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法治班”——班级管理的必然趋势

2009-11-04

关键词:班规

李 佳

摘 要:教师要以创新的管理办法进行班级管理,依法(班规)治班的班级管理必将取代传统的管理方式,它是民主管理的要求和必然趋向。当然,班规不可能包治班级百病,一劳永逸。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加上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才能引导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教育。

关键词:依法治班;班规;学生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9-0017-02

教书育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也是人世间最难做好的事情。它所以辉煌,是因为肩负的使命,“今天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所以艰难,是因为面临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学生,是一颗颗纯真、萌动、复杂的心灵。相信所有的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一种共识:学生的个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叛逆”,越来越难管理。面对着身高马大、耳朵被磨出茧子的学生,传统的一方戒尺、简单粗暴的语言训斥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已不能让我们的学生信服。新时代要求我们教师更加智慧,以创新的管理方法来进行班级管理。依法治班的班级管理方式越来越突显其优势,必将取代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依法治班是班级民主管理的必然趋势。

一、传统班级管理方式的弊端

思想决定行动,观念决定成效,不同的管理思想,就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传统的班级管理是一种“人治”,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长期存在着一种“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和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往往存在诸多弊端:

1.人治容易造成老师处理同一事件的差异性。

对同一事件老师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样不但不能树立老师的威信,还养成了学生学会看老师脸色行事,混淆了学生的是非观念。在一个人治的班级里,班主任的脸色就是孩子们行动的晴雨表,学生心目中没有一个确切的是非标准,没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他们所有的行动,都是盯着班主任的脸色。使学生从小养成世故媚俗的心态,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2.人治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现在的很多学生的确不好惹,一惹就管不住。这些学生犯了错,老师如果对他进行“惩罚”,他非但不服从,还公然与老师挑衅,而且对老师产生怨恨心理,认为是老师与他过不去,专门惩罚他,与老师之间产生隔阂和抵触情绪。所以有些老师干脆就放弃对这些学生的管理,或者从宽处理。而对待某些学生则是一次次加大惩罚的力度。例如:没有完成作业罚抄写10遍,再没有完成抄写20遍等等。一个劲地加码,这样就走入了两个极端。不利于和谐班集体的建设。

3.人治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把班主任拖死在班级管理上。

班主任时时刻刻都要盯着班里的学生,唯恐出乱子,但事实上,越是这样,当班主任不在场或者脱离班主任的监督管理时,学生就越容易出问题。这是因为学生缺乏自律意识。打个比方说,有规则意识的人过马路要看是不是红灯,而没有规则意识的人过马路则看有没有警察,一旦警察没有在场,就容易出事。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人治”下的管理班级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当前我们需要推行一种适合学生个性特点、利于学生成长、便于老师管理的一种教育模式。那就是依法治班。

二、依法治班——新时代班级管理的必然趋势

依法治班就是在班上尽可能地推行民主管理,通过师生共同制订和遵守班规,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教育管理环境。在这种民主管理中,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班主任只是遵守制度的成员之一,这在最大限度上体现了学生自主管理要求。依班规治班是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和依法管理在班级层面的生动体现。依法治班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具有诸多益处。

首先对于班主任来说依法治班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治,学会民主管理,从而让自己最大限度地解放出来,专心研究教育管理中的其他问题,避免成为学生的高级保姆。依法治班还减少了老师与学生的正面冲突。在传统班级管理中,如果学生犯了错,老师都要进行直接管理。学生会认为老师总找自己麻烦。时间一长,会失去教育效果,或者与老师产生抵触情绪。陶行知说,“学生共同所立之法,比学校所立的更加易行,这种‘法律的力量更加深入人心”。通过依法治班,由于班规是学生自己参与制订的,更加具有说服力,老师只要一视同仁,照章办事就可以了,学生自然容易接受。

其次对于学生来说,师生在制订班规时,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围绕利于学生成长的方向来共同参与制订,可以说班规中都留下自己意愿的痕迹。这样的班规执行起来更利于学生接受和信服。

最后,对我们社会来说,依法治班最大的好处就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富有科学、民主、爱心和责任意识的公民;让他们从学生时代就认识到个人的权威是不足信的,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需要养成人人按规则办事的好习惯。可以说,师生一起制订班规和遵守班级规则,是一种民主、自制和法治的操练,有利于培养未来公民的民主、自治和法治素质。

简言之,依班规管理班级能够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是解放班主任、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一种有效、科学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过程有利于培养未来公民的民主、自治、自律和法治素质,又是一种成功的教育形式,是空洞、生硬的说教和灌输无法比拟的。

然而,好的形式还需要有好的内容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科学、合理的制订出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班规,班规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督促学生的作用。否则就会形同虚设。

三、正确引导,科学合理地制定班规

如何制订班规,才能使它有效的发挥作用?我认为班规的制定作为班级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到其科学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全员参与,得到认同。这样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自律自主能力提高,不可随意制定几条限制学生,把学生完全置于被动地位。班级规定制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突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

班规的语言表述应多用引导性、建设性的要求与措词,使学生明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少用不能怎么做的负向词语。因为正面的词语在无形中向学生强化了正面行为,负向的词语极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2.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班规的制订需要全体学生的民主参与,大家共同制订,代表广大同学的根本利益,激发同学们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同学们遵守和执行的自觉性,更加有利于班规的实施。

3.要突出联系学生的实际。

班规必须联系本班的特点,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丝毫不可照搬照抄;而且班级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班规在不同时期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补充或修改。

4.要具有可操作性,内容体现人文精神。

对于不同的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而且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如果把握不好学生的接受度,不能深刻地触及灵魂,班规对学生就会缺乏约束力。同时班规中还应体现班级文化特色,体现人文关怀。这样才会使学生对班规有认同感。让学生感觉到班规不是用来“整人”的,而是教育同学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5.保证班规的连续性。

班规一旦制订出来,就要保证它的严肃性,不能朝令夕改。这样会使学生在规则面前无所适从,失去它的权威性。

总之,班规制定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能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当然班规不可能包治班级百病,一劳永逸。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事业,我们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再加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才能使班级管理更加和谐。

【责任编辑 韩四清】

猜你喜欢

班规
My New Year Wishes
浅谈班主任老师如何制定班规
用人性化的班规舒展学生生命
神奇的班规
科学班规让班级流畅运转
温情班规 护航成长
班规“七问”
“奇葩”班规
好班规应守护学生心灵成长
一条“特殊”的班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