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图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2009-10-28葛耿
葛 耿
摘要:文章结合《化工制图》课程的教学实践,围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介绍了五种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制图课;平面图形;空间想象力
制图课是工科类学生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对这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而教学方法对实现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的使用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提高教学的工作效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制图课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一、直观演示教学法
制图课的学习基本分为两点:(1)由物到图,由空间实体到平面图形转换,即运用投影原理和投影规律绘制平面三视图;(2)由图到物,由平面图形到空间物体转换,即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把实体从图中抽象出来,确定空间物体形状。
直观演示教学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任何具体的东西都比抽象的东西容易理解和认识,直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上运用可以使图物对照,生动鲜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它直接从实物模型入手,由表及里,从整体到局部,最后了解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表象,建立起具体的“实物”,然后按照投影规律绘制出平面图形。在课堂上适时使用实物图,教具并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所讲的问题,对于学生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导探究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要讲授一个新的知识内容,往往要用“概念——定义分析——举例说明——归纳总结”的模式。教师总是先提出问题,最终再解决问题,学生只是听众,是结论和真理的灌注容器。这样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引导探究教学和学习,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时简单地从教师和书本那里接受现成的解答,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和能力。实现由“灌”到“引”的转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呢?首先,让学生自定目标。以零件图为例,老师提出“关于零件图你想知道些什么,学过零件图后希望自己掌握哪些技能,”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制定并完善学习目标。其次由学生根据自定的目标去探索。学习是否达到目标,主要由合作同学互检,然后以练习,集体讨论等方式激发思维,扩展思路,加深理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活动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动机,激发学生求知需求,从而使学习更有效。
三、分层次教学法
制图课学习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而有的同学立体感比较强,对立体图一看便知,有的同学立体感比较弱,连最基本的正方形都看不懂。因此上课时可采用分层次教学,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从而对下面的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在学习“三视图的练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对全班学生进行摸底,按其学习基础和空间想象力分成三个层次并在课前准备了三类不同层次的木制模型,一类为最简单的基本体类,一类以“方形——方形”为主的叠加类,一类为切割类。课堂中把不同的模型分发给相应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分别画出三视图,结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地画出,通过多次训练,不但那些原来基础比较差的那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也缩短了和高层次学生的差距。
四、实体模型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让学生拿实物模型画图和根据三视图作模型实物,它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想象力与思维能力。此方法其实是锻炼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绘图与识图是互逆过程:模型或实物——三视图规律——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形体分析法——空间形体。在训练中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必须让学生在掌握点、线、面的基础上掌握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的规律。例如:方框对方框就要想到长方体,方框对三角形就要想到三棱柱,圆框对三角形就要想收到锥体等等,简单几何体理解了,学生学习制图课自信心增强了,也为学习组合体奠定了基础。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采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课件,可使教学内容色彩丰富,具体直观,应用自如,可有效地控制讲课节奏,对重、难点内容可调动反复演示反复讲解,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措施。另外对教学模型插图数量少,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的现象也得到改变。总之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讲解更多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通过实践我体会到:在授课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空间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