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开始

2009-11-11张宝梅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09年10期
关键词:进率教者新知

张宝梅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的教学内容。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下面结合教材的编排,谈谈自己设计的教学片断及反思。

片断一: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小数,你能举个例子说给同桌听听吗?这些小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小结:像这些小数部分都是一位的,就叫一位小数。那么,小数部分可以是两位、三位……吗?(揭示课题)

(出示例1)

提问:这些数你们认识吗?它们都是什么数?0.3是几位小数?0.05、0.48呢?为什么?你们会读吗?你能举个例子让大家读一读吗?(生举例子)你能读一个小数,让同桌写一写吗?(出示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读写小数)

……

反思:

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位小数,并且在生活中,特别像例1购物情境中的两位小数早就熟悉,而教材却是先安排学生联系元、角、分的关系,理解5分、4角8分等分别是1元的几分之几,写成小数是多少元,最后再介绍小数的读法。教者认为,将一位小数的读写方法迁移到两位小数的读写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先熟悉这些新的“小数朋友”,消除对新知的陌生感,从而产生进一步认识它们的内在需求,比先理解小数的意义更易于让学生接受,而且这样安排更利于学生将精力集中到下面理解小数的含义上。

片断二:

师:你们知道这些小数表示物品的什么吗?你能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这些物品的单价吗?(学生交流)

师:0.3元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思路)你能用这样的思路说说0.05元、0.48元表示什么吗?0.05元是谁的5%?0.48元呢?像这样的例子在学习中曾遇到过很多。(课件出示米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2)

师:请同学们观察例1和例2,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小结: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那么,千分之几呢?0.045表示多少?(引导学生在类推基础上,结合例2的下一幅图学习三位小数的含义)

师: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想一想,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地进行改写呢?(引导学生通过想进率,化分数再改写小数)

4分米3厘米18厘米23毫米

……

反思:

小数的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这就需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新知生长的固着点。对此,教材编排中是用一段文字给予说明的,而大段的文字说明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会使思维变得混乱。所以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者仍是以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单位间的进率、分数的含义)教学两位小数的含义为主,类推三位小数的含义为辅,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如5分=(5%)元=0.05元,利用单位间的换算,借助分数的含义,使学生顺利迁移到对小数含义的理解上,并且通过方法对比(例1、例2)拓展并完善学生对小数含义的进一步认识。通过对练习的对比(将练习五调至例题教学后),再次借助分米、厘米、毫米与米的进率换算,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具体含义,为小数的认识进一步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可持续性发展的条件。

片断三:

出示“试一试”:

分数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师:请你独立完成“试一试”的填空,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如果要你把图中空白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呢?(学生口答)第三幅图空白部分用0.991表示,你是怎么想的?(生交流)

反思:

“试一试”的编排意图是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形,进一步沟通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认识。如果教者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进行教学,则会白白流失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教者在学生练习后,一句看似漫不经心的问话:“你能把空白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吗?”这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训练量,实际上意味深长,特别是对“0.991”的追问,更是将学生推到思维的前沿。尽管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但学生利用分数的计数单位这一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完成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实现思维的跨度是切实可行的。只有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设置相关练习的起点,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后反思:

教者是将这一课作为学校研讨课公开进行教学的,课后不少教师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密度大,思维含量高,若放在自己班上是实施不了的。其实,对于教者来说,先别忙着去否定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教学活动,而应该更多地进行思考:在新知教学中,有没有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新知生长的固着点,为大密度、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提供可能?因为只有这样,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才能收放自如,对于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能解决的只要稍用笔墨一带而过,甚至可以完全放手;对于新知的重难点,则要帮助学生找准新知学习的生长点,为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将新知逐步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并利用新知来促进对旧知的思考与反思,进一步为新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使教学活动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进率教者新知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单位”换算想“进率”
千克和克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