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型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研究

2009-11-04王鑫鹏卢宪美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10期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学习情境

李 娟 刘 彪 王鑫鹏 卢宪美

【摘要】非正式学习是学习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实践证明利用微型移动终端进行非正式学习是非常有效的。文章阐述了非正式学习的基本内涵,论述了微型移动终端是如何支持非正式学习的,从学习理论基础和学习情境创设两方面对基于微型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构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微型移动终端;构架分析;学习情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0—0087—03

引言

非正式学习是学习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根据二八理论,人们百分之八十的知识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在学校的正式学习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知识需要通过非正式学习方式来融会贯通。研究表明,非正式学习占个体所学知识的75%以上,而人们对它的关注和投入却不到20%[1](参见图1)。近年来,由于非正式学习在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型移动终端层出不穷,其功能也趋于成熟完善和个性化。通信技术的发展、3G时代的到来为基于微型移动终端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通信条件。微型移动终端以其便携性、良好的通信能力和移动性支持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利用微型移动终端进行非正式学习,促进个人的学习研究,这种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实践者证明是有效的。

一 非正式学习的基本内涵

学习可以分为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两种基本形式。国外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首次提出了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的概念,但对其研究的关注则是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的,我国学者对非正式学习的研究只是近几年的事情[2]。

“正式学习”主要是指在学校的学历教育和参加工作后的培训、远程与继续教育等;相对于“正式学习”而言,“非正式学习”是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3]。它主要有个体内省、协作交流、网络学习、移动学习等几种典型形式(参见图1)。

在非正式学习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主导和主体,学习动机源于自我内部需要,可以有明确目的也可以是偶然性的;依据学习者自身的不同情况,学习行为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知识来源多元化,主要通过非教学性质的途径来获取;学习个体之间注重协作交流与共享,共享性是其一大特征。

非正式学习和正式学习的界限并不是严格区分的,而是具有过渡性的。学习本来就是无处不在的,延续非正式学习的思考方式,实质是对广义学习的进一步解释。非正式学习不是技术或者认识,而是一种理念、一种状态,是我们教育技术人员亟待探究的一个新视界。

二 微型移动终端支持非正式学习

1 什么是微型移动终端?

微型移动终端是指体积相对较小便于携带、支持无线移动通信的这一类设备的统称。随着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微型移动终端产品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我们这里的微型移动终端泛指现有的和即将出现的各类可能用于微型移动学习的便携式技术设备[4]。

微型移动终端的类型和功能多种多样,其便携性和无线通信功能为灵活多样的非正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设备支持,是非正式数字化学习的新视野。

2 微型移动终端的主要类型及功能

通信技术和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微型移动终端的类型越来越多样化,功能也越来越智能化。依据微型移动终端的功能和特点,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五类:PDA、UMPC、 MID、智能手机、学习机。

(1)PDA

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即个人数字助理,一般是指掌上电脑。相对于传统电脑,PDA的优点是轻便、小巧、可移动性强,同时又不失功能的强大,PDA通常采用手写笔作为输入设备,具有红外、蓝牙、WiFi和IrDA等功能,能够与互联网相连浏览网页,而亦能够将其当作数位多媒体播放器使用。

在非正式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利用PDA上自带或安装的程序,如移动概念图软件、记事本工具等记录学习心得;通过无线网络访问局域网中的学习资源,上传或下载学习资料;在集成外部信息获取设备和相应软件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探究、情境模拟等不同形式的非正式学习活动[4]。

(2)UMPC

UMPC(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即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一种新型便携式笔记本电脑。UMPC是一款安装了特殊版 Windows XP Tablet、Windows Vista或Linux 操作系统的微型Tablet PC。它拥有WiFi和蓝牙功能,内存512MB以上。根据需要厂商还可以自行添加GPS 、指纹识别、电视卡、摄像头、读卡器等设备。

在非正式学习中,学习者利用UMPC可以随时随地存取内容与信息,通过电子邮件、即时消息、聊天或博客等手段相互沟通,在旅途中以视频、游戏、音乐、图片或者电视自娱,通过监控办公应用程序和工具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等。

(3)MID

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即移动互联网设备。它采用全新Intel Menlow平台,搭载45纳米技术的凌动处理器,手掌大小仅重320克,是全球最小的电脑。MID内置蓝牙2.0、WIFI、GPS导航、CMDA,支持3G网络上网,集成了Office办公、大智慧炒股等商务和娱乐软件。

MID是一款能够提高高端客户办事效率、满足随时随地上网需求、可以长时间享受电脑乐趣的顶级口袋电脑。它可完全替代目前PDA、笔记本等终端的应用,是支持无线数据连接最完善的电脑,也是目前应用到非正式学习中功能相对完善、信价比较高的微型移动终端之一。

(4)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Smartphone)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

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具备PDA的大部分功能,特别是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GPS和电子邮件功能。结合3G通信网络的的支持,智能手机必将成为一个功能强大,集通话、短信、网络接入、影视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个人手持终端设备。

