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位、优化及创新

2009-10-30

教学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研究生创新

熊 玲 郑 枫 李 忠

[摘要]在分析新形势下研究生创新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研究生教育的定位、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学改革的创新是修订落实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关键,提出研究生教育要营造创新思维的平台、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优化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并完善其实现途径。

[关键词]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5-0023-03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中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阶段[1]。它既要为知识创新、科技进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学术性人才,又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探讨面向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对一个学校而言,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研究生培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研究生教育的方方面面,除了要有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清晰的办学理念、优质的学术队伍、完备的办学条件、良好的科学研究环境和氛围等方面外,还须有科学、系统、规范的培养方案。面对这个现实,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入手,对修订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学改革的创新进行探讨,使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落在实处,不断深入。

1修订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及有关法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要,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指导下,按照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形成的一个法规性文件[2]。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的“蓝图”,是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主要基础和依据;具体由导师、教学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互相配合、协同操作的包括总体目标、各培养环节以及各环节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一个系统,其功能直接与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相关。研究生培养方案由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设置、科研训练、学位论文、培养方式、学习年限等要素构成[3]。

1.1重视研究生自主创新意识,营造培养创新思 维的平台

研究生教育的关键在于质量,而保障高质量的关键在于不断创新,科技发展与社会需求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要建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体制,改变统一的、封闭的教学方法,提出鼓励创新的政策,为研究生搭建一个创新平台,使研究生教育质量真正得到提升。

完善和改进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制订培养方案要体现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有利于研究生创新潜能的发掘,有利于研究生创新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构建。

1.2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发展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研究生的需求势必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4]。在培养模式方面,提倡按应用复合型和学术型分类指导,根据各类研究生不同的培养目标,重新整合培养方案,不搞“一刀切”。

学术研究型研究生应以研究型的课程学习为主,课程设置要加强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习,提倡小班授课,积极鼓励参加科研活动,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要体现出扎实的理论基础;应用复合型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着重体现实际应用的特色,课程应以案例教学为主,加大信息量,全面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社会实践,学位论文可采取产品设计、案例分析、综述、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

1.3修订培养方案遵循的原则

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学科的内涵,要将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和人才培养所需的知识结构有机地结合,在课程设置与教学组织、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与过程管理等方面体现出办学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办学的水平和特色。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指导性与方向性:培养方案要求目标明确,既要符合国家对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要求,又要体现本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体现特色;②系统性和科学性:应当兼顾研究生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重视创新教育,处理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③先进性和可行性:内涵应当具备超前意识,体现学科发展的时代特征,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2优化培养方案,规范课程设置

科学地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形成多样性与专门性、灵活性与规范性、广度与深度、个人兴趣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1确立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目标

研究生课程是根据培养目标和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师队伍等来设定的。一个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应该考虑到以下因素:①培养目标要能够与社会发展相联系,要有人才培养的市场意识;②培养目标应体现本校、本学科的优势和特色。研究生的培养特色是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具有各自的培养特色,研究生教育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③培养目标要有可操作性。培养目标要能够内化为具体的培养方案,在培养过程中能够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和教学内容。

2.2优化课程体系

研究生的培养主要依据是研究生培养方案,而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则是研究生课程设置[5]。构建合理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对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课程设置应重视研究生基础理论的教学。针对各学科专业的不同情况,在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开设广泛的基础理论课程,并辅之以具体的落实措施,以促进研究生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研究生的认知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科研活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应有明确的层次性。统筹考虑并合理调整硕士生、博士生的课程体系结构,把两个不同阶段的课程体系有机地衔接起来,并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区分度。研究生课程体系要区别于本科生课程体系,由于研究生教学的研究性目标指向和课程以研究的形式来组织的教学理念,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更关注高深层次的知识和更专业化的知识以及在智力运用的宽度和深度层面上对研究性要求的逐步强化,以使研究生的研究意识、思维视野和研究能力得以逐步提升。

3)应加强研究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对于研究生而言,学术视野的扩展和学术能力的提高既是时代进步和学术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研究生导师和培养单位的殷切期望。课程设置缺乏文理之间的渗透,跨学科课程不健全,或者流于形式,会扼杀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因此加强研究生课程之间的交叉与渗透,特别是完善多元化的跨学科课程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举措。

4)研究生课程设置应有国际思维。研究生教育要国际化,要培养能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的国际化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要开设双语课程或全英语教学的课程,另一方面要采用国外的研究生教材,引进一些国外的优秀教材,尤其是引入经典的原版教材。

2.3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在当前,在研究生教学资源日趋紧张,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重点抓好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十分重要。建设精品课程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同时还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优化和课程内涵的提高。精品课程建设可分为三类:一是以拓宽基础理论为主的课程;二是以思维训练、综合知识、研究技能为主的课程;三是硕、博共享的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教学,培养研究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增强研究生组织、运用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应有明确的教学特点,课程内容设置应突出研究性、学科前沿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学科前沿现状为基础,充分体现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让研究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学科前沿。并根据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及时调整精品课程内容,使之既能开拓研究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又能为深层次的研究奠定基础。精品课程要体现共性与个性、宽度与广度、知识与能力相结合,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有利于发展创新思维,有利于创新性研究。

3落实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保障措施

培养方案涉及到教师、管理人员、研究生等方方面面,为落实培养方案,培育新世纪创新人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培养创新型的师资队伍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 方案的关键

教师是知识传递链中的上游给予者,是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执行者。不仅要掌握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培养目标、框架结构等培养方案的基本要素,还要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课程的教学要点、难点有很清晰的把握;而且能结合自己的科研,给学生提供案例教学。

3.2以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建设为切入点,进行 教学过程的创新

培养方案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对理论与实践课程本身的内容进行综合与提升,更要通过课程建设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创新。

研究生的教学层次必须与本科生的教学层次有质的区别,因此,在授课的广度和深度上,要符合研究生的教学特点,激发研究生学习热情,带动研究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发展;在教学方式上,要鼓励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授课模式上,改变现在的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模式,逐步过渡到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多言堂”模式,引入讨论式、研究式、专题讲座式、学术沙龙式等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成为课程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谋者,这样不仅促使研究生在上课前认真阅读和理解教学指导要求的材料,把握有关理论的本质,而且能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和明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并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激发创造性思维。

3.3研究生课程需要前沿知识和创新的教学内容

最新的前沿知识是研究生创新的基础,研究生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要随学科发展而不断变化,跨学科、一体式、面向实际问题的综合教学内容才是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学特点,特别对一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其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内容要不断调整。以更新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3.4增强实践环节,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从研究生自身实际出发,建立良好的教学与实践结合的环境,外聘和邀请著名企业家或跨国公司企业精英、优秀毕业生为研究生开设学术讲座或专题报告,激发研究生实际应用知识的兴趣,启迪研究生创新思维。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改革,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科技活动,定期举办各类科技大奖赛、研究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成立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生科技活动团体,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3.5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体制,培养国际视角

有条件的学科点要做到利用本校优势条件,开设研究生课程;没有条件却又十分重要的课程,可以聘请国内外著名教授到本校讲学,开设精品课程,或鼓励研究生到具备教育教学优质资源的高校选修该课程,通过资源共享,避免视野局限,使研究生学习的内容与学科发展前沿保持同步,促进本学科课程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卫.通向教育强国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5-04-15(2).

[2]何振雄.整合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0):52-55.

[3]苏红,杜侦,陈瑞莲.扩招背景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审视与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4):16-17.

[4]孙绪华,涂俊才,冉鸿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31-33.

[5]李伟英,张珊珊,张小升.论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学研究,2008,31(6):504-507.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研究生创新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