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县域信用担保的主流模式:基于青州市三种信用担保的比较

2009-10-28赵卫东李英海张国胜

金融发展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差异分析

赵卫东 李英海 张国胜

摘要:信用担保对于贷款安全性具有重要的风险保障作用。相对于商业化和政策性的信用担保而言,互助信用担保更加适合县域经济及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理应成为发展信用担保的主流模式。

关键词: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差异分析

Abstract:Credit guarantee is an important risk barrier to keep loan security. Comparing with the commercial and policy guarantee, mutual guarantee is more suitable to the financial demands of country-area economy and small-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t should be the main pattern to develop credit guarantee.

Key Words:credit guarantee,mutual guarantee,defferenc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9-0037-04

一、引言

最近几年,各种形式的信用担保得到迅速发展,对于缓解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弱化抵押不足和增加信贷安全保障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在实践层面上主要有三类不同性质的信用担保:一类是以信用担保机构资本金为基础信用,实行有偿服务的商业化信用担保(以下简称为商业担保);一类是由政府出面组织、以财政补贴为背景的政策性信用担保(以下简称为政策担保);还有一类是以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所主导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互助性信用担保(以下简称为互助担保)。鉴于上述三类担保模式所依托的经济条件、定价方式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其实际运作效率和发展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山东省青州市经过调查论证后认为,在三种信用担保模式中,互助担保呈现出良好的发展状态和较强的适用性,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但仍是县域信用担保的主流模式。

二、青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状况

青州市现有3900多家呈现“金字塔型”构造的中小企业(不包括14000多户个体工商户)。其中3400多家为年销售收入不足500万元的小企业或微小企业,主要行业集中为机械加工、电子、纺织、商贸流通、化工、农副产品加工、饮食服务等。小、微企业占整个中小企业数量的87%,位于“金字塔型”的底部;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500多家,占总数的13%,位于“金字塔型”的顶端。少数的规模以上企业经过资本原始积累已基本完成了由创业期到发展期的过渡,处于规模实力、内部治理、资信状况和抗风险能力都较为发达的高层级,比较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象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山东起重机有限公司、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有限公司等知名中型企业融资条件好,内地和外地股份制银行争相为其贷款。而占大多数的低层小微企业大都处于初创期或向发展期过渡的阶段,抗风险能力较弱,信息透明度较差,财务管理水平较低,银行和担保机构难以把握其信用情况,融资条件差,是县域层面上“融资难”的真正群体,信用担保需求很大。

(一)青州市三类信用担保组织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青州市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信用担保。目前,大致有互助担保、商业担保和政策担保三大类11家。其中,商业担保和政策担保各1家,互助担保9家。

1. 商业担保。2007年5月,山东万佳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潍坊分公司在青州注册并与工行、农行合作,办理企业贷款担保、个人按揭贷款担保等。

2. 政策担保。2008年12月成立的青州市东方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是由企业和青州市政府共同出资5000万元(政府出资200万元,占4%)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与农业银行合作对单个中小企业或企业经济合作组织下辖企业开展担保业务,政府清偿担保损失。担保参考市场定价,由于有财政风险补偿和补贴在其中,担保定价参考在担保额的2%左右。

3.互助担保。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会员制的互助担保;另一类是行业协会组织的互助担保。

2006年,青州市先后成立了联企、益都、开源担保有限公司等三家会员制互助担保公司,注册资金分别为1020万元、500万元和500万元。三家会员制担保公司以企业协会为基础,会员企业共同出资组成担保公司,担保体内采用联保互助的形式,与潍坊商业银行青州市支行合作,为会员企业办理贷款担保业务;其注册资金全额存入合作银行作保证金,发生风险,银行可从保证金中直接扣收,然后由担保公司处置反担保,补齐缴存银行保证金。银行发放担保贷款放大倍数控制在5倍以内。会员制互助担保公司以服务为主,收取少量担保费用,用于担保公司日常开支。

2008年9月,青州市农村信用联社牵头、通过行业协会推荐、企业自愿参加,组建互助联保的“中小企业信用联盟”。先后成立了青州市金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王母宫开发区企业促进会(注册资本50万元)、东夏中小企业联盟(注册资本3万元)、口埠中小企业联盟(尚未注册)、化肥市场商户联盟、钢材市场商户联盟等6个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担保联盟。联盟成立理事会,负责起草联盟章程、共同宣言,明确联盟与会员的权利及义务。联盟会员原则上不少于15户,要求会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熟悉彼此情况。会员根据约定缴纳贷款风险互助保证金,一般为授信或用信额度的5%,互助保证金专户存放于信用社,用于联盟会员归还贷款的临时使用,联盟记账计息。联盟会员可采用联户联保、大联保、一抵通、房地产抵押等多种方式贷款。为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及担保责任追究上“法不责众”等问题,每个联保体成员不超过15户,但不少于3户;同一个联盟内按照规模大小和资质条件可组建多个联保体小组。联盟成员之间担保不需要付费。

