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银行、小企业与网络联保

2009-10-28吕士伟

金融发展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信用电子商务

吕士伟

摘要:网络联保贷款模式是电子商务领域的信用信息供给与商业银行需求之间的合作,实现了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捆绑与整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不足,有效降低了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网络联保贷款作为正规金融的制度创新,给出了大型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全新模式,同时实现了互助联保应用领域上的跨越,顺应了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理应在更大区域推广,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网络联保;信用;电子商务

Abstract:The network joint guarantee pattern is the cooperation of electronic commerce domain credit supplies and bank credit need,realizing the commercial credit and the bank credit bundle and conformity,easing the shortage of credit information of medium-sized enterprise,reducing information asymmetrical question effectively between the bank-business. The network joint guarantee as the formal financial system innovation,gives the brand-new pattern of the Large bank to serve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imultaneously realizing in application domain spanning of the mutual guarantee, complied with the network economy trend of development,having the huge development potential,should be promoted in the wide range,becoming efficient path to solve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difficult question.

Key Words:network joint guarantee,credit,electronic commerce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9-0024-04

一、引言

信用不足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障碍。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是先天性的,体现在它的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以及企业信用档案记录的缺乏等方面。商业银行信用信息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直接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受到压抑,融资成本过高,融资效率降低。而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平台上积累的大量中小企业商业信用得不到应用,无法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银行信用”。

2007年5月16日,中国建设银行浙江分行与阿里巴巴公司联合开发的“网络联保”信贷模式是一种以企业间交易网络和互联网为基础,针对中小企业网商定制的金融产品。随着建设银行在资信证明上的破冰,电子商务信用开始成为银行衡量是否能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重要依据,网上交易信用成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新“砝码”,开创了国内先例。网络联保贷款是电子商务领域的信用信息供给与银行需求之间的合作,实现了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捆绑与整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不足,有效降低了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网络联保贷款作为网络经济领域的信息应用到传统金融中,是一次突破性创新,2009年6月被中央电视台报道称做“金融创新代表”。

二、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理论契合点

信用是资本,是可交易、可度量、可管理,具有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时间价值的财富。在传统概念里,社会财富与资源以资本配置方式进行,富人更容易获得资源,穷人缺乏话语权和参与权,以至于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而信用参与社会资源配置,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社会综合福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每个信用主体的信用活动过程,都是生产、创造自己信用资源和财富的过程,在商业领域就形成了商业信用,在金融领域就形成了金融信用。信用信息的价值能够在多大的范围内得到确认,与信用信息的记录、传播有关。信用信息传播越快,信用价值越能得到社会认可,信用资本的价值就利用得越好。 对于我国而言,中小企业融资难,就是与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加工、整理、传播不够有关。

商业信用的内涵是指一个组织在经营过程中的诚信和信誉程度的综合性反映。电子商务的产生使得商品交易在一种交易双方互不见面的虚拟化市场进行,完全打破传统购物习惯。这对交易双方要求建立更高级别的商业信用,并通过引进监督机构,以保证交易双方按期、按质、按量支付货物和货款,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电子商务信用体系,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增强信任感,集合企业信息和产品信息,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手段,实行企业间的虚拟合作。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信用信息主要包括市场主体的身份确认信息(姓名或名称、地址等)、诚信信息(包括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偿还历史记录)、公开信息(如欺诈率、货物拒收、有关参考资料等)以及以往的交易记录。在采集大量信用信息之后,通过标准化加工处理,形成规范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并录入网络,为以后的信用评估及查询提供基础数据。在信用信息采集系统中,信用信息的采集是连续的,而不是局限于一时一地一事的。同时,对信用信息的搜集和处理也是“跟踪”式的,能够反映出问题的全貌。

信用不足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症结。因为企业信息和金融机构信息不同步,企业信息不能更广泛的被金融机构所采纳,金融机构必须查阅财务报表,看资产评估、抵押物等,但中小企业本身的财务、产权管理是很粗放的。而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涉及到的关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盈利状况、市场销售、发展前景等有关资料和信息,恰好是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银行贷款和信贷风险的重要信息。如中国有3700万家中小企业在阿里巴巴上做生意,有积累9年的中小企业经营信息,清楚记载了企业的商务运作轨迹。因此,电子商务领域的信用信息供给与商业银行信用信息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

三、网络联保贷款的运作模式

(一)破冰之旅

伴随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行程的加快,网络经济的浪潮给整个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与之伴随的新的经济模式“电子商务”在经历了萌芽、探索到调整的过程后,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起来。而电子商务企业大部分也是中小企业,面临着银行贷款难的融资困境。2007年5月,阿里巴巴联手建设银行共同推出小企业贷款—网络联保贷款。这是一款不需要任何抵押的贷款产品,由3家或3 家以上企业借助于阿里巴巴网站组成一个联合体,共同向银行申请贷款,同时企业之间实现风险共担。具备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或中国供应商会员资格,工商注册年限已满18个月或企业法人代表从事当前行业5年以上的企业就可申请该项贷款。

