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数学的摇篮

2009-11-11游阿彩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09年10期
关键词:茶叶罐蒜苗温度计

游阿彩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只有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连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强烈欲望。

一、生活是产生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地

数学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提供相关的生活背景,借助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教学“气温”一课时,我考虑到:温度计可能很多家庭都有,再说温度学生可不陌生,一天下来电视可播放好几次天气预报。于是在上这节课的前一周,我在教室的窗户上悬挂了一个温度计,教室多了样东西,不少学生都好奇地围观。有个学生随意地说了句:“今天气温50。”“不对,今天气温是10。”马上有人持反对意见。“刻度在温度计的40与60中间,就是50。”“可左侧也写着10。”旁边又有学生附和:“今天,我妈吩咐我要多穿衣服,说今天气温低,所以不可能是50。再说,夏天最热时,也没到过50。”……学生期待着我能给他们一个判断。我卖了关子说道:“说得对不对就要看数字后面跟什么单位。”听了我的话,他们急不可待地问:“10后面是什么单位?50后面又是什么单位?”这时的我笑而不答,我想把问题留给学生自己解决,看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果然,第二天有学生带着答案来:“昨晚我看了电视,10后面的单位是摄氏度,播音员是这么说的,电视屏幕打着10℃。”他看了看温度计,又接着说:“50后面的单位应该是°F,老师,‘°F是什么意思?”还有学生说:“老师,我家有个跟这一样的温度计,我发现温度计0的上方、下方各有相同的数字。我父亲告诉我,0下的10是指零下10度,说明天气非常冷,和零上的10是不一样的,我们南方很少出现零下气温。”又有学生凑上来说:“老师,我可以马上让温度上升15摄氏度,你信不信?”没等我回答就对着温度计吹热气。第三天,又有学生提起温度计的事:“昨天晚上,我把温度计偷偷放入冰箱冷冻,今天早晨取出,发现才零下5摄氏度。”“南极、北极温度都很低,这温度计还能用吗?”“如果气温低于零下40度,温度计会怎样?”“温度计中的红细线,温度高了怎么会自动上移,而温度低了也会自动下移?”……

以前我总是抱怨学生不会提问题、学生提的问题没有质量、学生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看来我错了。要让学生产生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且解决相应问题,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认真探索、积极观察,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刻苦钻研数学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

二、创设生活情境,绽放数学精彩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尽量地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学习的需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教学加减法的—些简便运算时,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创设了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学生扮演顾客,教师扮演营业员。顾客拿50元钱买标价49元的圣诞老人,营业员忘记找顾客1元,当顾客向营业找钱时,营业员有意为难顾客,要顾客说说为什么要找给他1元钱。通过这“买东西,找零钱”的活动,为加、减法简算算理“多加了几要减几,多减几了要加几”埋下很好的一笔。现在的学生,平时口袋的钱可不少,买东西找错钱可不会在他们身上发生。平时最怕说算理的他们,这节课可出尽了风头,这不,例题276+98刚出示,已经听到他们的喊声“老师,我知道”。“把98看作100,营业员多收了2元,应该找出2元,所以还要减去2,结果等于374元。”学生反应如此之快让我惊讶,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会说他们没有学数学的脑袋了。如果某个知识点学生掌握不好,我总是先反省自己:这节课的教学是不是过于偏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历?

