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自评自改能力的培养
2009-10-29黄琼
黄 琼
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自然也就低下。因此,如何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使学生积极、乐观地投入到作文评改中来,这是语文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引导学生自评自改作文,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培养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的习惯,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学校还成立一个课题研究小组。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如何培养小学生自评自改能力的心得与方法。
1 改变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激发修改的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小学生作文,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创造。他们成文一篇,也非易事。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自己的较高水平,所以学生在作文的草稿完成之后,往往存在一种定势,认为自己的作文没有可修改的地方,就不愿意再看,更谈不上修改。因此,要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寻找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并努力修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介绍一些相关的成功人物及其事迹;从自读中体会;也可以以历年来修改得比较成功的学生作文为范例,培养学生“别人行,我也能行”的自信心。举一些本次习作中出现的有趣的例子,把学生想改、要改的欲望激发出来。
2 教给方法,掌握评改要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传授给学生评改方法的要领。可采取多样化的批改形式,分步训练,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
1)在多读中精心“自改”。学生习作后,笔者要求他们用朗读的方式,一句一句反复朗读,仔细推敲,做到在读中“换”拗口、意思不明确的语句;在读中“调”前后紊乱的语序;在读中“添”一些具体内容;在读中“删”多余的内容。然后,教师收阅浏览,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指出明显的不足之处,并选择改得较好的文章,印发给大家学习参考。
2)教给“反思法”,培养“自改作文”的能力。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进行以总体要求为目标的“改”的辅导,使学生学到综合性、整体性自改作文的本领。这就要使学生明确:自改作文时,一定要认真、反复地读初稿,在读中运用“反思法”去发现完成命题作文的写作步骤所包含的每一写作项目,是否在自己的文章中得到落实;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合理,层次是否分明,详略是否得当,表达是否准确。
3)运用各种批改手段,渗透“评改”知识。教师要“适当指点”学生学习评改。所谓“适当指点”,就是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批语,是最好的对学生“改”文的示范,教师的批语必须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适合学生心理。
4)让学生参与评改。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事实上,作文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自改的手段,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只有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因此,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评与互评,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3 多标准评价
笔者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方法,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分成几个层次,根据每个层次学生作文水平的不同起点进行特定的阶段性评价,给予进步性评价或特色性评价(在评价作文时,由挑毛病变为找“闪光点”)。这样学生在尝到成功的喜悦时,写作的兴趣愈来愈高,写出来的作文更是“五花八门”。有一学生特别害怕写作文,一听说布置作文就头痛不已。笔者听美术教师说他画画特别棒,于是让他把美术与作文结合,让他自己构思画的内容,根据自己构思的步骤、内容画画,然后给每一幅画写上几句话,结果没有一句是病句,内容丰富。在评改作文课时,笔者特别表扬了他的创作,说是“最有创意的作文”。在笔者的鼓励下,他逐渐喜欢上语文课,写作水平也在逐渐进步。这样的结果不正是教师的期望吗?
作文评改只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由重视文到关注人,由重视分数到重视学生习作兴趣、情感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才能真正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习作素质的切实提高。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龙驹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