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长期进修留学生综合课课堂活动需求分析
2009-10-28刘芳芳吴思娜
刘芳芳 吴思娜
摘 要:通过对255份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来华长期进修留学生最喜爱的综合课课堂活动是“语言游戏”和“小组讨论或对话”。不同水平、不同性别的留学生在课堂活动的需求上存在差异。
关键词:长期进修留学生 综合课课堂活动 需求分析
多年来,学界对综合课的教材与教法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李晓琪,2006)。但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究却很少见。学习者对综合课课堂活动有什么需求,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长期进修留学生,包含初、中、高不同等级,学生来源包括欧美、日韩和东南亚等国家。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是经过访谈、预调查、评估和调整几个阶段设计而成的。问卷对调查对象设置了水平①、地区②和性别③三个维度,采用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录入与分析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考虑到文章篇幅,我们在分析数据时,对不具有显著差异的维度在文中未提供数据说明。
(三)数据收集
问卷调查过程在上课时间完成。需求分析问卷发放266份,回收266份。其中有效问卷255份,有效率95.9%。
二、数据分析
(一)排列第一位的项目选择
表1:全体学生在课堂活动上排列第一位的选择频次
对不同选项的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70.95,df=9,p<0.001,选择A项(语言游戏)的人次显著多于理论次数24.8和其他项的人次。为了研究欧美学生和日韩及东南亚学生在选择上是否有差异,我们进行了分地区的统计分析。卡方统计结果显示:X2=14.15,df=9,p>0.05,这说明不同地区的留学生在选择偏好上没有显著差异。
表2:不同水平的留学生在课堂活动上排列第一位的选择频次
由表2可知,三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对于各项选择的频次差异显著。统计结果显示:X2=34.24,df=18,P>0.05。这说明三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在选择偏好上有所不同。为此,我们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对初级学生排列第一位的各个选项频次进行卡方分析,结果表明,初级班学生在不同选项上的频次差异显著:X2=42.66,df=9,P<0.001。这说明初级班学生对于各项活动的偏爱程度不同。从频次的分布情况来看,只有A项活动(语言游戏)的频次显著高于理论值,说明喜欢这项活动的人在初级学生中是最多的。而其他活动的频次与理论值差别不大,说明初级学生对于这些活动的偏爱程度没有区别。
对中级班学生排列第一位的各个选项频次进行卡方分析的结果显示:X2=54.4,df=9,P<0.001。这表明中级学生对不同选项的偏好程度也是不同的。进一步比较发现,A项(语言游戏)同样是最受中级学生喜爱的活动。和初级学生不同,中级学生对J项活动(辩论)表现出了较小的兴趣,对它的偏好明显低于对其他活动的偏好。
高级学生对不同选项的偏好没有表现出差异:X2=9.65,df=9,P>0.05。由此可见,高级班的学生没有表现出对某种活动明显的偏好。
表3:不同性别的留学生在课堂活动上排列第一位的选择频次
对男女同学的选择结果进行卡方统计,结果显示:X2=16.87,df=9,p<0.05,说明不同性别的留学生在选择偏好上有较大差异。
表4:不同性别的留学生在课堂活动上排列第一位的选择比率
从以上的比率分析可以看出,男女学生在各项目的选择比率上差异并不算太大,男女学生共同对A项(语言游戏)活动和E项(3~5人一组进行课堂讨论或对话)活动有兴趣。但男学生对C项(口头报告)活动比女学生更感兴趣。
(二)排列第二位的项目选择
表5:全体学生在课堂活动上排列第二位的选择频次
对全体学生排列第二位的各选项的频次进行卡方分析发现:X2=41.08,df=9,P<0.001,这个结果表明留学生对这十种选项的选择频次有显著差异。从频次的分布情况来看,选择D项(2人一组进行课堂讨论或对话)和E项(3~5人一组进行课堂讨论或对话)的频次显著高于理论值23.8,说明这两项活动受更多学生的喜爱。为了探究不同水平学生的偏好差异,接下来对三种不同水平的学生排列第二位的选项频次进行单独分析。
三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对于各项选择的频次差异不显著:X2=25.53,df=18,P>0.05,这说明学生选择各项的频次与学生的水平无关。不同水平学生的选择偏好没有显著的差异。
另外,卡方统计结果显示:X2=2.68,df=9,p>0.05,说明不同地区的留学生在选择偏好上没有显著差异。同时,不同性别的留学生在选择偏好上也没有显著差异,因为卡方统计结果显示:X2=3.8,df=9,p>0.05。
三、讨论
(一)留学生最喜欢的综合课课堂活动需求分析
对全体学生综合课课堂活动的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语言游戏”最为喜爱。第二语言习得不是一个简单的输入、吸收和输出的过程,情感是决定其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对“语言游戏”的喜爱表明学生渴望富有趣味的活动形式,渴望在游戏中学习语言,渴望轻松的氛围。在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游戏,调节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丰富多彩的小游戏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形成对汉语学习有利的非智力因素。运用游戏,寓教于乐,会让汉语学习变得更为轻松,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但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游戏的运用还要注意“度”的把握,虽然学生喜欢“游戏”,但这里的“游戏”应该理解为“游戏氛围”,而并非仅局限于狭义的“游戏活动”。也就是说,“语言游戏”一定要在必要的时候使用,方式、时间都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掌控的,绝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这也是许多新手教师的误区,毕竟“游戏”要服务于语言学习和技能训练,除了恰当的游戏设计以外,对外汉语教师针对学生的需求,在综合课课堂上还要注意“游戏氛围”的营造,即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处于第二位的受学生喜爱的课堂活动是“小组(二人一组或3~5人一组)讨论或对话”。小组活动(group work)(或分组活动)是课堂活动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利用多种方法给两个或多个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学生们通过相互协作,使用自然产生的语言完成被赋予的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Brown,2001:173)。在“小组活动”的界定中,我们发现它是一种典型的交际性活动,小组成员之间不但可以用语言交流信息,共同完成任务,而且在共同协作的过程中,还营造了良好的交际氛围。一个压力小、没有威胁、相互帮助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降低学习者的焦虑,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机。靳洪刚(2006:283~284)对“小组活动”的优势进行了很好的概括:提高语言练习的机会;提升学生交流的质量;进行个人化教学;调节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自觉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独立性;语言使用多样化;引起讨论及语义协商;澄清疑问;插入交流;争取说话机会;学会用语言开玩笑等。正因为以上的优势,“小组活动”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流行教学方法的普遍重视,如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合作学习等都非常重视小组活动,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
