈妈”时,要求学生跑到指定地点找图片,让两个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能按要求先找到,让学生动起来,这样,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看图、识字能力,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跑动的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教育,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大肌肉群能力等,使弱智儿童的缺陷和障碍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和矫正,并使学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康复。
三、利用游戏培养弱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弱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合作交流,共享群体智慧,拓展个体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交往、评价能力。如在教学“水果的认识”时,用“找朋友”的音乐游戏,就能起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我让每个弱智学生挂上图形卡片,先看看自己身上挂的是什么水果,然后引导弱智学生寻找和自己身上水果挂卡相同的“水果娃娃”做朋友,找到朋友后,互相手牵着手站在一起,在游戏中弱智学生情绪积极、饱满,经过理性思考之后,积极地去寻找自己的目标、心中的答案。在寻找的过程中轻度弱智生会主动热情地帮助中重度弱智生,纠正错误。这样将数学活动与音乐游戏科学有机地相结合,让弱智学生运用肢体语言团结协作的进行教学活动,既提高了弱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
四、利用游戏教学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回归主流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体现了“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思想,突出了特殊教育课程的特色。新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不仅增加了劳动技能和生活适应的教学课时,同时把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的语文、数学学科都称之为生活语文、生活数学。这是为了进一步弱化学科色彩,强化生活教育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弱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模拟情景下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强化智障儿童的感知,促使智障儿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要把智障儿童培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就必须使他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如教学语言训练“让坐”时,我设计“乘坐公共汽车”这一情景,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要求学生进行乘车实践游戏。我利用班级活动性课桌椅拼搭成公共汽车,教师进行讲解并示范,然后请各类学生进行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知道乘车的一些常识;并要求学生对“让坐”中的故事自己进行表演,使学生知道要给老人及有困难的人让坐。这样的实践游戏使学生加深了印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游戏使学生从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不仅学得轻松愉快,而且让他们学以致用,增强了他们适应生活的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经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真正走进社会,回归社会。
运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教学,赋予了课堂教学以生机,提高了课堂效率;赋予了智障儿童以活力,有益于智障儿童的身心健康,增强了学生参与意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
总之,游戏是弱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形式多样的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弱智学生寓教寓乐,而且能挖掘弱智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他们的参与合作意识,为大面积的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