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旋律

2009-11-05祁建军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生命生活教学

祁建军

【摘 要】教学应融入生活,润物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能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独立地、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情趣中进行学习,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满怀热望中不断取得成功。教师的教学只有走生活化之路,才能使课堂的生命活力得以充分彰显,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得以竞相迸发。根植生活沃土,生命芳香四溢。

【关键词】教学 生活 生命

“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这种独具匠心的课程模块设置,不言而喻地告诉我们: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为人所用,就必须打通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屏蔽,从传统的“一言堂”、“金字塔式”的教学中走出来,源于生活,面向生活,为生活服务。

一、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感悟语言之神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只有人类才会把无意义的语音按照各种方式组合起来,成为有意义的语素,再把为数众多的语素按照各种方式组合成话语,用无穷变化的形式来表示变化无穷的意义。

人类在沧桑巨变的社会生活中留下了许多闪烁理性智慧的美言佳句、成语故事,诸如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农谚俗话和洋溢着时代气息,启人心智的当今社会流行语等,就是政治课用之不竭、愈用弥新的信息宝藏。教师如果把它们适时、巧妙地运用于教学中,让生活中的美言佳句走进课堂,能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理论生动化,进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则是点燃学习兴趣的火炬。”

如在讲授《生活与哲学》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前,笔者事先让学生收集生活谚语、诗词歌赋等。上课时,教师稍加点拨,像“水是庄稼宝,离它活不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收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等,学生们娓娓道来,就把庄稼生长与水、肥之间的客观联系直截了当地展现了出来。“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林,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无风不起浪,有水才行船”,说的是因果联系。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在棋艺上,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说法,讲的则是要正确把握事物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给人们以深刻启迪。“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绘出植物是运动变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又凝聚着对人生岁月变化的感慨;“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则抒发了作者致力于推陈出新的宽广胸怀,含蕴丰富,饶有启发意义。这些名篇佳作无疑引领着学生真诚地去感悟,给“坚持发展的观点”的课堂教学增光添色不少。

这样的诱导和训练一旦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常态,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感悟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就会水到渠成,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就会竞相迸发。例如,在《经济生活》“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教学中,象“等价物、曾经是一般等价物、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等知识难以理解,但有的同学却能这样描述:“起初的一般等价物,如羊、贝,由于自身的不足,适应不了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只能‘下岗。金、银自身特有的优势决定了它能稳固地坐在‘一般等价物这把交椅上,货币就是在一般等价物的优胜劣汰中脱颖而出的。”这里的“下岗”、“交椅”、“优胜劣汰“、“脱颖而出”等都是生活中的语言,形象直观,把上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诠释得生动活泼,知识难点也就容易突破了。作为教师,笔者发自内心地为自己的学生感到自豪。

可以设想,这样的课堂会不时洋溢着“生机”和“灵气”, 少了许多“匠气”和“死气”。不搞一言堂,留足余地让学生去发现、参与和体验,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题中之义。比如,哲学课上学生会不时质疑诸如“望梅止渴”这样的成语,这时教师要立足生活,抓住契机,可通过小组讨论、问题争辩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活动的机会,多样、本真式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舞台,哲学是思、是辩、是追问,思考宇宙,问辩人生;思考运动,问辩永恒。“课堂”变“学堂”,韵味无穷。

为此,教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教材,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精选生活语言素材,只有那些有着浓厚的生活底蕴和鲜明时代特征、给人以启迪的美文佳作,才能入心入肺、打动学生。如不加分析,信手拈来,势必导致教学中例证的庸俗化,有损理论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当然,教师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言佳句,但要贴近生活,深思熟虑,精雕细琢。不论是借用、改用,还是自我创造和设计,都应遵循“扼要而不深奥,通俗而不庸俗,科学而不愚昧”的原则。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意语势音量,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语言既要清晰流畅、条理清楚,又要娓娓动听、形象感人,使每一句话都充满着震撼人心的感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以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来增强教学语言生活化的感染力。

可见,教学方法的变革其实并非高深莫测、高不可攀,也不是名家智者的专利。老师们要做个有心人,平日多钻研些、多积累些。相信自己,事在人为,不要做教改的旁观者,要争当身体力行的拓荒者、践行者。“变”要从每一次备课、每一节授课、每一次辅导、每一回谈心做起,哪怕是导入新课时的精彩开场白、答疑解惑时学生会心的一笑,只要是解决了教学过程中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开启了学生紧闭的茅塞,就应视为教法之“变”的成功之举。

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品味情境之意

教师上课伊始,要想使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想的浪花,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着,就需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精彩的情境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学习境界。

1.举物示例,巧设情境。教师虽然可以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通过引喻、阐释导入新课,但是,现成的情境毕竟很少,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情境。

如在讲授《生活与哲学》“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时,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导入。上课时,向同学们展示一组精美的四季图片,学生们兴趣高涨,无不为画面展现的美妙场景所折服。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同学们,请大家边看边思,你们能结合本课的内容谈谈体会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发言踊跃。有的说:春天是明媚的……夏天是热闹的……有的说:秋天是喜悦的……冬天是肃静的……“很有诗意,但是点题还不够到位,有补充的吗?”讨论非常热烈,最后由一位学生代表发言:“春天是绚丽的,夏天是热情的,秋天是浪漫的,冬天是纯洁的。一年四季各有各的迷人之处,我们的世界才会如此美丽。这说明了不同的事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差异,生动体现了矛盾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特殊性,即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发自内心地鼓起掌来。实践证明,这样的情境导入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其产生共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

如在《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学习中,教师可设计如下场景:

场景一:小华在超市中看中了一款标价640元的学习机,这里货币执行什么样的职能?