(二)不同水平的留学生综合课课堂活动的需求差异分析
虽然对所有学生来说“语言游戏”是最受欢迎的课堂活动,但在各个级别中的受欢迎程度有所不同。三个层级比较而言,最喜欢此项活动的是初级班学生,但初级班学生对其他活动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喜爱或不喜爱;“语言游戏”同样也是最受中级班学生喜爱的活动,但中级学生对“辩论”活动表现出较小的兴趣,对它的偏好明显低于对其他活动的偏好;高级班的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对某种活动明显的偏好。我们认为,这样的结果是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初级班学生因为刚刚接触到一种陌生语言,这时他们的汉语学习焦虑感是最强的,“语言游戏”所营造的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地降低焦虑感,这正是初级学习者最需要的。高级班学生普遍都具有至少一年半的汉语学习经验,根据第二语言学习规律,一般高级阶段的学习者都会出现“高原现象”。但经过一段时间相对集中的汉语技能训练后,他们掌握的语言知识足以应付日常生活和交际需要,因此,留学生容易产生满足心理,对语言课堂教学形式越来越熟悉,新鲜感逐渐消失,加上学习的内容又越来越难,学习热情随之下降,在学习中很难达到兴奋点。
在我们的调查中,高级班学生对每一项课堂教学活动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喜好。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努力探寻相应的政策,这也对高级班的综合课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于鹏、焦毓梅(2004:20~22)从设置新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非智力因素、排除影响学习的心理阻碍等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值得借鉴。至于为什么中级班学生在综合课教学实践中对“辩论”活动表现出了较少的兴趣,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辩论”活动本身要求学习者具有较高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果要达到很好的活动效果,实现学生的有效参与,对于中级水平的学习者来说,难度偏高。根据教育学家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成果和基本理论,第二语言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可以分为有效参与和无效参与两种。其中有效参与又可分为浅层次参与和深层次参与④(李新华,2004)。“辩论”就属于需要学生深层次参与的语言训练方式。因此,难度大是影响中级学生不愿意参与“辩论”活动的主要原因;其二可能与综合课教师对此项活动的组织和设计有关。“辩论”活动在辩题的设计、辩论过程的掌控能力等方面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一旦活动组织得不好,比如学生对辩题不感兴趣、正反双方实力悬殊、耗时较长等,都会使学生对此项活动失去兴趣,陷入无效参与状态。当然,“辩论”活动的低效还与哪些因素相关,如何提高“辩论”活动的有效性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不同性别的留学生对综合课课堂活动的需求差异分析
数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的学生对综合课各项课堂活动的喜爱程度的差异并不算太大,都对“语言游戏活动”和“分组(二人一组或3~5人一组)讨论或对话”有兴趣。但是,男学生对口头报告活动比女学生更感兴趣。这一结果说明了在综合课课堂活动中,学习者在兴趣选择上具有一定程度的性别差异。事实上,随着人本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的发展,第二语言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不同性别的学习者在第二语言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和参与意识的差异已引了起人们的注意,国外学者已经对此问题展开了一些研究。Good,Sykes&Brophy(1973:74~87)认为,课堂互动模式有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本身;Batters(1986:75~79)发现,男生在课堂口头交际活动的参与方面比女生积极。此项结果提醒综合课的对外汉语教师要考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性别差异。
四、结论
通过“需求分析”我们发现,来华长期进修留学生最喜爱的课堂活动是“语言游戏”和“小组讨论或对话”,并在水平、性别的维度上有一些差异。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质量的提高才会指日可待。
(本研究得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校级自选课题青年项目“长期进修留学生汉语学习需求与研究”[08037]的资助。)
注 释:
①水平是指留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我们根据分班情况,A、B为初级班,C、D为中级班,E、F为高级班。
②地区是指留学生来自的不同国家,本研究根据学生构成和文化背景差异的明显度,将所有留学生分为两个地区,一个为日韩和东南亚地区,另一个为欧美地区。
③此次调查中男性114份,女性148份,不明性别4份。
④浅层次参与:就是通过简单的思维和简单的活动方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朗读单词、跟读句型课文、背诵句型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等。深层次参与:就是通过复杂的思维和复杂的活动方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类活动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并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较复杂的语言训练形式。
参考文献:
[1]靳洪刚.分组活动的互动性及教学形式探讨[A].中文教材及教学
研究[C].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2]李晓琪.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李新华.“活动”与第二语言汉语课堂教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4,(4).
[4]于鹏,焦毓梅.留学生汉语学习中“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2).
[5]Batters,J.Do Boys Really Think Languages Are Just Girl-Talk?[J].Modern Languages,1986,(67/2).
[6]Brown H.D.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7]Good,T.,Sykes,N.& Brophy,J.Effects of Teacher Sex and Students Sex on Classroom Interac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3,(65).
(刘芳芳 吴思娜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