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双效度分析与教学启示

2009-11-05颖越胡创荣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特点教学

颖越 胡创荣

【摘 要】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抽样分析方法,以上海市某中学抽样数据,2002~200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和2008年上海市各区中考语文模拟卷为实证,得出了相应的计算结果和综合评价值,分析小作文①试题的考核定位、特点、内容效度、结构效度,以此探究试题与教学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教学的启示,从而为教师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小作文 特点 内容效度 结构效度 教学

一、引言

无论是在作文部分单独分设小作文,还是将其放入现代文阅读中进行考核,这一类主观性的开放试题依然值得重视,而它的考核效度和信度依然体现了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培养、重视阅读能力、读写相承等课程标准和指导方针,并在教育课改转型的关键时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本质上看,在现代文阅读中,分值在8分左右的开放性试题仍然是一篇小作文,只是该题型与阅读的关联性加强了,答题也要以阅读材料为基础而已。

本次研究的静态资料包括: 2002~2008年的“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的真题; 2008年最新的“上海市中考语文考前演练”12个区(县)的模拟卷②; H.S.二期课改试验教材通用的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③。同时,本文还将上海市某中学初三班的学生答题情况作为研究的抽样目标群和实证分析的动态对象。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

1.研究背景。初中语文测试作为期末总结的具有选拔功能的升学考试,是以有效性为先的、测试综合能力为主的常模参照测试。

2002年8月,《上海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意见征集拉开了市教委二期课改的序幕,在“教、学、考”三个连环层面上贯彻新概念,推出新形式,执行新方法。2004年,上海市中考改变了试题的考核风格,大作文采用的是二选一的新题型,取消了单独成题的小作文,而在现代文阅读部分则增加了开放性试题的题量和分值。这一举措有利于考生的选择和发挥,单从试卷的分值布局来看,整个作文部分同比减值10分,难度稍降,但测试的效度、信度却丝毫未打折扣,更能达到预测的效度。

2.研究现状。中考作为常模参照的大规模教育考试,各界关注度一直很高,尤其是每年的作文题④,都会引发此起彼伏的讨论声。教育界对中考语文测试本身的关注,包括了教学大纲、试卷内容与结构的效度、信度、难度,评分与得分情况以及跨省市的中考语文测试比较,涉及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的比较与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类:

(1)阅读材料的选取,题型与题量的布局和控制,以及分值比重,既有历时性的定量分析,如2002~2004年中考语文试卷评析,又有共时性的定性分析,如上海市中考现代文阅读和作文试题浅析。

研究表明,上海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2005年)得分率分别为81.04%和73.12%,明显高于2003年的68%和64%,阅读得分率明显提升,这是教与学的双丰收。但在对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的质量分析中,也有教育界人士指出了题意失当、似是而非等出题弊端。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二中的程鸣对上海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特点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在教育领域,上海市更是改革的急先锋和排头兵。2004年的现代文阅读材料立意高远,设计别具匠心,二选一的大作文题降低了考试难度,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佳作赏析。历年都有对中考佳作的赏析,尤其是对满分作文进行评点的文章,并且以大作文为主。

(3)对主观开放性试题的关注,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的吴逸敏为代表,对中考语文阅读题中开放性试题的效度做了研究,并指出了对教学的影响。

3.研究争议。吴逸敏对作文评分误差的控制进行了思考,建议将综合评分法、分项评分法相结合进行评分,并同时建立阅卷队伍、组织定期培训、制定评测准则等,力求减少评分误差。

长期以来,主观化开放性试题的评分误差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相对64分的大作文而言(语文试卷总分150分,大作文占分比例约43%),分值为8分的小作文(占分比例5%)在评分误差上的争议似乎可以平息。显然,除了客观性的有统一标准答案的试题外,开放性试题的评分误差在所难免,这同样会给考生带来影响。

中考的测量目标必须与学校教育执行的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保持一致。正如上海教育考试院院长雷新勇指出的那样,“考试分数的误差需小于选拔区分的分数最小单位”,倘若中考的1分就可能决定考生命运,那么考试的分数误差就应该小于1分。

4.评分误差抽样调查分析。本次研究抽取了上海市崇明县某初级中学在中考模拟考中的考试成绩为研究样本,其中,A班语文教师阅卷向来严厉,C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则相对宽松,B班语文教研组老师评阅的全体初三学生的实际分值分布(参阅下图)。虽然在评分时,教师无需刻意拉开成绩差距,但实际的情况往往是呈现正态分布的,即中等水平的学生居多,下图D区域也正是正态分布的集中段。在A类教师⑤的班上,没有6分以上的,C类教师的班上没有2分以下的学生。

三、小作文类型及特点分析

1.目标定位。初中语文测试中的大小作文测试是以有效性为先的,如主观综合性的书面能力测试。

作文测试按照其写作字数,可分为多段短文测验(分段写评法)和普通作文测验。如阅读题中的开放性小作文试题就属短文测试。

2.命题特点。据引言列举的试卷资料,笔者将现代文阅读中开放性试题的小作文题型作了以下分类:

(1)体验感悟题。多为读后感题,要求说出理解与认识,得出启示与反思,或是联系实际作答。

(2)鉴赏分析题。一是句子品读:富含哲理、蕴义深刻、映照主旨的句子;二是片段或场景赏析:感人的、印象深刻的;三是特色鉴赏:涉及字、词、句以及整个语篇的理解;四是细节品读:关于章法结构的鉴赏,如艺术手法、写作方法、结构特点等。