(二)青州市三类信用担保发展的差异性

截至2009年6月,青州市由三类信用担保获得的贷款13.17亿元,全部由互助担保所提供。互助担保贷款占全部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由2005年的38.05%提高到2009年6月的59.83%。其中,3家会员制互助担保公司2006-2008年担保贷款余额分别为7895万元、9925万元、15700万元,三年多来累计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75580万元,会员企业客户也分别由最初的46户发展到2008年94户,2009年的109户。其间,没有出现逾期和不良贷款,也没有发生过代偿担保贷款的情况。6家“中小企业信用联盟”发展到253家中小企业和商户,担保贷款余额达31249万元。到2009年6月,中小企业和商户又发展到283家,担保贷款余额36125万元;自成立以来运行平稳,没有出现逾期和不良贷款。互助担保在青州市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反观商业担保和政策担保,情况则大不同于互助担保。山东万佳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潍坊分公司是一家商业担保,与青州市农行、工行签订合作协议,自成立以来共开展了2笔企业贷款担保业务,分别为青州中联水泥和中文机械2家较大规模企业担保贷款2184万元,一年期贷款担保费率在3%-4%。此后,由于无法摆脱“价高无需求、价低不能覆盖风险”的经营困境而停止办理了企业信用担保业务,目前正试图向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担保业务转向。政策担保性质的青州市东方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虽在2008年12月宣布成立,但受合作银行上级行尚未认定批复、与

政府协调等多方因素限制,至今仍未展业,尚处于有名无实的酝酿、论证阶段。

三、青州市三类信用担保差异性发展的成因分析

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信用担保的安全性,对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性,信用担保成本高低及监督效率,以及风险与收益能否在各相关主体之间合理分割,这五项因素共同决定了不同信用担保模式的担保效率。尽管青州市三类信用担保组织在数量上存在一些差异,成立时间上也有早有晚,但总的发展趋势表明,互助担保要比商业担保、政策担保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一)安全性

所谓安全性,是指信用担保对银行贷款安全的保障程度。这是信用担保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获得银行、信用社认可及其决定信用担保发展规模的总闸门。就商业担保、政策担保而言,它们所提供的安全性,来自担保公司(或政府)的资本金。但这两类担保公司的发展规模却往往受到资本金或政府出资规模的严格限制,普遍存在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例如:商业担保机构山东万佳投资担保潍坊分公司2008年在青州为两家企业担保贷款2184万元,按3%收取担保费65.52万元,按30%缴纳银行保证金655.2万元,担保贷款放大倍数为3.33倍。收费和缴存银行比例为1:10,该商业担保机构感到保证金缴存比例太高,资本金不足,影响业务扩展。政策性担保机构青州东方担保有限公司,企业和政府出资5000万元,其中政府出资200万元占4%,政府拿200万元清偿担保损失显然太少。商业担保和政策性担保发展都受资本金不足的困扰和限制。互助担保则不同,它的安全性,来自联盟成员具有连带责任的财产,基本不受资本金不足的困扰和限制。虽然互助担保公司和企业信用联盟组织也要求缴存银行一定保证金,但缴存比例小。青州三家互助担保公司开始三年在银行担保贷款放大倍数为5倍,随着时间对互助担保公司安全性的检验,2009年在商业银行的担保贷款放大倍数提高到6-7倍。“中小企业信用联盟”在信用社的保证金缴存比例为贷款额的5%。对银行和信用社而言,在控制好信用担保放大系数的前提下,这三类信用担保的安全性和保障性是无差别的。青州三家互助担保公司三年累计担保贷款75580万元没有出现逾期和不良。6家“中小企业信用联盟”10个月累计担保贷款60366万元没有出现逾期和不良。

(二)信息不对称问题

银行(信用社)是专门从事金融风险管理的组织,其风险主要来自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信用担保则是银行(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再分工,信用担保组织利用自身风险管理优势获取由专业分工所带来的分成或回报。因此,任何形式的信用担保都要和银行(信用社)一样,需要面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商业担保和政策担保是以市场定价为基础交易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因此,它们都要象银行一样对企业进行信贷调查,从外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事实上商业担保和政策担保机构的信贷信息调查技术和手段远不及银行,因为他们缺少征信系统查询使用的技术支撑,对企业情况心里确实“没底”,他们的信贷调查基本靠银行来完成。银行原来不想贷和不敢贷的客户,由于由担保公司承担全部风险而推荐给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如果不接受,银行可能就会不给业务了。与银行相比,担保公司的弱势地位加剧了与企业信息的不对称。而互助担保则不同,由于互助担保成员都是内部人,相互之间是知根知底,内部信息相互透明,信息不对称问题被内部化了,从而回避了这一问题的困扰。与商业担保和政策性担保相比,互助担保模式在这方面的比较优势更加突出,青州市的银行(信用社)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充分认可了互助担保的市场地位,积极推动会员互助担保和“中小企业信用联盟”信用互助担保信贷业务的发展。

