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建议

2009-10-29黄小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2期
关键词:实验课二氧化碳笔者

黄小娜

怎样的一堂化学课,特别是化学实验课是最有效果的?笔者认为一堂有效的化学实验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备课——预设和生成

“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设想和安排。其中教案是上课的谱,只有精心备课,才有可能上好课。化学实验教学更是如此。教师要通读教材,在把握大纲、充分分析教材和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根据教材和课题,精心设计教案。设计出的教案既能揭示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又能体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针对性,并富有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生成”是生长和构建,是师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师生对话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尤其是实验课上,在实验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困难。事实证明,备课工作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好。

2 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导性的必要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程改革的理念是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如果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就会成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动力。

在“二氧化碳”一课中,笔者从“死狗洞”的故事引入课题,通过对于故事的简单描述以及录像的播放,引出所谓的“屠狗妖”——二氧化碳,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学生对于“屠狗洞”的故事十分感兴趣,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化身为一个个“柯南”,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接着笔者又将这个故事归纳成文字,启发学生从故事的本身和文字中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从文字、故事等信息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媒体——实验课的“推进器”

如果说动手做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的话,那么多媒体技术就是化学实验课的“推进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如解释化学反应时,动画模拟“白磷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别拆为原子,最后重新组合为“五氧化二磷分子”的过程。这样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在“二氧化碳”一课中,笔者通过对“死狗洞”故事的简单描述以及录像的播放,生动的画面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介绍物理性质的时候,笔者采用教师演示实验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在学校里干冰不常见,所以笔者同时采用动画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来介绍干冰的性质和作用,接着启发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现象着手,得出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并与上一章的溶解度的概念相结合,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或者实验、假设、再实验论证。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理论,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素质必不可少的过程。对于一些较复杂、有危险、要求高、时间长的实验,不适合课堂演示,则拍成录像,于课堂播放。这样既保证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也提高课堂密度。

4 生活——化学真正的“用武之地”

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也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生活中有许多实际的情况与生产生活有关。如讲可燃烧的条件后提问:家里怎样使燃着的木炭熄灭?生活中的日用品,如肥皂、油漆、饮食等,都可以成为引入的话题。

比如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之后,笔者先介绍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以及温室效应的现状,提出“干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嘛”的问题,再介绍二氧化碳的作用。由学生自主讨论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然后从原料、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最好方法。学生根据选用的原料,再选择适当的装置。笔者给出“固固加热”“固液常温”“固液加热”3套发生装置,以及“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3套收集装置,由学生自行选择。在装置上,列出对于发生装置的改进,并提出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满。学生能够利用学习的化学性质来回答。最后对实验药品进行改进。课后讨论如何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和深井,对于这节课的内容进行综合的运用。

任何形式的学习,都是为生活而准备的。只有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才能真正体现它们的价值!

总之,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是必须的,教学方法是多方面的。教师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吕公堡中学)

猜你喜欢

实验课二氧化碳笔者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抓捕”二氧化碳
老师,别走……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