(3)观点论证题。题目要求学生提出质疑,或者是提出一个是非问、选择问,让学生判断某段某句话是否应删减、调序。如涉及说理和议论的,则需要学生由此及彼地论证。

(4)联想引申题。要求由点及面地做出身份或场景的假设。

(5)作品迁移题。这类题相对较少,与体验感悟略有不同的是:作品迁移往往是文中某一方面的迁移,与阅读材料的关联度相对要高一些。

四、考核效度的研究分析

现代文阅读题中的开放性小作文题,是对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综合考核。

1.内容效度研究分析。通过对中考试卷真题以及模拟卷参考答案的分析,笔者发现即便是小作文,答题时“审题”也依然是关键,然后才是观点和语言。如果是议论性的,就要注意论点、论据和议论方法;若是要求联系实际的感想题,感情和内容就应是关键;若是选择问、是非问的题,就要强调判断和说理了;若是续写或补充题,在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联想和主观发挥就应是答题的亮点。

二期课改的三维目标是既有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又有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并提倡“多元思维,定向评价”的评分操作。

综上所述:小作文的答题要做到言之有理、有物、有据、有序。在上海市12个区(县)的模拟卷中,除静安卷外,其余11个都有评分参考。徐汇、黄浦、卢湾和虹口卷还给出了评分等级,其中,黄浦卷还附了答案范例供阅卷老师参考。

根据Anderson,L.W. &Krathohl D.R.所提出的认知结构层级来看,小作文所考核的能力从基本的识记(Knowledge)、理解(Comprehension)到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以至最高层的评价(Evaluation)、创造(Creation)。结合上海市崇明县某初级中学初三学生在12个区(县)模拟卷的考试中对各次成绩的统计结果,可得出以下几点:①考生要能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包括记叙、议论、说明、随笔抒情、书信体甚至对话体文章。②考生需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对文章核心字、词、句的摄取,重点段落的理解以及全文的整体把握来完成小作文。③题目要求文中求变:续写、读后感、补充论据、是非判断等也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④小作文可谓字字珠玑,用80字左右作答最关键的部分,容不得“废话”与“套话”。同时,每句话之间需要注意逻辑和层次。调查发现,优秀学生可在短时间内用几句话给出极佳的答案。⑤与阅读紧密相关,读写结合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结构效度研究分析。中考语文测试的现代文阅读文章一般为两篇,体裁不尽相同,每篇题量5~6题,总字数约2500~3200不等,小作文题一般在每一篇阅读文章的最后一题。每篇阅读文章占分为24~30不等,小作文题在第一篇,题号为14~15;在第二篇,题号为10~20,分值都为8分。小作文占分:该篇阅读中约为29%,在阅读的48分中,占分16.6%,占全卷总分值的5.3%。按照占分比例与成绩对考生的影响来看,大小作文是试卷中的两个重要部分。

从测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作文常是第二篇阅读文章的最后一题,即在大作文的前面,笔者对某中学A班的访问发现,如果考生之前未把握好答题时间,到最后就会匆忙应答小作文题。此外,由于还有占分更大的大作文未完成,有的考生甚至干脆放弃了小作文,用心构思大作文,且此现象并不少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中还要注意答题速度。

五、结论

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评分误差,语文老师和阅卷老师对于小作文评分要有明晰、统一的标准,如2008年黄浦模拟卷不仅有评分等级和说明,还给出了范文。这样就能够提醒老师注意要有自己的判断,并认识到给出的评分参考和范文不是唯一标准,还必须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客观评分。另外,现代文阅读题中有对文中“划线句、加点词”的赏析,甚至是半开放性的全文主旨总结题,因此,小作文题的出题方向应避免与之相仿,或进行论证等综合能力的考核。

对于试题本身而言。最重要的当然是考核双效(内容与结构)的保证,然后才是努力达到的“预期效度”。如果大作文要求写记叙文,那么小作文就应避免类似的文体。

教学不是为了应试,关注试题是为了分析试题的效度、信度和难度,以便更好地进行考核。“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么教?考什么,怎么考?”都是不可分割的教学链,其顺序应该是:①明确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拥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②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拥有这些能力;③进行测试,衡量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不是先确立考试内容,再用诸多套路和空泛的规则来应付考试。

根据祝新华对于语文能力结构研究的作文能力顺序“搜集和积累、立意、选材和组材、语言表达和修改”,笔者建议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输入进行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选择提炼、整合概括、鉴赏评价以及自我创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应该注重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读写结合,相映成趣;在立足文本的同时还要提倡发散性思维;采用“赞赏—评估”型的评估方式嘉许学生的进步、鼓励创新;阅读材料的内容、题材、体裁应注意多样性和丰富性。

参考文献:

[1]祝新华.能力发展导向的语文评估与教学总论[M].新加坡:中外翻译书业社,2005.

[2]Richards C.J. and Rodgers, Th.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A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3]Stephen Cary.Working with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Answers to Teachers Top Ten Questions[M]. HEINEMANN Portsmouth, NH,2000.

[4]Grant; Cunningsworth(1995); Tomlinsons (1998);Ur (2000): assess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5]张高炜.上海市中考现代文阅读和作文试题浅析[J].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2002,(1).

[6]许建平.从品味语言到感悟生活——2006 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评析[J].现代教学,2006,(9).

[7]章熊.评分误差的调查及分析——大规模考试作文评分研究系列之一[J].中学语文教学,1994,(6).

[8]祝新华.语文能力结构研究[J].教育研究,1995,(11).

[9]陈兆施.在平和稳定中软着陆——上海2002—2004年中考语文试卷述评[J].计算机教与学,2004,(11).

[10]吴逸敏.关于作文评分误差的控制和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4,(1).

[11]吴逸敏.关注语言实践迁移“习得”能力——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应关注什么[J].中文自修(中学版),2005,(4).

[12]程鸣.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命题特点解读[EB/OL]blog.zhyww.cn/u/29173/archives/2005/64402.html

猜你喜欢

特点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