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2009-11-11朱莹莹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09年10期
关键词:三角形数学知识创设

朱莹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进入新的情境中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例如,朱德江老师执教“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他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王师傅想钉一个三角形木架子,他已经找到了3厘米和7厘米长的两根木条。他找几厘米长的第三根木条,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朱老师的引领下,在猜测与操作中,产生了思维的火花。学生通过猜测与操作,体验、感悟“选择不同的小棒,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从而提出了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其实,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用不着非常复杂,但一定要有实效,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使学生产生继续探究下去的欲望。我认为:“兴趣+思维”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教学情境,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表现为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对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教师的热爱等等。那么,如何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现就结合几个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情境。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购物”情境(教师成了收营员阿姨,学生成了小顾客):“同学们要买一件喜爱的小猪玩具,要1元1角,而同学们的手里有若干1元、5角、1角的钱,该怎样付钱呢?”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了元、角的换算关系和多种付钱的方法。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故事情境

故事总能吸引学生,各种有关奇闻逸事往往会使他们兴致勃勃地进入课堂的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用创设故事情境的教学方式,往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例如,一位教师教学“比的应用”一课时,在练习当中为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要求的人均数一样多呢?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得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样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与学生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今年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有个小朋友叫小明,今年也是12岁,你们猜,他过了几个生日?”学生纷纷猜测,有的说与自己一样过12个生日;有的说他可能忘记过生日;有的说他家可能没钱帮他过生日……教师在排除了以上提到的各种情况下,明确宣布:“小明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后,我们就能明白了。”通过生活经历的对照,设计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无法解释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悱愤”状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创设操作情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动手操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操作时学生情绪高涨,多种感官参与,从而带动大脑进行思维,学生进入了“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自然会急于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师先发给学生每人一个信封,让学生利用信封中的材料来寻找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想出了许多方法。有的学生用量角器量出各个角的度数,求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有的学生用“折一折”的方法,把三个角折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有的学生用“撕一撕”的方法,把三个角都撕下来,拼成了一个平角……在求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中,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兴趣成了课堂发展的原动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乐学”。

五、创设游戏情境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可以引入师生玩纸牌的游戏,要求学生拿出纸牌的张数比老师的多2:“当老师拿出2张、3张……牌时,你要拿出几张?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大家刚才玩的数全部都表示出来?”从而引出可以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创设这样的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这节课把教学内容置于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把抽象的数学趣味化,既激发了学习热情,又学习了知识,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努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和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三角形数学知识创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画一画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