场景二:小华的父亲是私企老板,经常在外跑业务,在跑业务的过程中,住宿、消费、给家人买东西等经常要随时付款,最适合他携带的信用工具是什么?

场景三:小华的父亲听说儿子学了外汇的知识,就问他:“我想从国外进口一批货物。假如在人民币以后要升值的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是现在进这批货物划算,还是以后进划算?”若你是小华,该怎样回答?

“小课堂,大社会”,教学融入生活,润物无声,学生就能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思想政治课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关注和参与生活的能力。教师只有创设生活性的教学情景,才能使课堂的生命活力得以充分彰显。

2.紧扣重点,营造情境。课堂教学一定要突出重点内容,一节课可能有一个或几个“重点”。一个“重点”也可能在几节课中多次出现。因此,“重点”的选取要有轻有重,能力层次的设计要科学合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避重就轻,知难而退,只凭自己的好恶,信口开河,虽洋洋洒洒,热热闹闹,但无实效。花拳绣腿,难奏大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如在《经济生活》“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公司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这一重点展开。考虑到学生没有企业经营管理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教师不妨这样设置探究路径:有人说“眼睛盯着市场看,一切围着市场转。企业做的再大,它也是一条鱼。而市场是水,鱼必须生活在水中”,这体现了什么经济学道理?留出思维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则更有价值。在讲《生活与哲学》中“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时,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去想、去说,让学生动起来,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认识客观世界。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营造情景交融的心理氛围,与学生一起成长,使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动手做、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耳听、动笔写、动脑思,独立地、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情趣中进行学习,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在满怀热望中不断取得成功。为此,笔者和全班同学满怀豪情地朗读了流沙河的《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树会有浓荫;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边读边思,把学生带入了诗情画意般的美妙境界,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抓住了重点,受到了教育,为学生在重难点的突破中推开了一扇窗,打开了一扇门。

紧扣重点,组织好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能激起问题的事物或现象,来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收集、提出和求证、做出解释等建构重点知识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源”的作用,要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的“学力”,而不仅仅是学生将来一纸“学历”的取得。

三、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彰显生命活力

新课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特别关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要求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因此,作业的功能就不应仅局限于巩固和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应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重在体验和实践。作业的设计应该追求个性化、开放性;活动化、合作性;生活化、参与性。作业与生活世界的紧密结合,才能让作业真正成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重要手段。

1.课堂正反辩论,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火花。

【例题】有人认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越多越好,因为这表明市场繁荣。也有人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越少越好,这样可以避免通货膨胀。

课堂活动设计:将班级同学分为两组——正方、反方,进行自由辩论。学生畅所欲言,亮出自己的观点,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这样既熟练地掌握了书本知识,又提高了科学的思维能力,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2.课外市场调研,在生活中发现解决问题。

【例题】有一种观点认为,要提高农民的收入,就必须大幅度地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调研活动设计:按不同生源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确定一个负责人,利用双休日到邻近的农贸市场进行市场调查,或走访一些农户。①带着两个问题去,一是同学们通过参加市场调研,看看周围的生活中有没有此种现象的存在;二是如果大幅度地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会引发什么样的结果。②收获一个成果回,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和措施是什么。科学指导,持之以恒,学生就具有了“身在校园,心系天下”的高尚情怀。

3.综合探究作业,在合作中培养良好习惯。

【例题】小斌是某校一名高一住读学生。开学交了住宿费后,他还剩300元的生活费。小斌准备一个月后回家看望父母。假如当地的基本生活费是每月220元,回家路费10元。小斌正在计划如何消费,请你为小斌设计一份合理的消费计划,并简要说明经济学依据。

如此富有生活味道的作业,把知识与生活紧紧相联,相信学生一定会感到亲切而不生疏,自然而不生硬,学生会在兴趣盎然的相互合作中愉悦地完成作业,并逐步成为所学知识的践行者。

衍生例题: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探究活动建议:①讨论法——人们的消费观念存在差异,对于不同的消费观念,同学们可以采取讨论的方法,通过不同观念的碰撞,提高阐释、分析问题的能力,认同科学的消费观。②社会实践法——本课所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立竿见影”。比如,绿色消费、勤俭节约等,都不只是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同学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如将垃圾分类、不浪费食物及生活用品,从而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可见,作业的生活化,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体验、实践和运用。

总之,教学与生活联姻,明明亮亮,能视通万里看得远;教学与生活携手,穿云破雾,能思接千载想得深。我们要倡导课堂教学走生活化之路,返璞归真。生活是丰富多彩、可亲可敬的,耳之所闻,目之所接,一切能触动我们内心世界的美好事物,都应该是政治课堂教学的宝贵信息和资源。人所共知的,并非都是人人深入思考过的;深入思考过的,并非都是人人亲身实践过的。现在,需要的是沉下心来,脚踏实地,与时俱进,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定能收获真实朴实、动情动人、学以致用的理想效果。

猜你喜欢

生命生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生活感悟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无厘头生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教育教学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