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2009-11-11唐荣林

经济师 2009年9期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

唐荣林

摘 要:会计信息化,是由会计电算化发展而来。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硬件、软件、制度和人才。文章主要从软件、制度和人才三个方面回顾了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 会计软件 回顾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9-172-02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企业也必然成为信息化的企业。企业信息化包括生产流程的信息化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双重内容,通常谈到的企业信息化,主要是指后者。所谓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利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构建现代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管理活动各个环节通过信息的快捷流通和有效服务,实现资金流、物流和工作流的整合,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能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的核心组成之一是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由会计电算化发展而来,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反映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它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它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会计信息化的实质是在新的会计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建立起以“集成”与“互动”为特征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集成”是指对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的财务业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互动”是指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的相互影响,他们互为主动关系。在进行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技术平台的构建,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会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是会计信息化的核心;人才的培训,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管理等等,是会计信息化健康发展的保证。

会计信息化发发展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普遍的发展历程。我国会计信息化起步较晚,在经历过最初几年的艰难摸索之后,迅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

一、起步(1979-1982)

几乎在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同时,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同时迈开了蹒跚的第一步。1979年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1981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的讨论会,会上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这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起步,并逐步跨入应用阶段。在这期间,我国会计界曾经为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究竟应该叫“会计电算化”还是叫“电算化会计”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争论。

在这段时间,我国只有少数单位将计算机技术用于会计领域,主要是用于对职工薪金的核算、库存材料的核算、现金收支等会计的单项业务进行数据处理,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50年代中期的发展水平。在这个阶段,会计电算化发展比较缓慢,其原因是: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计算机硬件昂贵且功能偏弱,会计软件开发与应用几乎是一处空白,更重要的是会计电算化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务界,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观念上的落后严重阻滞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二、自我发展(1983-1987)

1983年后,微机在我国市场大量出现,多数企业都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拥有自己的微机,这为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企业也有了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愿望。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门进一步打开,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机会倍增,理论界和企业界都从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中领悟到: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石。

基于新的认识,企业纷纷组织力量开发会计软件。但由于缺乏宏观的规划,此阶段,电算化处于各自为战,闭门造车的局面:会计软件一家一家的开发,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会计电算化技术远远落后于计算机的发展和会计变革的形势,使会计信息化在我国的推进非常缓慢。

三、普及与推广(1987-1996)

针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国家财政部、各地区财政部门以及企业管理部门逐步开始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进行组织和管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轨道,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市场已经开始从雏形走向成熟与规范,有三十家商品化会计软件通过了国家财政部的评审,二百家的商品化会计软件通过了地方财政部门的评审,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会计软件市场和会计软件产业。

很多企事业单位都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纷纷购买会计电算化软件或自行开发会计软件,建立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把会计人员从大量繁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步入了会计电算化的行列。

在此阶段,会计电算化人才短缺成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发展软件的同时,培养既掌握计算机知识又精通会计业务的复合人才,受到了政府、高校、社会的重视。一些高校和研究所制定了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计划,在研究生教育中,设立了会计电算化研究方向,大学本科和专科教育中,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国家财政部及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积极组织在职的财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与考核工作,大大提高了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技能。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迅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规范化管理也纳入了财政部门的管理范围。财政部于1989年12月制定了第一个全国性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规章《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1994年6月,制定颁发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1996年,又制定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使得我国在会计电算化制度管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替代手工记账管理等方面步入了正轨,推动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网络会计与会计信息化(1996-至今)

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实现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从此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互联网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互联网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96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在此阶段,经济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此时的会计电算化明显呈现了两个趋势:1.对外,会计电算化向网络会计转变。网络会计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有着不同于单机环境下的特点:数据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的签章等传统手段不再存在,但数据信息的完整与真实却难以保证,财务信息易被截取,给网络会计带来一定的风险。

网络会计,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它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2.对内,会计电算化系统和企业信息化的其他系统的相互对接势在必然。企业信息进程的步伐之快,迫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和企业信息化的其他子系统比如销售系统、采购系统、生产系统之间的对接必须加快。

相对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是适应时代的要求,根据现代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实时性的特点而产生的。它是从管理的角度进行设计,具有业务核算、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等功能;其会计程序是根据会计目标,按照信息管理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企业业务处理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大量数据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输出也是依靠网络由企业内外的各机构、部门根据授权直接在系统中获取。上述两个趋势目前正在相互接近,相互融合。