(二)贷款申请

贷款申请在阿里巴巴网络平台上进行,贷款流程中的客户报名、联保体组建、信息填报、合同申请、合同签订、贷款支用和归还申请等均为自助环节,全部依托网络银行系统,各环节间全流程网络化衔接。

(三)贷前审查

银行引入了网络平台分销、聚集、管理功能,并建立了新的客户识别标准,“网络商户”、“注册用户”、“网络信誉”等虚拟元素首次成为客户分类、准入的标准。对于大多数苦于无法提供抵押担保的小企业客户来说,终于可以突破瓶颈,获得大银行的金融支持。

(四)审贷环节

建设银行和阿里巴巴建立了一套专门针对网络商务客户的评级方法,将网络商务信用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并创建了“e系列”客户评级评价办法,更注重其网络商务信用以及成长性的指标。阿里巴巴凭借强大的客户信用评价体系与信用数据库,对申请贷款的客户进行数据提取和分析,全面提取企业在阿里巴巴的行为和积累的交易相关数据、信用记录等,初步筛选后提供给银行,确保申请的企业符合贷款规定,保障联合体内其他成员的利益。因为这项贷款主要用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阿里巴巴会依据合约,向银行提供获贷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状况、企业经营情况以及企业信用积累情况,并且关注经营是否有变更。

建设银行将会根据联合体成员企业的资质、信誉、综合实力及征信系统中的信用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审查企业,以此确定贷款额度和利率。

(五)贷后管理

在网络联保项目中,每家企业贷款额度最高为200万元,三家企业具有担负连带偿还责任和互相监督的责任。贷后管理引入网络平台参与,对企业全程控制,督促企业按照合约准时全额归还贷款和利息。阿里巴巴受中国建设银行委托,依据贷款企业与建设银行的贷款合同和相关协议,对违约企业进行曝光,实行“网络信息披露”,以“网络公示”和“终止服务”手段提高企业违约成本。“网络信息披露”是指对到期无法归还贷款的企业进行欠贷信息曝光,包括但不限于关闭企业在阿里巴巴的账户、消除企业在阿里巴巴上的一切商业信息,并对企业欠贷信息进行互联网曝光,曝光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阿里巴巴网站、淘宝网站、中国雅虎等。

截至2009年3月底,已经累计有1.5万个客户到建设银行报名申请贷款,累计向700个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6.56亿元,贷款余额12.16亿元,仅一年半时间。“网络银行”信贷客户数已超过浙江分行5个二级分行、超过全国建行系统17个一级分行。到2009年3月底,不良率仅为1.13%,远低于传统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和对公贷款不良率。目前另有四家银行(工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泰隆商业银行)开始与阿里巴巴开展此类业务合

作。

四、网络联保贷款的优势分析

(一)绑定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降低信息不对称

网络联保贷款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信用信息,贷款申请中,“网络商户”、“网络信誉”等电子商务信用成为客户分类、准入的标准;贷款审批中企业的电子商务行为和积累的交易相关数据、信用记录等,成为银行考察企业能否获得贷款的关键因素。企业的商业信用和大量电子商务信息成为企业贷款的有效“砝码”,弥补了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不足,有效缓解了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不降低银行贷款门槛的前提下,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获贷效率。

(二)创新大型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全新模式

一般而言,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额度小,银行单笔贷款成本高、收益低。一是银行网点、客户经理有限,按传统做法,一个客户经理最多可以管理二三十个客户,无法兼顾到小客户。二是银行传统客户来源渠道都是一对一式的,而小企业的特征是数量多,单户需求小,缺乏批量进入的渠道,必然会提高银行成本。因此在传统模式中,中小企业往往因此遭到大型银行的拒贷。而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合作网络联保贷款,可以极大地降低企业采信成本,奠定了中小企业顺利融资的基础,而且全流程网络化、集中化信贷操作,建立一种大型银行摆脱人力资源瓶颈、发展中小企业业务的新模式。正是上述因素,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贷款成本,并且使收益有效覆盖风险。截至2009年初,建设银行只增加了一个20余名员工的网络银行部来完成所有的工作,依靠这个模式,贷款的发放将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即便以后做8000个、8万个客户,要增加的人力成本也极其有限”。

