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的预设

2009-11-02

关键词:弹性预设

解 颖

摘 要:教学的预计是十分必要的,预设需要教师熟知课程标准,建立课程标准与实际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选择比较恰当的教学方式,预想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同时,要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关键词:预设;目标明确;方法选择;弹性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7/08-0047-02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我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认识有了新的视角,因而许多教师更加注重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和开放性。这当然无可厚非,可在我们越来越重视生成性的今天,却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预设”这个关键环节,其实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教师有充分的预设,然后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预设,从而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因此“预设”是必要的,只有有了必要而得法的预设才能有生成的必然。

于是,怎样正确认识预设,就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什么是预设

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也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从而使学生获得预设性的发展,也使教师完成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

和传统教学注重知识和能力目标的预设不同,新课程背景下的预设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设计,重点也从原来的预设教师的“教”而变成现在的愈加注重预设学生的“学”,更加强调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拓展,从而达到关注学生发展的目的。也就是说,新课程背景下的预设以学生为主体,关注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不能解决今天的问题,哪部分内容会使学生对它感兴趣;哪个问题需要学生合作探究,是让我们思考在多种方案性资源面前,如何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综合、重组;如何进行纵横向的比较;如何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新课程背景下的预设是对学习过程的一个周密、理性的认识。

我们所要的预设不是一些束缚学生思维的框框,不是预设学生学习的标准答案,而是预设怎样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预设怎样广开学路学习,预设多元解读,预设课堂的各种变数,因此新课程对于我们老师的要求更高了,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增强自己的教学智慧。

二、怎样进行有效的预设

预设需要教师熟知课程标准,建立课程标准与实际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然后选择比较恰当的教学方式,预想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应对等等,因此预设让教学不盲目,目标明确,方法选择恰当,针对学生需求。

(一)叶澜教授曾经说,要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教育教学经验告诉我,教学中有效的预设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

1. 文本内涵的理解与把握是教师有效预设的前提,教师必须对文本有深入细致的理解,才能使教学预设更有预见性和针对性。

2. 教学过程的预设必须与文本内涵紧密结合,不同题材的文本应有不同的预设策略,也就是要做到:阅读期待激发有效,问题引导方向明确,版块特征明显,不纠缠细枝末节,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创新和有效生成。

3.预设的环节,环环相套,丝丝入扣,疏而不漏,密而不繁,行云流水,有利于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尝试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结构与能力体系,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预设的内容必须与学生的实际学情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与创新,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彰显。

(二)有效的预设的路径。

1.认真研究《语文课程标准》,把握课标的精髓,领会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各年级段的具体目标及其教学要求,并认真思考把这些目标和要求,落实在每一课的教学当中。

2.研究文本。必须理解文本的内容及其语言形式,调动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因素,去和文本的价值取向进行碰撞,产生共鸣,尤其是学会用儿童的视角解读文本,吃透文本。

3.研究学生。必须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对学生的学情了如指掌。

4.学会整合,在把握课标,吃透文本,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取舍,有效整合,努力形成既能反映课标精神,又体现语文特点,既能凸显文本特色,又合乎学生实际的教学预设。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应是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它是一种包含着丰富生成性的预设,是一种宽容课堂的偶然性和突发性、促成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预设,也是一种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共享教学的愉快,不仅有高水平的思维和智力加工,而且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情感高峰的预设。这样的预设,内在地包含着教学生成,内在地包含着教学创造。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育家布鲁诺曾经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1. 预设与生成比翼齐飞。“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这一矛盾,审视教学资源,弹性设计教学,进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感悟、积累、运用的动态过程中,在准确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同时,实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共振。

2. 课堂因预设而精彩,因生成而美丽。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不仅形散而且神散,只会把学生引进空中楼阁……教师放弃教学的责任,从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缺乏生成的预设,课堂教学只能是一潭死水,不仅会严重束缚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思维,而且会慢慢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在新课程理念下,只有让预设与生成和谐相生,课堂教学才会迎来“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无意插柳”的岸柳成荫!

3.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只要不是极端的恶作剧,一般都有生成的价值,老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这样做也许使原先预设的思路或环节被破坏了,但我们应看到过分追求教学思路的逻辑性、确定性与连续性,为的只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防止教学过程“节外生枝”或出现断裂。然而这恰恰使语文学科失去了独特的魅力。语文有确定的一面,也有不确定的一面,逻辑思维的确定性和连续性并不能遮盖“形象思维”的偶然与断裂。其实,只要教师正视这一点,断裂之处也可以开放出思维与想象的花朵。因此,当生长点出现时,教师就应调整预设,促成生成。这里的调整预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局部性调整,一种是整体性调整。局部性调整指腾出较短时段处理好预料之外的情况,实现生成,然后迅速回到预设上去,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如钱梦龙老师上鲁迅的《故乡》时,有这么一段插曲:

生: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师:是啊!鱼怎么会有脚?

生:有!

师:什么鱼啊?

生:娃娃鱼。

师:你真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可是我没见过,你们谁见过?

生:(齐)没有。

师: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说明什么?

生:闰土见多识广,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这是我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这是一个成功的局部调整预设、实现生成的镜头。学生提出的“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的问题是偏离原教学预设的意外问题,钱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围绕“鱼脚”问题“宕开一笔”,通过“可是闰土就知道,这说明什么”一问,使学生加深了对闰土的认识,接着回到原先的环节,一切自然而然,收放自如,堪为局部调整的范例。

《礼记·中庸》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在我国古代早已经预见到“预设”的关键和重要,如果把我们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比作一座美丽的花园,那么无疑“预设”就是这座花园的土壤得以肥沃,景色得以美丽的基础,也只有准确的理解预设和把握预设才能把课堂变成可以预约的美丽与精彩。

猜你喜欢

弹性预设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基于分治法的Kubernetes弹性伸缩策略
使用RAW预设调整你的照片
网购广告语中的汉俄语用预设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弹性儿童
弹性势能纵横谈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