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成为思想政治课的“点睛之笔”
2009-10-29王建梅
王建梅
思想政治课最忌讳的是空洞说教,“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小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政治课发展的需要,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政治课堂教学开辟一个全新的局面。如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于课堂教学中,让信息技术成为思想政治课的“点睛之笔”,是摆在每个政治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1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课本上的简单文字,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一课时,不少学生不以为然,认为现在的人都只顾自己,犯不上为别人见义勇为,而且现在的《中学生守则》中都把这一项去掉了,再讲什么见义勇为就是虚伪的。教学中,笔者没有把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播放了一段视频案例,介绍一名初中女生在放学途中遭歹徒挟持的案例,当女生被挟持时,正好2名男生经过……此时,暂停案例播放,引导学生讨论案情、猜测后果。由于案中人物和学生年龄相近,同时也有部分学生遭遇过被劫事件,学生很感兴趣,讨论热烈,猜测也五花八门。最终经过学生们激烈的争论,取得一致意见:面对违法犯罪,任何公民都不应该袖手旁观,否则非法侵害随时就可能会危害自己;同时作为未成年人,要讲究智斗,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制止不法行为。通过利用多媒体,将学生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用媒体展示出来,创设不同的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从而更有利于知识的内化获得。
2 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而现行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生活相比多少又有些滞后。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资源环境,发挥其传播知识全、新、快的优势,把各种相关资源以不同的媒体形式显示出来,从而丰富课堂教学,扩充教学知识量,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增加信息渠道和课堂的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笔者注意随时利用网络将社会热点引入课堂,将学生所在地区及周边发生的新闻、案例引入课堂,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结合教材、改编教材,极大丰富课堂容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例如,结合教材“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内容,笔者通过网络搜集大量的素材,将台湾大选和台海局势等热点问题引入课堂,通过大量的史实和资料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加深学生对该课内容的理解和对炎黄子孙责任的重新认识。在学习“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笔者将搜集到的资源进行整理后,分别以照片、漫画、影视、音乐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环境恶化的情形及其后果、不同环境对人的影响,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在此基础上介绍“人类十大环境困惑”一文,引发学生思考人类发展的去向,随之介绍“我国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资源、环境有关的纪念日”,“中国环境标志与绿色食品标志”等资料,也就大大拓宽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由衷的理解与支持。
3 运用信息技术,活化教学过程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媒体实物演示、小品饰演等来模拟生活情境,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
例如,在讲授“我国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时,由于选举制度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甚至有些思想比较偏激的学生对我国的民主情况还存有一定疑虑,任何说教都可能显得苍白无力。因此,笔者从班级内部干部改选谈起,进而逐渐延伸到我国的选举制度和选举形式,随后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性,分别向学生展示了“周庄、东北、北京等地区选举场面”“人大代表工作不断改进”2个影音片断,以及“人大代表与北京五环路收费取消”的多幅新闻图片,形象生动的视频使学生对我国的选举制度有了直观的理解,有力的事实、身边切实的便利更增加学生对我国民主制度的认可和提高自己民主意识与能力的需求。
总之,信息技术能给政治课的教与学提供更广阔的信息空间、活动空间、思维空间和表现空间,给教学工作带来生机,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途径。思想政治课堂因信息技术的应用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美,激发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趣意盎然。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蜊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