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说“庙”“寺”“庵”“观”“祠”

2009-11-02冯庆元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09年6期
关键词:宗庙尼姑道观

冯庆元

庙,进行供奉和祭祀的场所。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宗庙,即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处所。如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七庙”即天子的宗庙,《礼记·王制》中也有“天子七庙”之说。“七庙隳”即天子的宗庙被毁灭,也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在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就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起一个“庙号”。如李世民的庙号为“太宗”,赵匡胤庙号“太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的庙号则是“圣祖”……当然,并不只有皇室才有宗庙,其他贵族也各有自己的宗庙,称为“家庙”。所以《春秋谷梁传·僖公十五年》说:“天子至于士皆有庙。”

二是贤庙,即供奉、祭祀有才德的人的处所。如祭祀孔子的“孔庙”、“圣庙”、“文庙”,祭祀关羽的“关帝庙”,祭祀岳飞的“岳王庙”,还有关、岳合祀的“武庙”等。在蜀汉名臣诸葛亮死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亦有“诏为亮立庙于沔阳”之说。

三是神庙,即供奉、祭祀神佛的处所。南宋诗人陆游在《过小孤山大孤山》中曾说:“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此句中的“庙”即为“神庙”。

寺,奉祀“佛”的场所。如河南嵩山少林寺。“寺”有时与“庙”合称“寺庙”。

庵,尼姑居住的佛寺,即尼姑庙。

观,音guàn,是道教奉祀“仙”的庙宇,俗称“道观”。唐代刘禹锡在《玄都观桃花》诗中写道:“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里的“观”即指一“道观”。

祠,即祠堂,指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同祖的人共同祭祀祖先的房屋。有时也指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物而修建的房屋。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句中“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宋文帝,率军追到瓜步山(今南京市六合区东南),在山上建立了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又如张溥《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句中“废祠”即指明朝宦官魏忠贤的党羽在各地为他建的生祠,魏败后俱废弃。

“祠”有时也指神庙。如《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及姚鼐《登泰山记》:“又有碧霞元君祠。”此二句中的“祠”即指庙宇。

猜你喜欢

宗庙尼姑道观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秦楚一柱,绝顶道观
性别权力视角下的越剧《道观情缘》研究
东汉初的礼制建设与政治合法性建构
天空之城与地球引力
道观行
虽然我颜值低,可是我眼光高啊
十根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