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类跨学科专业教学体系研究
2009-10-30马清珍张宝魁
马清珍 张宝魁
(1.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134;2.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天津300132)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对目前国内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与分析,指出其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对教学体系的优化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指出了实现教学体系优化必须具备的软件和硬件条件。
[关键词]工程管理;教学体系;交叉型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5-0042-05
0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本专业要求毕业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也要有深厚的管理学、经济学知识,更偏重于在懂得某类工程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高级管理,也就是说工程管理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管理人才,而不是技术人才。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及工程管理学科的特点,目前各高校设置的该专业是不是与之完全吻合?各高校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是否完全相匹配?各高校设置该专业有没有独特的地方?今后该专业的教学体系该如何设置、发展?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对于该专业今后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 践教学体系之间的关系
从教育部对工程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同时还应掌握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掌握好这些知识,并能够在实践中熟练运用,在教学中有必要安排实践性教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毕业后能尽快胜任工作岗位。由此,也可以看出,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实践性教学这三者中培养目标是目的,课程体系是方式,是为完成培养目标服务的,实践性教学是工具,是为完成培养目标、课程学习服务的。三者的关系见图1所示。
2国内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2.1工程管理专业本科院校分布及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设立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共有235所,中东部院校相对于西部多,两者差距较大,分布不均衡;各省市该专业设置院校数量分布不均,江苏省最多,占到10%,其次是湖北省,占到8%,贵州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少,接近于零。在这235所院校中,教育部和各省市主管部门管理的院校占了绝大部分,两者相比较,教育部主管的院校占到了26.52%,各省市主管部门管理的院校占了73.48%,再者,“211工程”的院校有40所,从这可看出,设立该专业的整体实力较强,有利于该专业今后的发展,如果各院校能够加强合作,那么这个专业的成长应该会很快。从调查的情况看,理工、综合类院校接近80%,占据了主动,而财经、师范、农业、林业占的比重相对较少,只占到了20%左右。而且,在开办的院校中,工程背景也有所不同,大部分具有的是土木工程背景,且偏重于建筑工程,类似的大学包括同济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交通工程相对较少,如依赖公路行业的有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依赖铁路行业的有北京交通大学与西南交通大学等;石油开采行业如石油大学;化工行业如华东理工大学等。
工程管理专业近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快,从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可得到,2001年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该专业的数量为15个,2002年25个,2003年24个,2004年19个,2005年25个,2006年35个,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工程管理专业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该专业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房地产市场发展活跃,急需工程管理方面的人才,各高校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抢夺”这个市场。
2.2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
各高校在制定本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时,一般都会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类型、规模、档次、优势等认真考虑,在其培养目标中能够有所体现,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深有感触,如华东理工大学,其培养目标明确指出:本专业的特色是投资项目管理和IT行业项目管理。但也有相当多的院校,本身没有自己的特色,培养目标基本上就是别人的翻版或直接取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总之,从本次对该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查情况来看,有这样几个特点值得注意:①培养目标有高低。教育部直属院校、211工程的院校等对学生的要求要高于很多省市级院校;②内容描述有差别。有的高校培养目标特色显著,能够突出自己的优势,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很多高校没有特色,培养目标基本一样;③都借鉴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各高校较普遍的做法就是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上,进行扩充、细化,有的学校甚至一点没改。
2.3工程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调研的结果表明:各所大学都比较注重技术类、经济类、管理类的课程,这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但各所大学在设置技术类、经济类、管理类课程时比例差距都较大。对于技术类课程,工科背景强的院校此类课程安排学时多,如黑龙江科技学院、三江学院、郑州大学、烟台大学比重都比较大,达到了40%左右,文科背景强的院校此类课程安排学时少,在20%~30%之间,如天津商业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山西财经大学等,而对于经济类和管理类课程的排位正好和技术类课程相反。很明显,这符合各个院校的特点。各校法律类课程基本相当,安排的都比较少,占专业类课程的5%左右。
通过以上比较可知,目前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借助于本校工科资源优势,偏重于技术类课程,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工科背景较强的理工类或综合类院校,这种学校培养的学生非常适合具体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另一种是借助于本校的经济、管理资源优势,偏重于经济类或管理类课程,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文科背景较强的财经类或师范类院校,这种学校培养的学生非常适合于项目的策划、运行等综合管理工作。
2.4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环节
工程管理类学科的实践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课题,作为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如何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四年大学时光中既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又要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因此,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从调查的情况看,各高校的实践教学占学生在校学分的比例一般都会超过10%,其中三江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比例最高,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商学院、徐州工程学院、郑州大学次之,烟台大学和山东工商学院最低,比例的高低一是与各高校对实践教学认识的差异有关,二是与各高校的办学类型有关,工科院校实践教学较多,文科院校则较少。
另外,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各高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①工科院校:课内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②文科院校:课内实验、综合实验、学年论文、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不管是工科院校还是文科院校,实践教学环节项目大同小异,创新性地实践教学环节较少,在这一点上还有待加强。
3工程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实践性教学体系等环节优化