(三)网络信息披露机制,极大提高违约成本

阿里巴巴受建设银行委托,对违约企业进行曝光和“网络封杀”。违约企业的信息将会被公布在阿里巴巴、淘宝、雅虎等平台上,进入相关页面的人都能看到;违约企业在阿里巴巴上的账号会被关闭,所有商业信息都会被消除、人脉关系被隔绝。对于以电子商务为生的企业来说,互联网上的信用就是生命,如果被如此封杀,违约企业交易的对象会逐渐萎缩,直到最后完全被市场淘汰,将无法继续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立足。网络信息披露机制,增加了欺诈或违约的成本,使企业不能只顾及短期行为,鉴于这种监督机制,中小企业会更加珍视自己的信誉,极大提高履约意识。

(四)无形中完成信用生产和评级工作,有效规避专业信用评级机构的不足

电子商务平台依托其高效的网络系统,在极大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将中小网商企业的身份信息、诚信信息以及交易记录进行收集、加工,再通过标准化处理,形成规范、强大的信用信息数据库,无形中完成了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生产和评级工作,并且有效规避了外部专业评级机构信用信息收集不足和评级高成本的难题。同时,完全公开的中小企业商业信用免费提供给银行,提高了评级结果的认可度,同时节约了企业的评级费用和银行的信息收集成本,反过来又促进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发展,实现多方共赢。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有理由相信,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将成为未来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信用中介平台之一。

(五)实现了互助联保应用领域上的跨越

网络联保贷款是几家企业通过阿里巴巴网站发起并建立贷款联合体,缔结贷款联合担保合约,并以联合体的身份申请贷款,企业之间风险共担,借助互助联保模式,低成本地完成了信用自增强和信用自升级,实现了与银行信贷制度的基本对接,使信息不对称风险内部化,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融资瓶颈的约束。

当然,目前网络贷款业务尚处于初步运营期间,产品尚未完全成熟,流程也还没有设计完善。因为贷款业务的研发、推进非常复杂,涉及到银行业现有流程的改造、审批制度的全新设计和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的重新分配,尤其是合作银行要耗费巨大的成本。另外,在我国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开展,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远程性、记录的可更改性、主体的复杂性等,交易中的信用危机也日益凸显出来,将会制约网络联保贷款的开展。但是,网络联保贷款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调查显示,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的潜在客户就有1200万个,潜在贷款需求达12000亿元,合作前景巨大。阿里巴巴平台注册用户3800万,多数为中小企业,调查表明90%注册用户有信贷需求,主要原因是无法提供担保或抵押,占80%。如果这一模式有半数空间,银行就有1900万潜在客户,假设每个客户贷款10万,潜在贷款需求19000亿,即使只做10%的优质份额,仅贷款业务量就达1900亿,市场潜力巨大。

五、结论与启示

网络联保贷款是电子商务领域的信用信息供给与商业银行需求之间的合作,实现了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捆绑与整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不足,有效降低了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网络联保贷款作为正规金融的制度创新,给出了大型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全新模式,同时实现了互助联保应用领域上的跨越,顺应了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就此可以得到两点启示:

一是信用是资源和财富,可以开发和利用,但是信用信息的价值能够在多大的范围内得到确认,与信息价值的评定有关,这就需要发展相关的第三方信用服务行业,比如征信公司、资信调查公司、评级公司等。

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起因于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加工、整理、传播不够,特别和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不够发达有关。阿里巴巴与建设银行信用合作的案例让我们思考,信用服务行业的概念并非仅仅局限于征信机构、评级机构等,一些批发市场、商会、行业协会等,只要在这个平台上发生了信用活动,留下了信用记录,把这些信用信息加以整理、加工,就可以发展成为信用中介平台,将其利用起来就能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洋.国内首推电子商务信用贷款[N].商务时报,2007-12-8.

[2]王利锋.银企信息不对称下网络联保贷款发展分析[J].金融经济,2009,(10)。

[3]余静波.创新大型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新模式探索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道路[J].浙江金融,2009,(6).

[4]张艳花.改变不了中小企业现状就改变信贷方式[J].中国金融,2009,(13).

[5]楼方芳.网络联保贷款破解小企业融资难题[J].浙商,2008,(12).

[6]王廷,翟彭志.B2B电子商务模式促进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J].商业研究,2005,(21).

[7]王伟军,夏力新,张园园.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信用信息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3).

[8]肖文海.发展电子商务与信用制度建设[J].商业研究,2003,(1).

[9]许燕遐.对企业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几点思考[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10]彭江波.以互助联保为基础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金融研究,2008,(2).

(责任编辑 刘西顺)

猜你喜欢

信用电子商务
神秘的植物工厂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O2O电子商务信任问题分析
O2O电子商务信任问题分析
失信商人的悲剧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信用消费有多爽?
“信用山东”微信号正式启动发布
湖北省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