(三)监督效率

商业担保、政策担保都需要从外部对企业开展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就象银行考察贷款一样进行担保调查,要对企业信用评定、资产评估等,要付出人工费用、评估费用等成本,监督环节多,效率也较低。例如:青州商业担保机构反担保要求抵押登记,企业须到工商局认定的资产评估公司办理评估,评估费一般为0.5%。政策性担保的监督对象和内容多,银行、合作的担保机构、企业协会都成为政府政策担保清偿的调查监督对象,要预防合谋等道德风险,往往会设立较高的准入门槛,政府的外部监督效率一般很低。而互助担保是潜在的、无形的、自发的监督,不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信用评定和资产评估,是内部监督,监督效率要比外部监督高。

(四)运作成本

商业担保、政策担保不仅需要有偿定价,还需要企业以土地房屋等最终清偿资产,企业需要与担保公司签订反担保合同,缴纳担保费、资产评估费等费用,总体交易成本是很高的。例如青州商业担保业务中企业要支付担保费3%-4%、资产评估费0.5%以及银行利息。一年期贷款成本(银行利息6.9%和担保费、评估费)合计约为10.5%,企业融资成本高,市场需求有限。但互助担保手续简单,由成员所提供的担保基本是无偿的,总体交易费用要明显低于商业担保和政策担保。企业一年期贷款成本仅需支付银行利息6.9%,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企业的融资担保需求,为互助担保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五)风险与收益能否在各相关主体之间合理分割

商业担保公司、政策担保公司替代贷款银行承担全部风险(贷款的100%),但担保收益比例相对很小和没有收益,银保风险与收益背离,分割不合理。例如青州商业担保机构一年期担保收益率是贷款的3%-4%,承担担保贷款全额损失。担保机构的收益与承担的风险不相称,以致商业担保机构“收益不能覆盖风险”。政策担保体内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政府承担风险但没有直接收益,与政府合作的担保公司收取完全担保收益但不承担风险,合作双方风险与收益分担不合理,收益分成是个难题。而互助担保体承担的全部风险都分解落实到联保企业个体上,联保的个体基本都有贷款需求,因此,联保个体之间短期风险与收益的不合理状况可以通过一定措施加以矫正。例如:青州“中小企业信用联盟”内部对缴存银行保证金利息记账,企业利用保证金归还贷款要收取利息,两项利息收入返还联盟会员,对暂时不使用贷款的联盟成员予以回报。互助担保能够解决承担风险与回报收益不合理的问题,使风险与收益在各相关主体之间实现较合理的分割。

四、简要结论

从青州三种信用担保模式的发展差异来看,在县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市场层面上,商业担保、政策担保都因诸多方面的原因而无法扩展其市场,只有企业自发形成或由行业协会组织的互助担保因为兼具安全性、信息对称、高效监督和低成本优势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具备大面积推广的基础和条件。因此,相对于商业担保和政策担保,各类互助担保模应该成为县域信用担保模式发展的主流,这对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当然,在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下,一大批中小企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进而对互助担保和银行信贷构成了系统性风险。这种系统性风险,与信用担保的具体模式无直接的关联性。作为一种较为适合县域经济的信用担保模式,互助担保仍然具有必然的生存、发展空间。建议在实践层面上,要根据其组织松散的弱点不断完善其内部组织形式,寻求内部担保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增强其稳定性,推广计价担保制度;建议对各类互助担保组织进行升级改造,完成机构注册登记,向专业化、规范化信用担保组织过渡和发展。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互助担保的支持力度,给予采纳互助担保的信贷业务以利息补贴等优惠政策,巩固和放大互助担保的实际融资效率。

参考文献:

[1]彭江波.以互助联保为基础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金融研究,2008,(5).

[2]段贵昌.农户联保贷款的利弊分析[J]. 金融发展研究,2008,(10).

[3]张海清.内部优化与外部联接: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核心问题[J]. 金融发展研究,2008,(5).

(责任编辑 刘西顺)

猜你喜欢

差异分析
山东省各地市城镇养老保险水平差异分析及对策建议
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人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分析
关于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分析
中美高等职业教育差异分析
试论中国声乐作品的文化定位
我国国际收支账户的内部差异分析
普通高中班主任胜任力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