由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三者紧密相连,所以在进行优化时,应该三者结合,通盘考虑,达到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
3.1工程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优化
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外部因素的影响:①社会的需要。高校培养的人才要满足社会需要,所以,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必须面向社会,要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其真正之所需,从而有的放矢;②同类的竞争。在确定培养目标时,一是要参考兄弟院校的经验,借鉴他们的成果,同他们合作;二是要擦亮眼睛,认清他们既是兄弟,也是竞争对手;③政策的影响。我国在高校办学的过程中,虽然逐渐在“放权”,但政府干预还是比较多,这一点与国外的大学有所不同,我国还不能完全市场化。所以,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必须考虑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
2)内部因素的影响:①学校的资源。学校资源主要包括:学校的类型、等级、影响力,学校的师资水平,学校的设备设施等。在确定培养目标时,要考虑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哪些资源通过努力可以得到;②学校的定位。在确定培养目标时,要考虑学校的定位,进而要考虑本专业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是重点学科,还是一般学科。这直接关系到该专业的生存、发展问题。
3.2工程管理类课程体系优化
进行课程体系优化,必须清楚本专业在培养目标指导下,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在此基础上,邀请专家,探讨需要设立哪些课程;当课程确定下来后,必须考虑指导专业目录对课程设置的要求,深入探讨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避免内容的重复,保证知识的连贯,做到既节约资源,又不“偷工减料”,既有章可循,又松紧有度;当课程讲授完之后,要及时接收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反馈,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调整课程的内容。具体如图2所示。
3.3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
3.3.1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
实践教学的内容要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指引下,统筹兼顾,既要照顾到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知识的运用和更新,更要有利于知识的创新;既要照顾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又要照顾到教师的合理干预;既要有综合模拟,又要有实战演练。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可谓相当丰富,而且不同类型院校有不同的特点,但总体来看,创新性地实践教学环节较少,学生真正参加实际项目的机会较少。在这一点上,天津商业大学作了有益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该校商学院工程管理系每年举办“走进开发商”活动,这项活动从原来对虚拟地块的营销策划到对实际开发地块的营销策划,已经整整举办了7届,不仅得到了高校同行的肯定,也得到了社会媒体的关注以及多个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称赞与赞助。通过举办这项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还有利于知识的更新和创新。并且,在新一轮的教学计划的修订中,天津商业大学在专业选修课中设立了模拟实训模块,该模块就包含了“走进开发商”活动,即房地产营销策划实战模拟,另外这个模块还包括企业创立与运营模拟、国际企业管理运营模拟、ERP系统模拟等。要求学生必须选择其中的一项作为选修课。
总之,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一要注意实践内容的整合,二要不断进行实践内容的完善和创新。
3.3.2实践教学过程的优化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要有一个整体的实践教学思路,能够将所教授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具体可按图3的过程进行实践教学。
通过这样一个实践教学过程,学生会达到一个从感知到认知、从认知到运用、从运用到创新的过程,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4实现工程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 系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的手段
4.1实现的“硬件”手段
4.1.1建设工程实践基地,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
产学研合作是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走向,与产业界合作的校外基地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学校每年可派遣专业教师带领高年级学生与企业合作进行科技开发与设计,一方面学生可以服务于企业并从中受到工程实践的锻炼,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从学生中挑选需要的优秀毕业生,双方互利。
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学校要事先选好目标,要利用人才与科技优势,深入企业、公司,主动伸出合作之手。领导要下决心、肯投入,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加强与企业或集团公司的联系与合作,最终建立相对稳定、形式多样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
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了解社会、提高素质;教师能研有所用,知识转化成生产力,为企业增效、为学校创收,同时也有利于案例教学。因此,建设工程实践基地,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可谓是“一箭双雕”。
4.1.2创建一流的实验室
建立工程实践基地具有很多优势,但其劣势也很明显:不可控因素多,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经受较全面的工程实践训练,而且工程建设本身持续时间较长(2~3年,甚至更长),学生不可能全面跟踪实践。所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除建立工程实践基地外,还需努力建设一流的实验室。
为此,学校应尽量为每一个专业配备一个实验室,实验室的设备、布置由各专业自行设置,所需设备、配置的资金由学校和各专业共同筹集,并且可以和对口企业联合,得到其资助。另外,在创建实验室的过程中,要注意相近学科的实验室“联合共建”,形成“大概念”、“全方位”实践基地,以扩大其规模效应,建立现代化、多功能、多层次、立体型、开放型的工程综合训练中心。
工程管理专业的实验室,主要应包括建筑材料、建筑测量仪器设备、力学实验设备、工程管理实训软件、工具书以及为上述这些服务的计算机、存储、安置、摆放工具等。最后,实验室的配备要注意更新。
4.1.3 构建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企业专家具有宝贵的实践经验,学校可以聘请企业老总、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走进课堂。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往往缺乏实践,特别是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因此,学校可以鼓励教师走出校门拜师学艺,一是可以出钱送出去,参加各种技能型的岗位培训、短期培训;二是岗位挂职锻炼,选派中青年教师定期到联办单位或实习基地工作,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1.4打造一支学术、教学都过硬的教师队伍
教师要本着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积极开展工作。在教学上,一是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二是要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的及时调整,三是要努力打造一个教学团队,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科研上,力争形成一个科研团队,主攻某一方面的研究,形成规模效益,增强社会影响力,避免单兵种作战造成的人力资源的浪费。
4.2实现的“软件”手段
4.2.1建立实践过程质量监控体系
为了保证实践的质量,必须针对不同的实践过程,建立相应的实践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如建立实验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生产实习过程质量监控体系、毕业实习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等。针对每一种质量监控体系,都要有详细的监控过程和评价办法,如生产实习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可以建立:①实习动员后,成立实习小组(3人),由负责联系的学生担任组长;②办理有关手续(学生与学院签订安全保障协议,领取实习派遣函,每小组带两份实习大纲);③小组到实习单位报到后,派遣函由实习单位主管部门签字盖章后由学生即刻寄回学校;④实习期间,学生必须与学校和家长保持联系,在实习手册上记好上班日记,定期完成实习任务并及时通报给指导教师,学校不定期派教师进行实地抽查;⑤实习结束时,进行个人总结,写出小组评语,实习单位意见(须加盖公章);⑥学生返校后,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手册上交学校备查,并准备实习答辩;⑦指导教师写实习评语,并综合评定实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