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
2009-10-28赵丽
赵 丽
摘要:“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工作一直以来是教师十分棘手的问题。它是一项漫长的、艰苦的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对他们有信心,用自己的爱心去关怀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发现他们身上的发光点,并且持之以恒,及时鼓励他们,常抓不懈,才能做好“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工作。
关键词:学困生;师生关系;学习兴趣
各个班级都会出现因学生的基础层次,学习状况的不同,而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影响了班级成绩的优良率和合格率,也是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教育和转化学困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师面临的问题之一。
一、要有十足的信心
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首先教师要有十足的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对自己的工作要满怀信心,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常言道:不怕做不到,就怕不想做。只要在“学困生”身上肯下功夫、肯动脑筋,肯做工作,坚定信念,充满信心,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成功,相信 “功到自然成,铁杵磨成针”。充满信心,就不怕学困生的工作做不好。
二、要有一颗“爱心”
作为教师,对班上每一个学生要满腔热情,尤其是“学困生”,他们更需要温暖和关怀,更需要用一颗炽热的心去消除他们心灵上的阴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有血有肉有感情,只要教师用爱心去关怀和温暖,相信他们会被感化的。相反,体罚和变相体罚,轻则辱骂重则拳棒相加或轰出教室,只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灵受到创伤,只会加深师生间的矛盾,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丧失信心。因而,教师应给用“爱”来感化他们,是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
三、耐心教育
由于“学困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因而对“学困生”应摸清底子,建立“学困生”档案,教师不能搞一刀切,用同一个模式,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学困生”应循循善诱,及时关注他们的行动,把握他们的思想动脉,准确掌握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做法。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最终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四、及时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
每个人都会有闪光点。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就应悉心呵护每一个学生,正确评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不能以分数的高低评判一个学生的好坏。而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有的学生学习一般,但他们在音、美、体方面较突出,不妨加以鼓励,或许在这些方面有所发展,使他们感到一种优越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五、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应给首先认识到,学困生的存在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同时也应给明白:学困生也有自己的理想,也渴望成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也有强烈的追求成功的愿望,这也是引导学困生走向成功的潜在力量。学困生往往智力并不差,只是他们的心思没有用在学习上。因此,教师不能冷落学困生,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们,更不能挖苦他们,那样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逆反心理,并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相反,教师要热情的对待每一个学困生,是他们受到爱的沐浴,这样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在教师的心目中很重要。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他们主动地把老师当做朋友、亲人,从而倾吐心声,自然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转“困”学为“乐”学。
六、降低教学难度,让学困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学困生往往基础差,理解能力差,对知识感到乏味。因而,教师要对学困生的现状了如指掌,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智力状况等,针对其薄弱环节,教师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降低教学难度,本着“浅、慢、精”的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必要时进行个别辅导,会消除他们对学习的畏惧心理,使学困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七、热情鼓励,给学困生以信心和动力
学困生之所以形成学习困难,其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的期待太少了造成了恶性循环,到了最后,连学生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还可以做好一点什么了。赞美犹如温暖的阳光滋润着干枯的心灵。“学困生”经常被打进 “冷宫”无人过问,因此更需要他人的关注和认可。“学困生”一旦有了进步,哪怕进步十分微小,也应该肯定表扬,给予鼓励。教师要对他们抱以信任的态度,教师的信任与期待有利于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要细心,关注他们的表现,用欣赏的目光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当面表扬,并给予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从微小的成功中品尝喜悦,对他们施以必要的期待,鼓励他们自强不息,使他们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换言之,教师要以敏锐的观察力,及时给“学困生”给予肯定,鼓励,让他们认识自我,在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看到自己的长处与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尝到表扬的甜头,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八、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情要成功,不可能一两天见效,更不能一口吃一个大胖子。因而,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能操之过急,不可半途而废,不可一曝十寒、前紧后松,防止学困生不良行为、不良习惯、不良情绪、不良思想的反弹。因而,教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只有日积月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缩小成绩差距的目的,实现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