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倾听”在学生的心底生根

2009-11-05许晓英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倾听笔者同学

许晓英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了。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举起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自己的事……这种种现象引人深思。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教师们也提到了这样一种现象: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两个学生,默默无闻,成绩却名列前茅:每个班级也总有一两个学生,发言积极,成绩却并不理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教研组将此现象作为小课题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前者虽不争先恐后,却能静下心来听;后者看似滔滔不绝讲,却不能平心静气听。可见,是否学会倾听,直接关系到课堂的学习效果。

怎样“让倾听在学生的心底生根”呢?一年来,我们课题组对“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倾听习惯和提高倾听能力”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以下几条切实有效的方法。

一、教师首先要做好倾听的表率

小学生的向师性强,教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教师首先应当带头倾听,从三尺讲台走下来,走近学生,目光与孩子真诚交流,绝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如低下头看教案或自顾自板书。在孩子发言的过程中,还要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随意打断孩子的回答,并对孩子的发言给予适当的评价。我们相信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

实践证明,教师有效的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教师有效

的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

二、向学生提出倾听的要求和方法

我们总是要求孩子们认真听,那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孩子们对此认识模糊。教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细化的要求,最近我们课题组对学生的听课提出了“四心”要求,即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手头不做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误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举手指出。三要细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要认真仔细,不盲目跟从,要辩证地听取他人意见,取长补短,有选择地接受,并能指出他人发言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不要急着辩护,而要虚心接受,如果对方观点正确,要勇于修正自己的观点。

在学生倾听的姿势上也可以提出要求,如“听同学发言时,眼睛要看着书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听老师讲解时,眼睛要注视老师或相应教具,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一致,应该以微笑、点头赞同,切忌脸上毫无表情。

为了使倾听要求落到实处,我们是这样做的:①要求学生每次发言之前要积极听,认真听,然后回答。②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和同伴的发言。③在发言前,还可让学生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些什么。④让学生说一说同伴的发言有什么好的地方,或有哪些错误,你还有什么补充?……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还采取了一些语言的引导,如“你觉得他说得怎样?”“你有不同意见吗?”“他哪些地方说得好?你能说得更好吗?”“你听明白他的看法了吗?你赞成吗?你还有什么疑问?”……用“我认为……”“我想补充……”“我对……有不同看法……”等等,采用这些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交流,强化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

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如果能提到课外内容,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在上说明文《鲸》时,笔者就给孩子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导入课文:在辽阔的大海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鱼类要进行一次规模盛大的运动会,各种各样的鱼都纷纷赶来参加。有一头鲸宝宝听到了这个消息也兴致勃勃地赶来了,可是当它游到赛场门外的时候,却被虾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宝宝生气地说:“我是鲸鱼,为什么不能参加比赛?”虾将军悄悄地对鲸宝宝说了几句话,鲸宝宝点了点头,说:“哦,我明白了。”“到底明白了什么呢?”这足足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他们都想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有时课过一半,学生的注意力就不那么集中了,这时需要教师用形象、生动、含蓄、幽默,富于启发,趣味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侧耳倾听”。如有一次在做课堂作业时,笔者发现有一些孩子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做(因为中饭时间马上就要到了),于是说:“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做得既快又好,中午我们来个作业展览会!”果然,同学们做得更认真了,字也写得更漂亮了。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抓住孩子的特点,努力把自己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衷而言溢于表”。从而真正“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四、采取各种途径训练,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1.看图抢答。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前5分钟,笔者会利用媒体展示一些画面,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其他同学不准讲话,没说到的可以补充,但不能重复。图片从开始的2~3张逐渐增至5~6张,到后来的10张及以上。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要提高倾听能力,注意力集中是最关键的。

2.听说训练。要求学生倾听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录音机及多媒体朗读,并且每次倾听都提出明确要求。比如,“在教师的朗读中,哪个词语或句子特别吸引你?”“听着同学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白倾听不仅要用耳朵,还得用心,用脑去感受。