这一阶段的软件市场和产业的发展,已经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以用友和金蝶为代表的会计软件产业已经显露出霸主态势,它们的一些技术标准有的已经成为了行业标准,无论是在单纯的会计电算化市场还是ERP综合企业资源系统市场,这两家公司的产品都占据了绝对的份额。

会计电算化人才在这个阶段也得到了较强的充实。数百家高校在专科和本科段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有的高校已经有了会计电算化博士点,杨周南教授成为我国第一位会计电算化的博士生导师。各级财政部门也开展了会计电算化的中级、高级培训,从而解决了电算化人才的“瓶颈问题”

但作为规范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在这阶段明显滞后,自从1996后,相关部门就没有再出台有关的规章制度来专门规范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只是在2000年修改的《会计法》中有所涉及,但线条太粗,不具备操作性)。相对于日新月异的会计信息化发展,陈旧的规范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会计信息化的进程,管理层在这方面的迟钝应该受到问责。

五、展望

会计信息化是在历经了20多年所积累的会计电算化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改变了信息的载体和信息存储方式,加快了信息处理、披露和使用的及时性,增强了信息的共享性、针对性和交互性。在现代化进程中,会计信息化功不可没,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都在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获益非浅。

纵观会计信息化进程,联系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趋势,我国会计信息化未来之路将会在以下几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和开发。

1.趋同于国际。⑴标准趋同。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作为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信息必然会与国际标准趋同。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既是自身的,也是现代经济发展必然结果。遵循国际会计准则,支持比较会计。会计软件应符合国际会计准则、支持多国语言和多币种核算,可将会计信息按照不同国家会计准则或者会计核算制度进行相互转换、翻译,为企业提供具有国际可比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国际化的潮流。⑵系统趋同,由于市场的开放,国际会计软件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已是必然,这必将会使会计信息化软件产业重新洗牌。事实上,作为国际ERP的巨头SAP、Oracle、Baan等公司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中国会计信息化产业的大震荡时代已经来临。

2.会计理论的重构。任何理论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条件,会计理论也不例外。传统会计理论是工业时代发展起来的,它是与工业时代的会计环境紧密相连的。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和逐步进入信息时代,原有的传统会计理论必然会受到挑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会计假设,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方法和程序、会计报告与会计检查。会计信息化在以上诸方面都与传统的手工会计、电算会计有着明显的区别。

3.货币与非货币计量并重。表格式信息揭示的框架,要求所有的会计信息都能够数字化,且具有能够汇总的经济意义,即会计信息货币化的要求。但实际上,由于信息使用者的多元化,他们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个性化,而会计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为这种多属性的会计信息的计量提供了极大的可能。这种变化,将导致会计信息向非货币延伸,从货币计量转向货币与非货币计量并重,从报表发布向多元化发布的转变。

4.会计内控的重心转移。⑴内部控制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会计信息化后会计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发生了转移,特别是与企业内各信息子系统的的信息互动的增加,对信息的流入和流出的控制必然成为一个新的重点,同时由于网络会计的逐渐被采用,会计的网络安全尤其重要。由于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包含了传统电算系统所没有的控制,如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网络系统权限的控制、修改程序的控制等以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网络病毒防治和外网授权等。⑵内部控制手段的变化。内控手段从原先的制度控制向制度控制、软件控制、硬件控制和远程控制相结合的立体控制体系发展。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先进的控制手段和技术,不断完善会计内部控制的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可以对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严格地、一丝不苟地控制,可以集团对子公司的远程、实时监控等。

5.专业兼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目前较多的是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明显滞后。随着经济发展,支持多系统决策的财务系统、实时远程的异地查询、审计、甚至跨国的会计信息预测、决策、计划、审计系统都可以实现。因此,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以及部分审计学科的内容的界限会逐渐模糊,专业之间的兼容性会越来越强,信息化系统功能的多样性和兼容性及可扩展性必将是用户选择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依据。以信息工程指导会计信息化的设计、实施和使用是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最优选择。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推动现代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突破传统会计理念,破解会计发展难题,创新会计信息化的模式,已成为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战略任务。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是一种会计精神的变革,是会计职能的发展和延伸,主动积极的推进会计信息化进程,使会计能更好更快的服务于经济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丽瑾.会计信息化理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2

2.康俊兰.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会计之友(电子版),2006(35)

3.王京.会计信息系统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经济[J],2008(1)

4.杨周南.会计信息化与信息工程.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J],2008(2)

(作者单位:扬州职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江苏扬州225009)(责编:郑钊)

猜你喜欢

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
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产生的影响研究
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