智能手机在通信能力上优于掌上电脑,更适合灵活多样的非正式学习方式,随着技术的日趋完善和价格下降,智能手机将是一种相对普遍的微型移动学习终端设备。

(5)学习机

学习机是在学生群体中比较流行的一种便携式学习设备,它主要分为数码学习机和网络学习机两种。

数码学习机是电子词典的升级产品,现在统指对学习有辅助作用的所有电子教育器材。它具备辞典查询学习、电子记事、计算、参考资料以及数据传输等功能。网络学习机近年来新出的一种电子学习机,主要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可以在网上下载课件,试题等。

与前几种微型移动终端相比,学习机更注重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学习机产品全面兼容网络自主学习、情境探索、在线图书馆等多种非正式学习形式。

三 基于微型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构架分析

1 基于微型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的理论依据

情境认知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主流教育思潮,是当代西方学习理论领域研究的热点。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在与学习环境的互动中自我建构意义、身份的活动。它强调外部环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将学习任务置于接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或问题中,倡导以问题为核心的驱动学习,问题可以是项目案例或实际生活中的矛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支持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反思的学习环境[5]。

基于微型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使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取知识成为可能,并为其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活动的质量。基于微型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为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提供了良好的设备支持,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则为微型移动非正式学习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2 基于微型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情境的创设

情境认知理论告诉我们,知识具有情境性,学习者需要在在真实活动和文化背景这样的真实情境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并通过协作和互动学习才能获得更佳的效果。在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支持下,微型移动终端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学习者可以携带微型移动终端进入真实的问题情境或工作情境中进行非正式学习。在基于微型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情境中,微型移动终端由传统的内容传递和信息反馈工具转化为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工具。它协助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意义建构,引导和扩充学习者的思维过程,改善学习者的心智模式,并最终促进知识的内化与问题的解决[4]。

基于微型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有多种学习模式,笔者认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性学习、情境感知学习和情境模拟体验式学习,这些学习模式都是创设个人非正式学习情境的优秀典范。

(1)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性学习

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是国外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特征是:以问题为焦点启动课程,学习者根据对问题的理解开展调查、执行探究,从而使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在非正式学习中,学习者在工作生活等场景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在问题发生的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对于学习者掌握和应用与问题相关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探索,强调学习者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不断探索从而达到完善自我知识结构的目的。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微型移动终端功能的日益完善则为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性非正式学习中,学习者可以随身携带微型移动终端进入真实的问题情境,并通过移动通信或移动设备自带的功能实现信息检索、现实数据采集、专家咨询、小组协作、信息共享等获得问题的最终解决[6]。

(2)情境感知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进步与网络的发展,提供了异于传统的学习与沟通桥梁。而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种微型移动终端的情境感知功能的逐渐强大,使得学习方式再次出现突破,情境感知式学习便应运而生。情境感知主要依据情境提供信息或服务,这些信息与服务与使用者目前任务相关,而未必需要涉及改变系统行为的阶段(Dey与Abowd,1999)。在情境感知式的非正式学习中,学习者携带具有情境感知功能的微型移动终端进入真实的问题情境,首先由微型移动终端感知学习者所处的学习情境,然后通过无线通信从移动学习系统的知识库、资源库中提取最适合该情境的学习内容,最后再由微型移动终端将这些学习内容自动地推送给学习者,促使学习者在恰当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以达到支持非正式学习的目的。

(3)情境模拟体验式学习

情境模拟学习是一种利用现代模拟仿真技术模拟现实的环境,通过类似游戏的方式让学习者以快速、高效的方式实现能力训练和提升的新型学习方式。与其它学习方式相比,它具有仿真性、动态性以及直观性等特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各种移动终端的交互显示能力、情境感知和通信能力越来越强。在情境模拟体验式学习中,学习者由传统模拟仿真系统中的观察者转变成动态模拟系统的参与者,并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但可以将微型移动终端带入真实的学习环境中,还可以利用微型移动终端的微世界模拟功能对学习情境、自然环境等进行部分模拟[6],并通过自身的参与成为模拟仿真本身的一部分,从而沉浸在一个动态模拟系统中。他们参与学习活动,能够快速看到他们的活动对于整个系统的影响,不仅观看模拟,自身也参与模拟。

四 结语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态,基于微型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的未来发展走向、微型移动终端的相关技术、资源支持等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如何利用微型移动终端将基于web2.0的学习资源更好地整合到非正式学习情境中,如何实现微型移动终端在线与离线学习相结合创造无缝学习环境等,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给予密切的关注与探究。

参考文献

[1]Jay Cro.Informal Learning the other 80[DB/OL].

[2]杨晓辉.非正式学习与企业在线培训[J].商场现代化,2007,(34):265.

[3]余胜全,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18-23.

[4]黄荣怀.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0-45.

[5]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2,31(1):53-54.

[6]M-Learning [DB/OL].

[7]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2-17.

[8]移动终端:开启信息世界的大门[DB/OL].

[9]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10-13.

[10]What is micro-learning [DB/OL].

猜你喜欢

非正式学习学习情境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探究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三本院校英语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交互式博物馆学习单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系统及其学习模式研究
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