3.“捎口信”游戏。教师对每一小组的第一个同学说一句话,然后由他们依次传到最后一个同学,该小组的最后一个同学要将这句话说给老师听,如果没有说错,该小组人人都可以获得“最佳捎口信奖章”。这个游戏有趣,孩子们也喜欢,是训练倾听能力的好方法。

4.听写训练。在听写词语的训练中,可改变以往教师报一个学生写一个的方法,而是连续报两个或三个,乃至更多,要求学生在听两到三遍后一次性写出来。在听写之前,笔者往往会这样提醒:“同学们,比耳力的时刻到了。”唰,孩子们都摆好了架势。听完后问:“同学们,刚才你听到了哪几个词语,写在本子上。”“谁的耳朵最灵?你听出其中的奥妙来了吗?”,此话一出,就连最调皮的孩子也会“洗耳恭听”。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再增加词语数量,或者缩短“听”的次数。在听写词语的同时,对课文的重点句或描写优美的语段也进行听写,以达到及时巩固重点词句的目的。有时还结合单元复习,听写来自课外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诗歌等。

5.布置回家倾听作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拓展一些听力练习,如布置一个主题与父母聊天:“生日怎么过”、“聊一聊爸爸妈妈小时候的生活和学习”,等等;还可以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了解国内外政治时事,回校交流转述等。

五、实行奖励制度,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

对学生强调了倾听的要求,教师就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来强化学生的倾听行为,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民主、倾听、合作的课堂。记得有一次,笔者在给学生示范朗读时,一不小心把“胚胎发育的规律”的“胚pei”字读成了“pai”音,这时一个女生急切地举起了手说:“老师,你读错了!应该……!”笔者抓住这个机会,给这个孩子加了个“倾听奖章”,全班同学都表现出了无比的惊讶和羡慕。于是,笔者告诉学生: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会倾听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并且把“倾听”两个字大大地写在黑板上。是的,笔者想;还要把这两个字写进孩子们的心里。“你真会听!老师谢谢你!”“你听得很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真厉害,记住了这么多!”“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听出来了,你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真不错啊!” ……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赞扬,不花时间,不花精力,却能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六、运用“暗示法”矫正学生不良的倾听习惯

课堂上,特别是一节课过半以后,个别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个时侯笔者常常采用“暗示”的方法,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1.“目光暗示”:发现某学生不专心听课时,笔者会把严肃而期待的目光刷地落在他身上,与之目光交触,引起他的警觉,使他意识到老师在用目光警诫自己,应该收敛言行了。

2.“手势暗示”:在讲课时,如发现某个孩子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笔者就用手势进行微妙短暂的定势,指着不专心听课的学生,直至他回过神来。

3.“语调暗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感情,采用灵活多变的语调,或急或缓,或长或短,或稍作停顿,造成一种特别的教学氛围,有意带给学生听觉上的感差,从而产生奇特的感染效应,促使个别学生专心听讲。“语调变化”的同时,教师若能够配以“目光暗示”,那效果就会更佳。

4.“接触暗示”:如用以上暗示的方法控制,其注意力仍然集中不起来(学生的气质不同,个性有别),教师就很有必要走下讲台,以巡回讲课的方式,悄然走到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身边,轻轻地摸一摸他的头,让他意识到老师已知道他在做小动作等,鞭策其端坐静听和思考,强制守纪听好这堂课。

5.“教具暗示”:当个别学生的注意通过一定手势转移到听课上来时,另外的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不良习惯。这时,教师可以凭借教学的辅助工具,(如幻灯、图片、板书等)要求学生随着手指,或教师指点的内容,进行分析、解答。这样做,既能充分调动个别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带动个别学生专心听课,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从而达到群体的学习目的。只要教师将以上方法运用得当,孩子不良的倾听习惯定会得到有效矫正。

“让倾听在学生的心底生根吧!”培养倾听习惯与能力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良好的倾听习惯一定会内化成孩子们的素养。

猜你喜欢

倾听笔者同学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