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另一只眼审视化学新教材
2009-10-27胡智勇
胡智勇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更带给教师许多思考,文章谈谈本人在新课标教学中的一点粗浅看法和感想。
关键词:转变 改变 建议 设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化学实验教科书在我校使用以来,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新教材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更带给教师许多思考。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旨在对新教材的进一步修订尽点微薄之力。
1.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使用新教材以来,大家重视比较多的是教师观念的变化,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师评价方式的改变等,都以研究教师的为多。其实,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为什么不能转变他们的观念,也同时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呢?为什么非要在教师的所谓“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指引下,被动地参与呢?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地研究新教材,研究教师如何教的同时,能否同时研究一下学生?能否让学生动起来?能否不让老师的“参与”强加到学生头上?
某国外中学校长在苏州中学任教期间,一直向学生强调,“我不是来教你们英语的,我是来教你们来学习英语的”。我国教育界一向注重知识的积累,新时期我们崇尚终身学习,掌握学习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每个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美国,教师总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要是被问倒了会表扬学生。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一堂课的教学中,要是有学生能提出难倒老师的问题,该生将被评为这节课的化学之星。我相信这一环节将进一步促进新课标理念的贯彻实施。
现代研究证明,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比通过被动地阅读寻找答案更有效,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过程,它是学生对教材的认知、理解及掌握程度的具体体现。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甚至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产生”。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多么重要。“你今天向老师提问题了吗?”,这是犹太人在孩子回家后的问话,反映出与国人决然不同的思维。在推崇自主探究学习,启动新一轮课改的今天,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现代教育的新思维,不是教学生“没问题”,而是教学生
“有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新教材。
2.改变评价方式
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与严谨的学风。新课程理念强调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这对于学生优化学习,形成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态度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进程和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元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主食相结合。而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历来为广大教师所忽略,要强化对学习过程的主体,需要教师悉心引导,做过细的工作。
正如日本出台的“彩虹”教育计划也提出,改进学校评估制度,包括设立自我评价制度和聘请校外监督员。在新课标形势下,把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把学科目标与一般性目标相结合,哪些环节引入哪种评价方式,评价什么内容,备课时应认真考虑。教学中,结合行为观察,学习日记,情景测验,成长记录等多种评价方式,真正建立起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即考试(笔试)来检测学习结果的话,传统的评价方式很难评价学生的生物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能力。
我认为,目前的新课标的研究大张旗鼓,新教材的开发各显神通,但使用新教材后的评价,即考试的概念和以前比并没多大进展。学期结束,仍以一纸(试卷)定结论,这个结论,是评价教师教的情况,评价学生学的情况,评价学校间评比的依据。在这种评价方式未有多大转变的考试指挥棒效应下,新教材的实施力度必然大打折扣。目前让许多老师困惑的是何时有体现新教材特点的新型评价方式,如何达到既让平时的教学百花齐放,又不降低教学质量?如何让二者达到最佳组合?
3.有关教学的两点建议
3.1巧用课后活动,增添教学案例
每节课后的活动内容,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对复习、巩固和强化课堂教学内容起重要作用。如果老师能选择合适的教材把课后的活动内容改变为课堂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课后活动方案变为课堂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既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完成了课后活动,可谓一举两得,而将课文的知识及时地用在学生身边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建设中,更能把课本的理论知识与本地的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兴趣,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教学中值得一试。
3.2.重视写教学反思
使用新课标下的新课程要强调反思,因为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毕竟是新课标下的新教材,对任何老师来说都是第一次尝试,是摸着石头过河,也许有些时候,我们连石头都摸不着,也要过河。谁也不能保证第一次第一遍就上得非常出色,非常理想。我认为,在教案中可增设“教学反思”一栏。部分教师虽有反思,也只是简单一两句话不全面。我认为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①设计的教学方案是否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②营造和管理的学习环境是否有利于学生成长;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选择校内外课程资源是否恰当;④学生的学习状况、效果如何;⑤学情分析:时时关注学生,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不断激励学生成长,使课堂真正成为育人的殿堂。按教学进程,可以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时段进行。教学前反思,即在教案写好后未上课前有新的发现或思路改进。教学中反思,是在行动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教师运用教学机智,临场处理,(此步需课后再补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后反思,有批评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以便在上其他班的课时,有针对性地使用反思后的教案),这是经常的也是主要的。日积月累,有利于把经验上升到理论,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4.教材编写的再设想
4.1可否设置与印刷教材相配套的光盘教材
化学教学内容具有空间跨度大,时间范围广及综合性强等特点,绝大多数化学事物和现象,学生都不可能亲身经历,亲眼目睹。这就有必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形象、具体、生动地呈现生物信息,以扩大学生的生物视野,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化学概念。教师应平时注意收集一些音像素材,并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
很多教师也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但花费时间长,且有时外面所买光盘内容又不全都符合需要,若新教材配套有多媒体光碟,内容包括如电子课本,生物影院和温习乐园。电子课本具有声音和图像,更加形象生动;温习乐园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化学的教学中同步编写相关内容光盘,光盘教材和课本,都要选用丰富多样,行动活泼,典型精美的化学图像,用图像感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表达印刷教材难以表达或无法表达的生物语言,缓解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困难,增强化学学习工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4.2可否在部分教学内容后附有网址?
如化学和社会这一单元中,试参阅以下网页:进入搜狐网(http://www.sohu.com/),输入“化学和社会”后进行搜索。教材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学生通过上网可以查到相关知识的大量资料,这对于学生深入了解相关课题,拓宽知识面是很有帮助的。
化学新课程的实验是一个复杂、系统而又艰巨的工程。以上所述为本人在新课标教学中的一点粗浅看法和感想,愿提出以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我相信,乘着课程改革的春风,我们广大教师必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我们的化学教学呈现一片新天地。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南庄中学