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09-11-17张幼晖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艺术修养审美能力美术教育

张幼晖

[摘 要]: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二节美术课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应在长期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逐步树立良好的发现美、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行为习惯,真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审美气质和审美理念,达到美育的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育 审美能力 艺术修养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审美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善于体验生活、反映生活,使自己的习作富有生活气息。借摹写客观以表现主观,是美术创作的基本出发点。不过,有时侧重于摹写,有时侧重于表现。谁都清楚,完全不掌握绘画技术的人不是画家,但并不是所有掌握了绘画技巧的人都是画家。熟练的绘画技能必须与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紧密溶合才能养成一双慧眼,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与摹写表现学生的主观情绪与好恶。

一件艺术作品的优劣,绝不是单凭技术的熟练程度,而最终取决于作者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高低。一个艺术家的成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缺乏文化知识和与之相适应的广泛修养,专业技巧再强也只能是一个熟练的画匠。其实缺乏审美能力的人到头来也不可能训练成为一个真正掌握了高超造型能力的艺术家,因为造型能力是专业基础与审美能力的有机结合。

造型艺术是形式的科学,它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色,尤其是世界上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们的思想、理论和作品,虽然艺术风格不同,表现形式迥异,但都具有一种真诚、朴素的热情,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大师们对自然的态度,对艺术挚着追求,以及对时代、对自己民族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真情实感。因而要在课堂引导学生讨论艺术的审美功能,形式美感在绘画作品中的意义和作用。作为美术家对于运动、比例、形体、结构、线条等造型要素,应该在习作中着意表现。对于描绘对象中的节奏、重心、力度更要毫不含乎地加以反映,以此增加对事物的敏锐美感。

把艺术视为生命的人,首先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社会在发展,事业在前进,无数充满生命的东西不断激励着人们。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面对大千世界,努力观察,仔细分辨,抓住事物的特殊的、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因为良好的观察和准确的分辨能力是创造新形象的基本能力。

在教学中更要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一般来讲,对新事物的追求是青年人的基本心态,因此在教学中不断激励和保持学生追求新知识,创作新形象,应该成为艺术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想创造没有先例的艺术形象绝非一件易事。要具备高度的技巧、渊博的知识、生命的阅历,以及丰富的思想感情修养。在这里所提到的创造和想象绝不是脱离实际的奇、特、怪,而是应当来源于周围所熟悉生活的冲击。这就需要不断地熔炼学生的艺术品性,提高和开阔他们的艺术修养,而只有在广博的基础上熔炼出来的修养才更坚实牢靠。在习作和创作中不仅要研究近代、现代作品,也要学习和研究古典大师们的作品,还要涉足姊妹艺术领域,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如唐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不仅具有强烈伪形象感,而且是选择了自然景物中垂直线和水平线以及若干弧线所形成的单纯寂静、雄伟、广阔的境界。不仅是诗,而且是画,是很具体的使人过目不忘的画面。

无论是音乐、舞蹈、文学诗歌,还是绘画、雕塑都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艺术家在情、形、音、色的艺术氛围中以魅人的形体、线条和色彩引发出人生最隐秘、最细致的心声之共鸣。如我国古琵琶曲(十面埋伏),其气势之深沉,音调之雄浑,场面之激烈,可谓点、线、面在艺术的时空中溶为一体,不仅可以体会到连点及线的锐利,而且有扩线成面的气魄;既有画面般的形体结构,也有由实到虚、由强到弱空间层次。此外,舞蹈的形体塑造,更接近于造型艺术,尤其与雕塑有更亲近的血缘关系。可以说舞蹈是活动的雕塑,雕塑是凝固的舞蹈。正象芭蕾舞中的优美姿态,我国京剧大将出场时的亮相,都具有不容置疑的雕塑感。

此外,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应该以提高全民族审美素质为前提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其内容的基本点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对形象思维方法及规律的研究,而且要重视与艺术创作相关联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探讨。时代愈进步,艺术愈发展,这种横向的学习和探讨愈显得迫切和重要,因为与艺术相关联的其它边缘学科已成为现代艺术创造不可缺少的知识手段。

就具体绘画教学的基本任务来讲,首先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把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整体与局部统一起来,这种教学过程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在写生过程中的理论指导,往往以对物象的感性观察和理解为起点,透过变化中的各种造型因素,看到形体的本质,是使学生认识深化的保证。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有不少人过分依恋于感性认识,常常使许多学生以取得某些偶然效果为满足,因此使其作品流于表面化和肤浅。但另一方面也不因过分依赖理性分析而造成迟顿,使作品概念化和呆板。

客观对象的各种因素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造型艺术中的大与小、明与暗、长与短、曲与直、体积与平面等等没有此一方,彼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依据,它们都是相比较而存在,互相补充而提高的。

因此,应让学生从习作开始就认清事物内在的联系。在基本功训练中的重要性,还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句话:“习作的过程是调整关系的过程,看关系是素描的基本思维方式”说的较为透澈。这种观念实际是在教学中的手、眼、脑的综合训练,是思维方法和观察方法的结合。总之,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二节美术课就能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所以美术教师应在长期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逐步树立良好的发现美、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行为习惯,真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审美气质和审美理念,达到美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艺术修养审美能力美术教育
谈谈鼓师
从对立到联合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