三、经历生活数学,激活数学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收集到的信息,从这些信息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是在学自己的数学。我连续两年教四年级数学,第一次上“栽蒜苗”这课时,由于对新教材不是很熟悉,没有提早布置学生栽蒜苗,并认为为了上两节数学课,浪费学生那么多的课余时间不值得。所以,上该课时,我统计学生最爱吃香蕉、苹果、橘子的人数,将所得的数据用条成统计图表示,而第二课时教学折线统计图时,让学生根据某一天从上午八时到晚上八时间隔2小时测量的气温来制作折线统计图。虽然这两个例子也是来自生活,可还是有些为了教学内容而进行编题,所以课堂上学生的反应积极性不是太高。第二次教学这部分内容,教师用书的一篇《关注什么》文章给我不少感悟,于是我提早15天布置学生栽蒜苗,并要求学生每三天测量一次高度。同时,我也在教室里用花盆栽蒜苗,并粘贴了一张写有时间、数据待填的统计表。在事后的半个月,我的脚刚迈进教室,就有一群学生围在身边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老师,你的蒜苗长高了2厘米。”“老师,我的蒜苗比你的长得还快。”“老师,你的蒜苗又长高了……”“老师,昨天该量蒜苗,可我忘了,我今天一量是12厘米,我想昨天差不多是10.5厘米。”“老师,你的蒜苗不长,我的蒜苗也不长了。”“老师,蒜苗会一直长下去吗?”旁边有人立马回答:“当然不会,再高的蒜最多到我腋窝。”“到什么时候不长?”……我就是再早到教室,也已有学生替我量好蒜苗的高度。到教学“栽蒜苗”一课时,学生上课特别投入,积极性很高。如果说课堂是个舞台,第一次上课学生只充当了观众,而第二次上课,学生是演员、是主角。上完这节课,我不禁有种感触,这可能就是数学的真面目:让学生自己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

四、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如教学“图形分类”时,准备了一些教具,有圆柱体的茶叶罐、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盒子、磁带盒、长方形请柬、乒乓球、正方形镜子等,一一摆在台上,让学生分类。

生1:把图形分成两类,一类是有高度的,如圆柱体茶叶罐、药瓶盒子、磁带盒、乒乓球等;另一类是没有高度的,如请柬、镜子、三角形、正方形、圆、梯形等。

生2:镜子有厚度,应该归到第一类。(教室里安静了片刻,越来越多的学生认可了生2的观点)

师:像圆柱体茶叶罐、药瓶盒子、磁带盒、乒乓球、镜子等有高度图形的在数学上称为立体图形,而请柬、三角形、正方形、圆、梯形等没有高度的称为平面图形。

生3:也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圆的,如乒乓球、圆柱体茶叶罐等;另一类是没有圆的,如药瓶盒子、磁带盒、请柬、正方形镜子、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

生4:乒乓球没有圆。

(乒乓球有没有圆,引起大家的争议)

生5:垒球比赛时,留下的痕迹是一个圆。

生6:西瓜切开,截面也是一个圆。

生7:我也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正方形的,如药瓶盒子、镜子、正方形等;另一类是没有正方形的,即剩余部分。

师:药瓶盒子有几个正方形?长方体都有正方形吗?

(我为了让学生便于观察,在讲台上垫了几本本子,上面放上小黑板,小黑板有些向学生倾斜,所以学生在分类过程中,乒乓球老是滚动)

生8:我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会滚动的,如乒乓球;另一类是不会滚的。

生9:圆柱体茶叶罐也会滚动。

生10圆片也会滚动。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使答案更加完整)

生11:我分为三类,一类是铁做的,—类是塑料做的,还有一类是纸做的。

……

瞧!每个学生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样的课堂能不充实、活跃吗?

五、生活是检验数学知识的标准

只有当数学应用于生活,数学才能显示活力。如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后,我布置一道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堆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堆好了测量沙堆的相关数据,并计算出沙堆的体积。当我步入校门,看到有的学生拿着本子在写着,有的拿着细绳在量着,有的在喊:“等等,沙堆的底面还不够圆。”有的在抱怨:“平板水平放在圆锥的顶点上,可是—放沙堆就变矮了,该怎么办?”这时,传来了“机灵鬼”的惊呼声:“我找到测量圆锥高的好办法了。”只见他找来一根细棍子从圆堆的顶点垂直插入底部,然后量出插入的长度,自豪地说:“这就是圆锥的高。”……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负担。”让我们的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中接受这一份“宝贵的礼物”吧!让数学学习活动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猜你喜欢

茶叶罐蒜苗温度计
茶叶罐
茶叶罐盒装
我家的“小麻烦”
种蒜苗
蒜苗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